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096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包括套管、人工孔和管桩。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人工成孔至基岩,利用外套有套管的管桩作为入岩端进行嵌固,解决了坚硬地质入岩嵌固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对防护壁的破坏的目的。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mbedded structure of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pile. The embedded structure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pile is embedded in the underground bedrock. The embedded structure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includes casing, artificial hole and pipe pile. The casing is formed into an internal hollow structure and has a holding space. The top of the casing is equal to the horizontal height of the ground, and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bedrock.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 pile extends downward into the bedrock through the artificial hole in the casing accommodation space.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hard rock entry by adopting artificial hole formation to bedrock and using pipe piles with casing as the rock entry end to emb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protectiv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建筑业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支护工程中,支护桩成孔的形式多种多样,现有技术采用各类先进设备机械进行成孔,从而大大减少工期、人力及费用的投入。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无法使用大型设备,仍然采用人工成孔,例如遇见坚硬地质,这时的入岩嵌固作业成为一个较大的难题。通常施工到基岩时考虑采用静力爆破,但爆破用炸药收政府控制,申请手续麻烦,申请数量有限,极大的制约工期,且爆破入岩对人工挖孔护壁造成震动较大,安全性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通过采用人工成孔至基岩,利用外套有套管的管桩作为入岩端进行嵌固,解决了坚硬地质入岩嵌固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对防护壁的破坏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包括:套管、人工孔和管桩。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三所述套管,三所述套管呈三角形摆放布置。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外围设有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围合界定形成有防护空间,所述套管设于所述防护空间内。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壁顶端与所述套管顶端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防护壁底端与所述人工孔底端的水平高度持平。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壁的一侧设有止水帷幕。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桩的顶端设于所述套管内的容置空间的下部。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填设并充满水泥浆。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施工方法包括:A.人工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个岩土层开挖防护空间,人工向下挖孔至基岩并入岩200~500mm以在基岩上形成人工孔。B.套管安装作业:将套管置入地下,直至所述套管的底部接设于所述基岩的顶端,且所述套管内部的容置空间与所述人工孔连通。C.管桩施工作业:将钻机钻头从所述套管内进入,开孔入所述基岩中的所述人工孔的水平高度往下3m~4m以形成钻机孔,并将管桩的底端固定于所述钻机孔内,最后向所述套管内注浆直至注满。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人工挖孔作业中,每深入地下1m绑扎一防护壁钢筋,经人工检验合格后,以所述防护壁钢筋为框架设防护壁模板,而后浇筑防护壁混凝土,以形成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围合界定形成所述防护空间。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套管的安装作业中,首先对钢筋笼进行绑扎,随后在钢筋笼内固定有套管,同时对所述防护壁的防护空间进行混凝土浇筑。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人工成孔至基岩,利用外套有套管的管桩作为入岩端进行嵌固,解决了坚硬地质入岩嵌固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对防护壁的破坏的目的。(2)三套管成三角形摆放结构,增强了套管的受力稳定性。(3)管桩的顶端设于套管内的容置空间的下部,具体而言,管桩占套管内的容置空间的体积小于容置空间内中空的体积,且管桩的位置置于容置空间的下部,这样加强了管桩的受力稳定性。(4)管桩置于套管内,这样钻机孔的成形就在套管内完成,减少对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的破坏,保证了其整体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人工成孔作业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套管安装作业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管桩施工作业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岩土层分布情况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套管10;容置空间11;人工孔20;管桩30;防护壁40;防护空间41;防护壁钢筋42;止水帷幕50;岩土层60;素填土61;淤泥质土62;强风化岩层63;基岩64;地面70。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64内,所述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包括:套管10、人工孔20和管桩30。其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套管10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11,套管10的顶部与地面70的水平高度持平,套管10的底部固接于基岩64顶端;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三套管10,三套管10层三角形摆放布置。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套管10外围设有防护壁40,防护壁40围合界定形成有防护空间41,套管10设于防护空间41内。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防护壁40顶端与套管10顶端的水平高度持平,防护壁40底端与人工孔20底端的水平高度持平;优选地,防护壁40的一侧设有止水帷幕5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护壁40可使用C30护壁混凝土浇筑制成,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护壁40围合界定形成的防护空间41成形为圆柱体结构,其截面的直径可为80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人工孔20开设于基岩64上部,且人工孔20与套管10的容置空间11连通;优选地,人工孔20的深度可为50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管桩30的一端置于套管10的容置空间11内,管桩30的另一端通过人工孔20向下延伸至基岩64内;如图3所示,管桩30的顶端设于套管10内的容置空间11的下部,具体而言,管桩30占套管10内的容置空间11的体积小于容置空间11内中空的体积,且管桩30的位置置于容置空间11的下部,这样加强了管桩30的受力稳定性。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地下的岩土层60从上至下依次为素填土61、淤泥质土62、强风化岩层63和基岩64,基岩64为中风化岩层。具体地,素填土61的深度可为5000mm,淤泥质土62的深度可为2000mm,强风化岩层63的深度可为100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一种较佳的施工方法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64内,所述施工方法包括:A.人工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个岩土层60开挖形成防护空间41,人工向下挖孔至基岩64并入岩200~500mm以在基岩上形成人工孔20。B.套管安装作业:将套管10置入地下,直至套管10的底部接设于基岩64的顶端,且套管10内部的容置空间11与人工孔20连通。C.管桩施工作业:将钻机钻头(未图示)从套管10内进入,开孔入基岩64中的人工孔20的水平高度往下3m以形成钻机孔(未图示),并将管桩30的底端固定于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人工孔,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管桩,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人工孔,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管桩,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三所述套管,三所述套管呈三角形摆放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外围设有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围合界定形成有防护空间,所述套管设于所述防护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壁顶端与所述套管顶端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防护壁底端与所述人工孔底端的水平高度持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壁的一侧设有止水帷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的顶端设于所述套管内的容置空间的下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路朱殿奎邓阳金凯张博文韩绍栋石百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