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8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一个或多个阀芯,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把阀芯、边盖压紧在框架上;所述阀芯包括阀框、阀叶、阀轴、前后盖和弹簧复位机构,所述阀框包括二个相互平行的上下框和二个相互平行的左右框,阀叶的中间连接在一根阀轴上,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与阀轴相连,使得阀叶呈倾斜状态;所述前后盖上开设有通风面积较大的第一通风口、通风面积较小的第二通风口,阀叶的末端靠近第一通风口。在冲击波来时,利用上下不对称的通风口所产生的通风量、气压差,来推动常态下倾斜的阀叶沿阀轴转动,并使阀叶的二个端头贴紧在挡板上,从而实现通风阀的关闭,以保证对通风设备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冲击波通风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上下不对称流道来实现冲击波关闭阀门的抗冲击波通风阀,属于空调暖通领域。
技术介绍
在进行建筑安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相应的暖通设施设计。为了避免爆炸冲击波产生的正压、台风或者龙卷风等产生的负压对建筑物中的通风设备造成损坏,对人员造成损伤,需要在暖通设备的末端安装一些能够在正压、负压下瞬间关闭的抗冲击波阀。一旦上述正压或负压情况发生时,抗冲击波阀能够瞬间关闭,隔断建筑物内外的连接,避免建筑物内压力骤升或骤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在正常状况下,该抗冲击波通风阀还负责室内的通风功能,满足室内的通风要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双侧抗冲击波通风阀》申请号:201210480899.2,阀芯上设有通孔,轴穿过通孔与阀体连接,在轴上位于阀芯的两侧套装有压簧,爆炸波作用在阀芯上时,阀芯很可能会产生小角度转动,就会产生卡阻,甚至会产生阀芯不能关闭的现象。中国技术专利《通风阀叶片抗压构架》申请号:201320324895.5,只能抵抗单向的高压,不能双向。中国技术专利《抗爆阀》申请号:201420452617.2,所有扭簧均设置在阀体内部,在有爆炸波作用时,扭簧也会受到爆炸波的冲击作用,容易失效,失效形式为不能复位,此时在正常通风时可能被吹关闭,而且如果安装扭簧的支杆断裂,断裂的支杆、扭簧很可能会影响阀芯的正常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仿龟甲阀体及抗爆阀》申请号:201510733938.9,框架结构较复杂,阀芯在制作时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而且维护不方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抗冲击波阀》申请号:201510751884.9,对平衡杆的长度精度要求较高,如果长度不一致,则关闭阀叶一端贴合阀体后,另一端并未贴合,不能有效抵抗冲击波。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双向抗爆阀》申请号:201520248583.X,其阀板选择弹簧板,并在阀板上开设有与阀体相对应的口,这样弹簧板的强度就大大降低,而且要抵抗冲击波,就需要弹簧板有足够的强度,这就势必要将弹簧板加厚,而加厚之后的弹簧板其弹性又将不足,现实中这一对矛盾体不能很好的解决。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模块式双侧抗冲击密闭空卷风阀》申请号:201611100404.3中的阀叶有两块,这样在装配时工作量比较大,且此专利技术在实际生产时,只适合生产小规格的阀门,因为生产大规格的阀门时,其阀叶的强度、平面度均很难满足要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框架集成式抗冲击密闭龙卷风阀》申请号:201611100403.9中的阀框为一整体式,在阀框内部通过设置加强筋、底板的形式来分隔通风通道,该种方式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因为在设计时需要先确定确定通风通道的数量,再考虑阀框内部的加强筋、底板如何分配,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具有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一个或多个阀芯、第一压条、第二压条和边盖;所述第一压条、第二压条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通过螺栓把阀芯、边盖压紧在框架上;所述阀芯包括阀框、阀叶、阀轴、前后盖和弹簧复位机构,所述阀框包括二个相互平行的上下框和二个相互平行的左右框,所述上下框和左右框的端部相连接,形成一个矩形的阀框,所述上下框向外设有折边,并在折边上设置有若干个半螺栓孔,在左右框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支承阀轴的通孔,所述上下框内侧阀轴投影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所述二个挡板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阀叶的长度;阀叶的中间连接在一根阀轴上,所述阀轴穿在通孔内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与阀轴相连,使得阀叶呈倾斜状态;所述前后盖上开设有通风面积较大的第一通风口、通风面积较小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前后盖安装在阀框内,且在阀叶处于常开位置时,所述阀叶的末端靠近第一通风口。所述阀叶与阀轴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方式连接。所述弹簧复位机构可以安装在阀框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弹簧复位机构有两只,分别安装在左右框的外侧,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结构为:在所述左右框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拉板,第二拉板安装在阀轴上,在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套装有一只拉伸弹簧,所述第二拉板和第一拉板处于阀叶全开位置的共面。所述第一拉板、第二拉板分别为两只,所述两只第一拉板关于阀轴的轴心中心对称,所述两只第二拉板关于阀轴的轴心中心对称。所述第二拉板上安装一只轴套,所述轴套套装在阀轴伸出左右框的部分,并且用螺栓紧固。所述左右框向外这边,并在左右框上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将弹簧复位机构盖住。