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及修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081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土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包括既有道路和垂直横跨在既有道路上方的新建道路,所述既有道路和新建道路通过匝道桥连通,所述匝道桥包括四个跨越既有道路的横跨匝道桥和四个不跨越既有道路的直通匝道桥;所述新建道路的左幅、右幅上分别设有两个转向辅路,所述转向辅路用于改变新建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方向,或改变既有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在既有道路情况下向外扩展修建新的道路和修建新的道路时遇到既有道路的阻挡两种设计施工情形,同时在施工阶段通过交通调流,实现在保证高速正常通车,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既有道路,修建互通立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及修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土建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及修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方便、快捷、通畅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得到飞速发展。道路路网纵横交错,使得道路与道路交汇叉口容易发生拥堵,阻碍人们的通行,为了提高叉口的通行能力,互通立交的建设应用越来越频繁,修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可以有效的减缓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挤,方便人们通行。同时高速公路在于速度,高速公路的修建有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以减少浪费在道路上的时间。国内大多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修建都是于立交点处全部修建新的高速公路,无法对既有道路充分利用,产生经济和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经济的损耗,节约资源,同时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对于既有道路的改造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在既有高速公路基础上修建新的立体交叉道路所引起的对既有高速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及修建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包括既有道路和垂直横跨在既有道路上方的新建道路,所述既有道路和新建道路通过匝道桥连通,所述匝道桥分为四个跨越既有道路的横跨匝道桥和四个不跨越既有道路的直通匝道桥;所述新建道路的左幅、右幅上分别设有两个转向辅路,所述转向辅路用于连接匝道桥与新建道路,每个转向辅路与一个横跨匝道桥和一个直通匝道桥连通,所述转向辅路可改变新建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方向。进一步,所述横跨匝道桥包括半圆形的E匝道桥、F匝道桥;所述E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F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与新建道路的下幅。进一步,所述横跨匝道桥还包括P字形的A匝道桥、C匝道桥;A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C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与新建道路的下幅。进一步,,所述直通匝道桥包括弧形的B匝道桥、H匝道桥、D匝道桥和G匝道桥;所述B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H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D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下幅,所述G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下幅。进一步,所述E匝道桥与B匝道桥之间、D匝道桥与F匝道桥之间都相互跨越,呈缠绕状。进一步,所述E匝道桥和F匝道桥之间相互跨越,呈缠绕状。进一步,所述A匝道桥、C匝道桥、E匝道桥、F匝道桥与既有道路的交界处都设有双门洞。