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085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包括:提升装置、双向侧取装置及集卡装卸装置,双向侧取装置将对应提升装置位置的集装箱转运至对应集卡装卸装置的位置,和/或,将对应集卡装卸装置位置的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提升装置的位置;提升装置提升铁路车辆上的集装箱,并将集装箱放置在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双向侧取装置上的集装箱,并将集装箱放置在铁路车辆上;集卡装卸装置提升集卡车上的集装箱,并将集装箱放置在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双向侧取装置上的集装箱,并将集装箱放置在集卡车上。该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无需干涉铁路电气化接触网,简化公铁转运环节,降低设备和运行成本,提高工作场地空间利用率及公铁转运效率。

A container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tainer rail transi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device, a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and a truck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The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transports the container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lifting devic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ruck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and/or transports the container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truck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to the corresponding lifting device. The position of lift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lifts the container on the railway vehicle and places the container on the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and/or lifts the container on the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and places the container on the railway vehic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lifts the container on the truck and places the container on the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On the device, and/or, lift the container on the bidirectional side pick-up device and place the container on the truck. The container rail transit system does not need to interfere with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catenary, simplifies the rail transit link, reduces equipment and operation costs, and improves the space utilization of the worksite and the efficiency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多式联运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长期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与铁路和水路运输协同衔接不顺畅、市场环境不完善、法规标准不适应、先进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多式联运运量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远低于美国的发展水平;运行效率不高,货物中转转运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全程物流成本的30%,导致全国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物流发达国家。加强物流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已经成为国家物流产业中长期规划的主要发展任务。截止到2016年9月1日,全国18个铁路局共有集装箱办理站1506多个,公铁转运换乘装备存在巨大的应用前景。电气化铁路站场集装箱装卸线一般采用的是装卸线不挂网模式的公铁转运换乘设备,即将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在集装箱装卸区域断开,在集装箱装卸区域利用轨道门式起重机或正面吊运机等起吊设备进行集装箱公铁装卸转运。现有技术中的轨道门式起重机的体积庞大且成本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工作场地,缩小了工作场地的可利用空间,在中转环节中,到发铁路列车不能直接进入装卸区域,需要进行调车接驳作业,导致公铁转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气化铁路站场集装箱装卸线的工作场地空间利用率不高,公铁转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用于将铁路车辆上的集装箱转运至集卡车上,和/或,将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铁路车辆在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下的铁路轨道上运行;所述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包括:对应所述铁路轨道设置的提升装置、双向侧取装置及对应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设置的集卡装卸装置,其中:所述双向侧取装置设置在所述铁路轨道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之间的承载平台上,将对应所述提升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的位置,和/或,将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提升装置的位置;所述提升装置提升所述铁路车辆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集卡装卸装置提升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集卡车上。作为优选,所述双向侧取装置包括:升降机构、过桥机构及托盘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过桥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若干第一伸缩缸及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滑道,所述若干第一伸缩缸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驱动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第一滑道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设置方向为由所述铁路轨道通向所述集卡车;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作为优选,所述过桥机构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滑道对应的第一凹形卡槽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之间的若干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顶部的第二滑道、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盖设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铁路轨道,或从所述铁路轨道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或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动力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动力油缸的输出端的第一连接油缸,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开设第一油缸孔,所述第一连接油缸的杆体能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一油缸孔;所述第一动力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一动力油缸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油缸及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二动力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动力油缸的输出端的第二连接油缸,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开设第二油缸孔,所述第二连接油缸的杆体能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二油缸孔;所述第二动力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二动力油缸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油缸及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托盘机构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二滑道对应的第二凹形卡槽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之间的若干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顶部的若干限位引导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侧端的若干走行轮、第三驱动部件及第四驱动部件;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盖设在所述第二滑道上;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上后,位于所述限位引导挡块之间;所述走行轮滚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铁路轨道,或从所述铁路轨道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或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缩回所述初始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动力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三动力油缸的输出端的第三连接油缸,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开设第三油缸孔,所述第三连接油缸的杆体能伸入或退出所述第三油缸孔;所述第三动力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三动力油缸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三连接油缸及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移动;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包括:第四动力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四动力油缸的输出端的第四连接油缸,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开设第四油缸孔,所述第四连接油缸的杆体能伸入或退出所述第四油缸孔;所述第四动力油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四动力油缸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四连接油缸及所述第二凹形卡槽件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的第一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二轨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两端的门形支腿机构、设置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顶部下方两侧的若干集装箱转锁件、第一滑移驱动机构、第二滑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承载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平行于所述铁路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垂直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四角位置的角件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集装箱;所述门形支腿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支腿、第二伸缩支腿及横梁,所述集装箱转锁件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下方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支腿的固定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活动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支腿的固定端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端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第一滑移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第二滑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其中,当进行所述铁路车辆的所述集装箱升降操作之前,通过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伸出到所述铁路轨道的侧边,之后,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上的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的所述角件的位置对应,然后,伸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固定在所述铁路轨道侧边的地面上。