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9848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工字形的钢柱,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套接于所述钢柱腹板两侧的凹槽内部,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钢柱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朝向一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朝向另一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梁柱的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工字形钢(包括工字钢及H型钢等)柱与钢结构(包括工字形钢、箱形截面钢等)梁的连接节点通常是由钢结构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一个工字形钢柱的翼缘板上而形成。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字形钢柱的加工长度有限,因此需要将多个工字形钢柱相互焊接在一起,而施工现场的焊接作业一方面可靠性受焊工的熟练程度影响,从而会增加因焊接缺陷而引发的质量事故;另一方面,以焊接为主的连接形式施工速度较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整个结构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安装效率的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工字形的钢柱,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套接于所述钢柱腹板两侧的凹槽内部,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钢柱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朝向一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朝向另一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的翼缘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钢柱长度方向的两个侧方均形成有U形槽,两个所述U形槽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腹板的外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柱均与所述固定部接触。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钢柱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沿所述钢柱长度方向中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U型钢,所述连接件的开口朝向所述钢柱,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连接件侧板上。作为优选,在垂直于所述钢柱腹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钢柱腹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连接有可与钢结构梁的端部焊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开设有第二通孔,以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可与钢结构梁端部焊接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与所述钢柱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加劲肋与所述钢柱翼缘板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通过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设置所述连接件,将传统钢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移至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从而一方面在施工现场对相邻两个所述钢柱将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取代了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而显著提高了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所述连接件作为所述钢柱的加劲肋与钢结构梁的配合能够实现“强节点”,进而保证了连接节点结构的可靠性及抗震性能;因此,本技术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安装效率。2、本技术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将连接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一个整体,在现场安装的过程中,将两个所述连接件形成的整体通过所述U形槽插接于所述钢柱腹板的外部,直至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钢柱接触,此时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连接件与钢柱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钢柱;2、连接件;3、第一安装孔;4、第一通孔;5、固定部;6、U形槽;7、第二安装孔;8、固定板;9、加劲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工字形的钢柱的结构为工字钢或H型钢,本技术所述的钢结构梁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字钢、H型钢及箱形截面钢,同时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工字形的钢柱1,所述钢柱1具有翼缘板和腹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件2,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套接于所述钢柱1腹板两侧的凹槽内部,在所述连接件2上,所述连接件2朝向所述钢柱1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所述第一安装孔3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另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进而形成连接节点。基于上述,本技术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通过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设置所述连接件2,将传统钢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移至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从而一方面在施工现场对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将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取代了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而显著提高了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所述连接件2作为所述钢柱1的加劲肋与钢结构梁的配合能够实现“强节点”,进而保证了连接节点结构的可靠性及抗震性能;因此,本技术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施工现场安装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钢结构梁为工字钢,钢结构梁与所述钢柱1垂直;所述钢柱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3为通孔,所述连接件2上开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沿竖直方向间隔且等距分布,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与位于上方的所述钢柱1对应,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与位于下方的所述钢柱1对应;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连接有可与钢结构梁的端部焊接的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4开设有第二通孔,以通过高强度螺栓及螺母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8上固定连接有可与钢结构梁端部焊接的加劲肋9,所述加劲肋9、所述固定板8与所述连接件2一起实现“强节点”,进而进一步提高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及抗震性能,所述加劲肋9与所述钢柱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加劲肋9与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垂直,所述加劲肋9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劲肋9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所述加劲肋9与两个所述钢柱1一一对应。在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钢柱1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并扶助所述连接件2,以使所述第一安装孔3与所述第一通孔4对齐,从而影响了安装效率。基于此,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件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部5,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工字形的钢柱(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件(2),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套接于所述钢柱(1)腹板两侧的凹槽内部;在所述连接件(2)上,所述连接件(2)朝向所述钢柱(1)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所述第一安装孔(3)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另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工字形的钢柱(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件(2),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套接于所述钢柱(1)腹板两侧的凹槽内部;在所述连接件(2)上,所述连接件(2)朝向所述钢柱(1)翼缘板的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所述第一安装孔(3)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朝向另一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的翼缘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以使钢结构梁通过螺栓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以及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形钢柱与钢结构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件(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部(5),所述固定部(5)沿所述钢柱(1)长度方向的两个侧方均形成有U形槽(6),两个所述U形槽(6)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腹板的外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柱(1)均与所述固定部(5)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形钢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丽孙风彬王燕刁延松郭超杨松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