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8825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设置汇水渠,进行初期高浓度雨水收集;汇水渠一侧设置导流梗,所述导流梗一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设置有生态塘,初期高浓度雨水从汇水渠流入导流梗一侧的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进行净化处理;在回流泵的作用下,雨水从导流梗末端流入导流梗另一侧的生态塘,由生态塘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净化后的雨水到达电动调节堰门,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其初期高浓度雨水在湿地系统中循环净化,充分保障出水稳定达标,实现对面源污染的“调蓄、循环、净化”,最终出水达标排入下游水体或回用。

A water treatment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ter treatment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included: setting a sink in a region that need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the surface source, collecting the initial high concentration of rainwater, setting the diversion stem on one side of the water channel, and setting the surface flow wetland and the microbial attachment base on one side of the diversion stem, and the other side. An ecological pond is set up. The initial high concentration rain water flows into the surface flow wetland and the microbial attachment base on the side of the diversion stem from the sink channe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flux pump, the rainwater flows from the end of the diversion stem into the ecological po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diversion stem, and th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by the ecological pond; the purified rainwater reaches the electricity. Adjust the gate of the weir to form a circulation circuit.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initial high concentration rain water circulate in the wetland system, fully guarantee the water stability to reach the standard, realize the \storage, circu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opposite source, and finally reach the standard of water to be discharged into the downstream water body or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点源污染已初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但城市、村落及农田等在降雨冲刷下形成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治理的一个难点,且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比例也逐渐增大。由于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治理难度较大。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雨水径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雨水处理技术。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治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主要是基于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单一或组合式处理方式。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面源污染处理,但其仍存在缺陷:(1)雨水径流的水量波动大,现有技术中对人工湿地的水量调节均单独设置截流调蓄设施,导致占地面积较大。(2)进入湿地系统的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波动性较大,传统湿地出水很难实现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使得污水充分得到净化,可充分保障出水水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设置汇水渠,进行初期高浓度雨水收集;B、汇水渠一侧设置导流梗,所述导流梗一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设置有生态塘,初期高浓度雨水从汇水渠经过电动调节堰门后,流入导流梗一侧的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由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对初期高浓度雨水进行净化处理;C、在回流泵的作用下,经过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净化处理的雨水从导流梗末端流入导流梗另一侧的生态塘,由生态塘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D、步骤C净化后的雨水排放到下游水体。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设置于汇水渠进、出口处,分别用于控制初期雨水的收集和排放,通过所述电动调节堰门可调节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的水位及水体在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调蓄进、出口湿地系统水位,湿地系统调蓄水深范围为0.1-2m。进一步地,所述初期高浓度雨水为初期降雨的8-15mm雨水。进一步地,所述表流湿地中种植有耐水淹的挺水植物种,所述表流湿地调蓄水深为0.1-1.0m。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附着基为多组生物活性填料,生物活性填料为聚丙烯生物填料;每组生物活性填料0.5-3m,高0.3-2.0m,每组间距0.5-2m。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3000m²/m³,充填密度50-70kg/m³。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塘中种植有耐污强的沉水植物,所述生态塘调蓄水深为0.5-2.0m。