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86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外周上套设有相配合的圆柱套筒,所述圆柱套筒上嵌入三个等间距对称分布的铰接块,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铰接块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第二竖向杆件,所述第一竖向杆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避雷环,所述第二竖向杆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避雷环,所述第一避雷环与所述第二避雷环呈左右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在管道连接件或者线路连接件的防雷避雷设计技术领域,通过在第一避雷环和第二避雷环的周围形成均匀分布的感应电荷层,通过在感应电荷层与雷云形成分布相对均匀地电场环境,实现明显降低管道或者信号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属于管道避雷设计

技术介绍
传统的避雷针安装于避雷物的最高点,在雷电发生时,这一最高点与雷云形成分布极不均匀的电场环境,致使雷云与避雷针之间的空气极易被击穿,雷电流极易通过避雷针向大地泄放雷电能量,这种通过引雷于自身泄放雷电能量的避雷法更容易引起雷电的直击,因此传统避雷针引雷于自身、接地泄放雷电能量的方式并不能为管道阀门、管道连接件、信号线路以及信号连接件等的防雷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外周上套设有相配合的圆柱套筒,所述圆柱套筒上嵌入三个等间距对称分布的铰接块,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铰接块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第二竖向杆件,所述第一竖向杆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避雷环,所述第二竖向杆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避雷环,所述第一避雷环与所述第二避雷环呈左右对称分布。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避雷环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外半环、第一内半环,第二避雷环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外半环、第二内半环。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竖向杆件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避雷环的中心紧固连接,第二竖向杆件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二避雷环的中心紧固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外半环与第二外半环均向外侧延伸,第一内半环与第二内半环均向内侧延伸。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竖向杆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向杆件的底端、铰接块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竖向杆件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向杆件的底端、铰接块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位于底部的铰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铰接座,第三铰接座的底端铰接在地面上。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道替换为信号线路。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应用在管道连接件或者线路连接件的防雷避雷设计
,通过在管道上套设圆柱套筒,在圆柱套筒上嵌入等间距分布的铰接块,在左右对称的铰接块上设置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和第二竖向杆件,在第一竖向杆件和第二竖向杆件分别通过紧固螺栓紧固设置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避雷环和第二避雷环,通过在第一避雷环和第二避雷环的周围形成均匀分布的感应电荷层,通过在感应电荷层与雷云形成分布相对均匀地电场环境,实现明显降低管道或者信号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引雷于自身的避雷方式,达到介质输送管道、信号线路等有效防雷击的有益效果,而将第一避雷环上的第一外半环和第二避雷环上的第二外半环设计呈朝外,第一避雷环上的第一内半环和第二避雷环上的第二内半环设计呈朝内,进一步促进了感应电荷层的均匀回路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1-管道,2-圆柱套筒,3-第一竖向杆件,4-第一避雷环,5-第一外半环,6-第一内半环,7-紧固螺栓,8-第二竖向杆件,9-第二避雷环,10-第二外半环,11-第二内半环,12-第一铰接座,13-第二铰接座,14-第三铰接座,15-铰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管道1的外周上套设有相配合的圆柱套筒2,圆柱套筒2上嵌入三个等间距对称分布的铰接块15,位于上部的两个铰接块15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3、第二竖向杆件8,第一竖向杆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避雷环4,第二竖向杆件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避雷环9,第一避雷环4与第二避雷环9呈左右对称分布。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避雷环4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外半环5、第一内半环6,第二避雷环9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外半环10、第二内半环1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竖向杆件3通过紧固螺栓7与第一避雷环4的中心紧固连接,第二竖向杆件8通过紧固螺栓7与第二避雷环9的中心紧固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外半环5与第二外半环10均向外侧延伸,第一内半环6与第二内半环11均向内侧延伸。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竖向杆件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2,第一铰接座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向杆件3的底端、铰接块15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竖向杆件8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3,第二铰接座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向杆件8的底端、铰接块15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位于底部的铰接块15上固定设置有第三铰接座14,第三铰接座14的底端铰接在地面上。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道1替换为信号线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应用在管道连接件或者线路连接件的防雷避雷设计
,通过在管道1上套设圆柱套筒2,在圆柱套筒2上嵌入等间距分布的铰接块15,在左右对称的铰接块15上设置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3和第二竖向杆件8,在第一竖向杆件3和第二竖向杆件8分别通过紧固螺栓7紧固设置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避雷环4和第二避雷环9,通过在第一避雷环4和第二避雷环9的周围形成均匀分布的感应电荷层,通过在感应电荷层与雷云形成分布相对均匀地电场环境,实现明显降低管道1或者信号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引雷于自身的避雷方式,达到介质输送管道、信号线路等有效防雷击的有益效果,而将第一避雷环4上的第一外半环5和第二避雷环9上的第二外半环10设计呈朝外,第一避雷环4上的第一内半环6和第二避雷环9上的第二内半环11设计呈朝内,进一步促进了感应电荷层的均匀回路的形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外周上套设有相配合的圆柱套筒(2),所述圆柱套筒(2)上嵌入三个等间距对称分布的铰接块(15),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铰接块(15)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3)、第二竖向杆件(8),所述第一竖向杆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避雷环(4),所述第二竖向杆件(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避雷环(9),所述第一避雷环(4)与所述第二避雷环(9)呈左右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外周上套设有相配合的圆柱套筒(2),所述圆柱套筒(2)上嵌入三个等间距对称分布的铰接块(15),位于上部的两个所述铰接块(15)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竖向杆件(3)、第二竖向杆件(8),所述第一竖向杆件(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避雷环(4),所述第二竖向杆件(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避雷环(9),所述第一避雷环(4)与所述第二避雷环(9)呈左右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环(4)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外半环(5)、第一内半环(6),所述第二避雷环(9)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外半环(10)、第二内半环(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防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杆件(3)通过紧固螺栓(7)与所述第一避雷环(4)的中心紧固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杆件(8)通过紧固螺栓(7)与所述第二避雷环(9)的中心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镇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