进一步,所述既有道路分为上行主线桥和下行主线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的修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行封闭,上行双向通行,施工新建道路主线桥左幅、A匝道桥双门洞左幅、F匝道桥双门洞左幅;步骤二,上行封闭,下行双向通行,施工新建道路主线桥左幅、A匝道桥双门洞右幅、F匝道桥双门洞右幅;步骤三,恢复上下行通车,新建道路主线桥左幅、A匝道桥和F匝道桥跨线联箱梁砼浇注;步骤四,上行封闭,下行双向通行,拆除下行主线桥左幅、A匝道桥双门洞、F匝道桥双门洞,施作下行主线桥右幅、C匝道桥双门洞右幅、E匝道桥双门洞右幅;步骤五,下行封闭,上行双向通行,拆除上行主线桥左幅、A匝道桥双门洞、F匝道桥双门洞,施作上行主线右幅、C匝道桥双门洞、E匝道桥双门洞;步骤六,恢复上下行通车,进行新建道路主线桥右幅、C匝道桥双门洞、E匝道桥双门洞跨线联箱梁砼浇注;步骤七,上行封闭,下行双向通行,拆除下行主线桥右幅、C匝道桥双门洞、E匝道桥双门洞;步骤八,下行封闭,上行双向通行,拆除上行主线桥右幅、C匝道桥双门洞、E匝道桥双门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为既有道路上修建新的高速公路提供了可行的互通立交结构及修建方法,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节约了资源,减少工程费用的支出;同时通过交通调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既有道路高速正常通车,不中断交通,不给地方交通运行增加压力,使之可以正常运行;由于该互通立交经过设计,全部为单向行驶,可有效提高车辆行车速度,减轻该地段交通拥堵现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辆通行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互通立交结构施工顺序的示意图。图中,1、H匝道桥;2、既有道路;3、A匝道桥;4、E匝道桥;5、B匝道桥;6、新建道路;7、G匝道桥;8、转向辅路;9、C匝道桥;10、F匝道桥;11、D匝道桥;3A、A匝道桥双门洞左幅;3B、A匝道桥双门洞右幅;4A、E匝道桥双门洞左幅;4B、E匝道桥双门洞右幅;6A、新建道路主线桥左幅;6B、新建道路主线桥右幅;9A、C匝道桥双门洞左幅;9B、C匝道桥双门洞右幅;10A、F匝道桥双门洞左幅;10B、F匝道桥双门洞右幅。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所提及左幅、右幅、上幅、下幅等指示方位的词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左幅和右幅是以附图中既有道路的左右来划分,位于既有道路中轴线左侧的为左幅,既有道路中轴线右侧的为右幅;上幅和下幅表示新建道路在附图中的上下两部分,可根据新建道路的中轴线进行划分,位于中轴线上侧的为上幅。同时本专利技术提及了匝道桥双门洞(例如A匝道桥双门洞),应该指出,匝道桥双门洞横跨在既有道路上方,自然会根据既有道路中轴线划分为匝道桥双门洞左幅、匝道桥双门洞右幅。本申请在提及匝道桥双门洞时,若未指定左幅或右幅,应当认为是指定的匝道桥双门洞的整体。本申请的上行和下行是根据附图中的既有道路示意图来划分的,既有道路中右侧为上行道路,左侧为下行道路,即向北行驶是上行,向南行驶是下行。同时本申请提及上行主线桥左幅、下行主线桥左幅、上行主线桥右幅、下行主线桥右幅的概念,应该指出,此处主线桥指的是既有道路,上行主线桥和下行主线桥是根据上下行情况将主线桥(既有道路)划分成两部分。施工、拆除上行主线桥左幅指的是在上行主线桥的左侧进行新建道路左幅的脚手架搭建,钢筋笼的布设等工作,如何进行道路的施工并拆除辅助设施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2的互通立交结构,分为三层道路结构,最下面一层为既有道路2,中间一层为八条匝道桥,最上面一层为新建道路6,新建道路6垂直横跨在既有道路2上方,本互通立交共有六联连续梁跨越既有道路2,分别是新建道路主线桥左幅、新建道路主线桥右幅、以及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既有道路和垂直横跨在既有道路上方的新建道路,所述既有道路和新建道路通过匝道桥连通,所述匝道桥包括四个跨越既有道路的横跨匝道桥和四个不跨越既有道路的直通匝道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高速公路上覆既有道路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既有道路和垂直横跨在既有道路上方的新建道路,所述既有道路和新建道路通过匝道桥连通,所述匝道桥包括四个跨越既有道路的横跨匝道桥和四个不跨越既有道路的直通匝道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跨匝道桥包括半圆形的E匝道桥、F匝道桥;所述E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F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与新建道路的下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跨匝道桥还包括P字形的A匝道桥、C匝道桥;A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C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与新建道路的下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直通匝道桥包括弧形的B匝道桥、H匝道桥、D匝道桥和G匝道桥;所述B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H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上幅,所述D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左幅和新建道路的下幅,所述G匝道桥连通既有道路的右幅和新建道路的下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E匝道桥与B匝道桥之间、D匝道桥与F匝道桥之间都相互跨越,呈缠绕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通立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E匝道桥和F匝道桥之间相互跨越,呈缠绕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增辉孙伟马庆高晓杰张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