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系统中的水体流动速度0.02-0.5m/s。本专利技术根据面源污染特点,主要收集循环处置前期水质较差的初期雨水,后期干净雨水直接排入下游水体。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1)清污分流,提高净化效益经过模型分析,确定初期雨水截留量,利用电动调节堰门控制,使初期雨水充分进入塘堰湿地系统,后期较清洁雨水直接排入下游,使得清污分流,提高湿地系统的净化效益;2)塘堰湿地调蓄空间大,处理率高:塘堰湿地系统有较多库塘组成,使塘内水深可达0.1-2.0m,湿地以耐深水水生植物为主,增加湿地系统的调蓄空间,提高其处理率;3)湿地循环净化,保障出水水质:湿地内设置导流埂和回流泵实现湿地内水体循环,使得污水充分得到净化,可充分保障出水水质。改善整个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达到水体自净能力,效果很好,可以降低黑臭河道的处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流程图;其中:1、电动调节堰门,2、回流泵,3、表流湿地,4、微生物附着基,5、生态塘,6、导流梗,7、汇水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包括电动调节堰门1、回流泵2、导流梗6、表流湿地3、微生物附着基4、生态塘5和汇水渠7;所述汇水渠7设置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进行初期高浓度雨水收集;所述汇水渠7引入污水口设置有一组或者多组电动调节堰门1;电动调节堰门1用于控制湿地系统水量和水位;通过出初雨水质水量的实际检测和模型的分型,确定初期雨水的截流标准和规模,通过电动调节堰门自动控制截流规模;所述汇水渠7位于电动调节堰门1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梗6;所述导流梗6一侧为流入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3和微生物附着基4;另一侧为回流侧,设置有生态塘5;初期高浓度雨水进入电动调节堰门1,经过表流湿地3和微生物附着基4,然后通过设置在导流梗6上的回流泵2,使初期高浓度雨水经过处理后,从生态塘5到达电动调节堰门1,形成循环回路。使初期高浓度雨水进入湿地系统,通过回流泵2和导流梗6实现湿地系统对初期高浓度雨水的循环,最终实现水质达标排入河道。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埂6设置于塘堰湿地中央,顶宽1.5m,为土坝,主要用于导流,实现水体内部循环。导流梗的下游地势低,湿地地形采用0.5%放坡,通过内回流泵提供内循环所需杨程。所述导流梗6形成一处或多处弯曲段,特别是在导流梗的末端形成U形段,该U形段的开口方向朝向回流侧,使雨水回流时不易造成拥堵,并且还能增加净化处理时间。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设置于汇水渠7进、出口处,分别用于控制初期雨水的收集和排放,通过电动调节堰门1可调节湿地系统水位及水体在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进口处的电动调节堰门1用于控制初期雨水的截流规模,而出口处的通过电动调节堰门自动调蓄水量,当初期雨水水位达到常水位时,电动调节堰门自动开启;当水位达到调蓄水位时,堰门自动关闭,电动调节堰门上设置水质监测设备。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堰门1调节湿地系统中水体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为3-10天。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堰门1调蓄进、出口湿地系统水位,湿地系统调蓄水深范围为0.1-2m。进一步的,所述初期高浓度雨水为初期降雨的8-15mm雨水。进一步的,所述表流湿地3中种植有耐水淹的挺水植物种,所述表流湿地调蓄水深为0.1-1.0m;表流湿地3中种植芦苇、香蒲或菰等耐水淹的挺水植物种,主要降解湿地中SS含量,为湿地系统后续组成单位的运行提供保障。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附着基为生物活性填料,生物活性填料为聚丙烯生物填料;每组长0.5-3m,高0.3-2.0m,每组间距0.5-2m;利用附着基表面所形成的微生物膜,强化降解初期雨水中的氮、磷含量。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3000m²/m³,充填密度50-70kg/m³。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塘5中种植有耐污强的沉水植物,所述生态塘调蓄水深为0.5-2.0m;生态塘5种植耐污强且根系发达的穗状狐尾藻、苦草、篦齿眼子菜,可进一步净化水质。进一步的,所述湿地系统中的水体流动速度0.02-0.5m/s;导流梗5、回流泵2实现湿地系统内对污水的循环净化处理,保持湿地系统中稳定水流,水体流动速度为0.02-0.5m/s,最终出水达标排入下游水体,根据项目区进水水质状况,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V类水质标准。尽管上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设置汇水渠,进行初期高浓度雨水收集;B、汇水渠一侧设置导流梗,所述导流梗一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设置有生态塘,初期高浓度雨水从汇水渠经过电动调节堰门后,流入导流梗一侧的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由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对初期高浓度雨水进行净化处理;C、在回流泵的作用下,经过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净化处理的雨水从导流梗末端流入导流梗另一侧的生态塘,由生态塘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D、步骤C净化后的雨水排放到下游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需要进行面源污染治理的区域设置汇水渠,进行初期高浓度雨水收集;B、汇水渠一侧设置导流梗,所述导流梗一侧依次设置有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另一侧设置有生态塘,初期高浓度雨水从汇水渠经过电动调节堰门后,流入导流梗一侧的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由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对初期高浓度雨水进行净化处理;C、在回流泵的作用下,经过表流湿地和微生物附着基净化处理的雨水从导流梗末端流入导流梗另一侧的生态塘,由生态塘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D、步骤C净化后的雨水排放到下游水体。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设置于汇水渠进、出口处,分别用于控制初期雨水的收集和排放,通过所述电动调节堰门可调节多功能塘堰湿地系统的水位及水体在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堰门调节湿地系统中水体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为3-10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面源污染治理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飞江伟民夏炜孙艳涛陈奇亮曹竞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