作为优选,所述集卡装卸装置包括:第一顶梁、第二顶梁、第三顶梁、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梁及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铁路车辆上的集装箱转运至集卡车上,和/或,将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铁路车辆在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下的铁路轨道上运行;所述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包括:对应所述铁路轨道设置的提升装置、双向侧取装置及对应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设置的集卡装卸装置,其中:所述双向侧取装置设置在所述铁路轨道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之间的承载平台上,将对应所述提升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的位置,和/或,将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提升装置的位置;所述双向侧取装置包括:升降机构、过桥机构及托盘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过桥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若干第一伸缩缸及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滑道,所述若干第一伸缩缸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驱动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第一滑道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设置方向为由所述铁路轨道通向所述集卡车;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过桥机构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滑道对应的第一凹形卡槽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之间的若干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顶部的第二滑道、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盖设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铁路轨道,或从所述铁路轨道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或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所述提升装置提升所述铁路车辆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的第一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二轨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两端的门形支腿机构、设置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顶部下方两侧的若干集装箱转锁件、第一滑移驱动机构、第二滑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承载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平行于所述铁路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垂直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四角位置的角件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集装箱;所述门形支腿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支腿、第二伸缩支腿及横梁,所述集装箱转锁件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下方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支腿的固定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活动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支腿的固定端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端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第一滑移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第二滑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其中,当进行所述铁路车辆的所述集装箱升降操作之前,通过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伸出到所述铁路轨道的侧边,之后,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上的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的所述角件的位置对应,然后,伸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固定在所述铁路轨道侧边的地面上;所述集卡装卸装置提升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集卡车上;所述集卡装卸装置包括:第一顶梁、第二顶梁、第三顶梁、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梁及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若干伸缩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三顶梁下方的吊具、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伸缩立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第一顶梁下方的所述伸缩立柱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且所述伸缩立柱的间距大于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所述伸缩立柱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顶梁平行于所述第一顶梁;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之间;所述第三顶梁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之间;所述吊具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四角位置的角件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集装箱;所述伸缩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驱动油缸,所述第三驱动油缸驱动所述伸缩立柱伸长或缩短;所述过桥机构伸出后,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的端部压在所述支撑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铁路车辆上的集装箱转运至集卡车上,和/或,将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铁路车辆在铁路电气化接触网下的铁路轨道上运行;所述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包括:对应所述铁路轨道设置的提升装置、双向侧取装置及对应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设置的集卡装卸装置,其中:所述双向侧取装置设置在所述铁路轨道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之间的承载平台上,将对应所述提升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的位置,和/或,将对应所述集卡装卸装置位置的所述集装箱转运至对应所述提升装置的位置;所述双向侧取装置包括:升降机构、过桥机构及托盘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过桥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若干第一伸缩缸及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滑道,所述若干第一伸缩缸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底部,驱动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第一滑道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设置方向为由所述铁路轨道通向所述集卡车;所述过桥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过桥机构包括:数量与所述第一滑道对应的第一凹形卡槽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之间的若干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顶部的第二滑道、第一驱动部件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盖设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铁路轨道,或从所述铁路轨道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凹形卡槽件从初始位置伸向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或从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缩回所述初始位置;所述托盘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所述提升装置提升所述铁路车辆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铁路车辆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的第一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二轨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两端的门形支腿机构、设置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顶部下方两侧的若干集装箱转锁件、第一滑移驱动机构、第二滑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轨道沿所述承载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平行于所述铁路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垂直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四角位置的角件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集装箱;所述门形支腿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支腿、第二伸缩支腿及横梁,所述集装箱转锁件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下方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支腿的固定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活动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支腿的固定端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端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第一滑移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第二滑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门形支腿机构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其中,当进行所述铁路车辆的所述集装箱升降操作之前,通过沿所述第二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伸出到所述铁路轨道的侧边,之后,沿所述第一轨道滑移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使所述门形支腿机构上的所述若干集装箱转锁件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的所述角件的位置对应,然后,伸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使所述第二伸缩支腿固定在所述铁路轨道侧边的地面上;所述集卡装卸装置提升所述集卡车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和/或,提升所述双向侧取装置上的所述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放置在所述集卡车上;所述集卡装卸装置包括:第一顶梁、第二顶梁、第三顶梁、连接在所述第一顶梁及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若干伸缩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三顶梁下方的吊具、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伸缩立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第一顶梁下方的所述伸缩立柱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且所述伸缩立柱的间距大于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所述第二顶梁下方的所述伸缩立柱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顶梁平行于所述第一顶梁;所述集卡车的停靠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之间;所述第三顶梁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之间;所述吊具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四角位置的角件配合,锁定或解锁所述集装箱;所述伸缩立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驱动油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攀攀苏利杰梅琨林量才汤楚强刘凤伟黄美林沈鹏张华涛刘伟宋少波孙先俊刘爱文尹刚张楠彭全海黄恒王全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