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97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进排气阀片,缸体中安装有控制进排气阀片运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控制其运动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外壳、骨架、滑杆部、前线圈以及后线圈,所述骨架安装于外壳中,骨架的内孔中安装有所述滑杆部,所述活塞经由连接头与所述滑杆部连接,所述滑杆部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第一永磁体、滑块以及第二永磁体及贯穿第一永磁体、滑块和第二永磁体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采用双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与滑杆部的永磁体做功,无电磁噪音,运转速度在1~2000rpm范围内可调,并且无需辅助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
本技术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使气体增压的机械,是各种冰箱、空调等家电制冷系统的核心,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气体进行压缩后,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但一般压缩机动力源为电机,需要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直线运动从而做功,转化过程中需要多个构件配合形成传动关系,在此过程造成大量能量损耗,因此存有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进排气阀片,缸体中安装有控制进排气阀片运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控制其运动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外壳、骨架、滑杆部、前线圈以及后线圈,所述骨架安装于外壳中,骨架的内孔中安装有所述滑杆部,所述活塞经由连接头与所述滑杆部连接,所述滑杆部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第一永磁体、滑块以及第二永磁体及贯穿第一永磁体、滑块和第二永磁体的连接杆,其中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磁场同向;所述骨架外围轴向套设有与所述滑杆部对应的前线圈和后线圈。优选地,所述前线圈靠近第一永磁体,所述后线圈靠近第二永磁体。优选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均为永磁铁。优选地,所述滑杆部与骨架之间有间隙。优选地,所述滑杆部与骨架之间的间隙为1mm。优选地,前线圈7和后线圈在同一电路中并联设置。本技术公开的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采用双线圈与滑杆部的永磁体产生的电磁力做功,无电磁噪音,运转速度在1~2000rpm范围内可调,并且无需辅助启动。附图说明图1是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的滑杆部运动到最右侧的结构图。图2是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的滑杆部运动到最左侧的结构图。图中:壳体1、进排气阀片2、缸体3、活塞4、连接头5、外壳6、前线圈7、骨架8、后线圈9、连接杆10、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第二永磁体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包括缸体3,缸体3上设有进排气阀片2,缸体3中安装有控制进排气阀片2运动的活塞4,所述活塞4连接有控制其运动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外壳6、骨架8、滑杆部、前线圈7以及后线圈9,所述骨架8安装于外壳6中,骨架8的内孔中安装有所述滑杆部,所述活塞4经由连接头5与所述滑杆部连接,所述滑杆部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以及第二永磁体13及贯穿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和第二永磁体13的连接杆10,其中第一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13磁场同向;所述骨架8外围轴向套设有与所述滑杆部对应的前线圈7和后线圈9。前线圈7和后线圈9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分别作用与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作用力带动滑杆部运动,推动活塞4在缸体3中来回运动,不断实现进气和压缩,完成由电能向压力能的转变。所述第一永磁体11靠近前线圈7,所述第二永磁体13靠近后线圈9。前线圈7和后线圈9通电后,前线圈7对第一永磁体11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对第二永磁体13产生较小的作用力;后线圈9对第二永磁体13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对第一永磁体11产生较小的作用力,四个作用力共同作用,带动滑杆部运动,进而推动活塞4在缸体3中来回运动,不断实现进气和压缩,完成由电能向压力能的转变。所述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响应快;电磁力大,省电,能够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特别是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还可用于冰箱、冷藏库的制冷、空调设备的制冷或制热、空压机的压缩空气。优选地,所述滑杆部与骨架8之间有一定间隙。本技术中,实际由活塞和气缸配合实现气体的压缩,而滑杆部只是带动活塞左右运动,为活塞提供动力,也就是说滑杆部与骨架8之间不需要密封,在滑杆部和骨架8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可以有效减少摩擦,降低功耗。优选地,所述滑杆部与骨架8之间的间隙为1mm。下面结合示图说明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1示出了所述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的滑杆部运动到最右侧的情形。当前线圈7和后线圈9通电时,后线圈9产生磁场的磁极方向与滑杆部的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磁极相同,此时后线圈9对滑杆部产生向左的排斥力;前线圈7产生磁场的磁极方向与滑杆部的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磁极相反,此时前线圈7对滑杆部产生向左的吸引力。滑杆部在后线圈9的排斥力和前线圈7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向左的运动,带动活塞4向左运动,进而通过进排气阀片2压缩气体介质。图2示出了所述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的滑杆部运动到最左侧的情形。当前线圈7和后线圈9通电时,后线圈9产生磁场的磁极方向与滑杆部的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磁极相反,此时后线圈9对滑杆部产生向右的吸引力;前线圈7生磁场的磁极方向与滑杆部的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磁极相同,此时前线圈7对滑杆部产生向左的排斥力。滑杆部在后线圈9的吸引力和前线圈7的排斥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向右的运动,带动活塞4向右运动,进而通过进排气阀片2吸入气体介质。综上,在电磁动力源工作过程中,前线圈7、后线圈9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磁场是异向的,无论滑杆部向左还是右运动,都会受到与其运动方向对应的吸引力、推动力。前线圈7、后线圈9两者用于产生彼此异向的磁场,两个异向磁场通过线圈电流方向的切换实现同步变动,使两者保持异向状态,同时两个异向磁场与磁场方向固定的滑杆部配合,实现滑杆部的线性往返运动。当前线圈7和后线圈9中分别通过方向同步变换的电流,则前线圈7和后线圈9分别同时对滑杆部产生交变力。在交变力的作用下,滑杆部就会不停地带动活塞运动,继而带动进排气阀片运动,实现介质压缩的功能。在本技术公开的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中,需要实现前线圈7和后线圈9中的电流同步变换,如果前线圈7和后线圈9中的电流变换不同步,会出现前线圈7对滑杆部的作用力与后线圈9对滑杆部的作用力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的情形,这样就不能获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前线圈7和后线圈9的电流按照同一规律变化,优选地,前线圈7和后线圈9在同一电路中并联设置。两个线圈形成异向磁场,可通过相应导线的接线端接入的电流正负极,或者线圈的绕制方向来控制,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所述超静音压缩机的动力源安装在壳体1中,即构成超静音压缩机。需要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包括缸体(3),缸体(3)上设有进排气阀片(2),缸体(3)中安装有控制进排气阀片(2)运动的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连接有控制其运动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外壳(6)、骨架(8)、滑杆部、前线圈(7)以及后线圈(9),所述骨架(8)安装于外壳(6)中,骨架(8)的内孔中安装有所述滑杆部,所述活塞(4)经由连接头(5)与所述滑杆部连接,所述滑杆部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以及第二永磁体(13)及贯穿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和第二永磁体(13)的连接杆(10),其中第一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13)磁场同向;所述骨架(8)外围轴向套设有与所述滑杆部对应的前线圈(7)和后线圈(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静音压缩机的电磁动力源,包括缸体(3),缸体(3)上设有进排气阀片(2),缸体(3)中安装有控制进排气阀片(2)运动的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连接有控制其运动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外壳(6)、骨架(8)、滑杆部、前线圈(7)以及后线圈(9),所述骨架(8)安装于外壳(6)中,骨架(8)的内孔中安装有所述滑杆部,所述活塞(4)经由连接头(5)与所述滑杆部连接,所述滑杆部包括依次轴向连接的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以及第二永磁体(13)及贯穿第一永磁体(11)、滑块(12)和第二永磁体(13)的连接杆(10),其中第一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13)磁场同向;所述骨架(8)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红宝于辉于洁云于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宗泰电机有限公司深圳市亿得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