采用了本技术的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在冲击波来时,利用上下不对称的通风口所产生的通风量、气压差,来推动常态下倾斜的阀叶沿阀轴转动,并使阀叶的二个端头贴紧在挡板上,从而实现通风阀的关闭,以保证对通风设备的保护,当冲击波消失后,阀叶在弹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又通方便迅速的回到倾斜位置,保证通风阀的正常通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正常通风时,通过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的气流对阀叶的作用力不相同,成相互抵消的状态,因此在正常通风状况下,阀叶动作较小,对流动的气流影响较小,气流平稳;2、在正负压产生时,阀叶能瞬间关闭,实现双向保护的功能;在外界正负压消失后,阀叶在拉伸弹簧作用下回复到平衡位置,无需人工操作;3、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拆卸维护方便;4、阀芯的阀叶采用整体式设计,比采用多通道结构设计的阀芯关闭更可靠;5、阀叶为整平板形式,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曲面结构的阀叶对正负压的反应速度均块,关闭时间不大于2ms;6、可承受较大的冲击波载荷,透波率低,泄漏量低。附图说明图1是阀芯的剖面结构图;图2是阀框结构示意图;图3是弹簧复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通风阀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阀芯,3-第一压条,4-第二压条,5-边盖,21-阀框,22-阀叶,23-阀轴,24-前后盖,25-弹簧复位机构,26-端盖,211-上下框,212-左右框,214-挡板,215-半螺栓孔,241-第一通风口,242-第二通风口,251-第一拉板,252-第二拉板,253-拉伸弹簧,254-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1、一个或多个阀芯2、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和边盖5;所述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条3和第二压条4通过螺栓把阀芯2、边盖5压紧在框架1上;综上所述,与现有的抗冲击波通风阀的结构基本一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抗冲击波通风阀,其创新点主要在于:所述阀芯2包括阀框21、阀叶22、阀轴23、前后盖24和弹簧复位机构25,所述阀框21包括二个相互平行的上下框211和二个相互平行的左右框212,所述上下框211和左右框212的端部相连接,形成一个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1)、一个或多个阀芯(2)、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和边盖(5);所述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条(3)和第二压条(4)通过螺栓把阀芯(2)、边盖(5)压紧在框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包括阀框(21)、阀叶(22)、阀轴(23)、前后盖(24)和弹簧复位机构(25),所述阀框(21)包括二个相互平行的上下框(211)和二个相互平行的左右框(212),所述上下框(211)和左右框(212)的端部相连接,形成一个矩形的阀框(21),所述上下框(211)向外设有折边,并在折边上设置有若干个半螺栓孔(215),在左右框(21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支承阀轴(23)的通孔,所述上下框(211)、左右框(212)内侧阀轴(23)投影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挡板(214),所述二个挡板(214)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阀叶(22)的长度;在所述阀叶(22)的两侧、位于中间位置分别连接一根阀轴(23),所述阀轴(23)穿在通孔内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25)与阀轴(23)相连,使得阀叶(22)在阀芯2正常通风状态时呈倾斜状态;所述前后盖(24)上开设有通风面积较大的第一通风口(241)、通风面积较小的第二通风口(242),所述前后盖(24)安装在阀框(21)内,且在阀叶(22)处于常开位置时,所述阀叶(22)的末端靠近第一通风口(2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对称流道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1)、一个或多个阀芯(2)、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和边盖(5);所述第一压条(3)、第二压条(4)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压条(3)和第二压条(4)通过螺栓把阀芯(2)、边盖(5)压紧在框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包括阀框(21)、阀叶(22)、阀轴(23)、前后盖(24)和弹簧复位机构(25),所述阀框(21)包括二个相互平行的上下框(211)和二个相互平行的左右框(212),所述上下框(211)和左右框(212)的端部相连接,形成一个矩形的阀框(21),所述上下框(211)向外设有折边,并在折边上设置有若干个半螺栓孔(215),在左右框(21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支承阀轴(23)的通孔,所述上下框(211)、左右框(212)内侧阀轴(23)投影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挡板(214),所述二个挡板(214)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阀叶(22)的长度;在所述阀叶(22)的两侧、位于中间位置分别连接一根阀轴(23),所述阀轴(23)穿在通孔内且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25)与阀轴(23)相连,使得阀叶(22)在阀芯2正常通风状态时呈倾斜状态;所述前后盖(24)上开设有通风面积较大的第一通风口(241)、通风面积较小的第二通风口(242),所述前后盖(24)安装在阀框(21)内,且在阀叶(22)处于常开位置时,所述阀叶(22)的末端靠近第一通风口(241)。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鹏谢波黄炳臣严梅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风高科专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