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呼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430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专门适用于服务行业的通讯方法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服务员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包括如下内容:S1预设配置步骤,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服务端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服务端的身份验证请求后为该服务端创建与其唯一对应的服务识别号,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S2服务端呼叫步骤,服务端向服务器发送需求信息,需求信息中包含服务识别号;S3服务器处理步骤,服务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识别需求信息中的服务识别号;S4对讲终端响应步骤,服务器接通对讲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呼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专门适用于服务行业的通讯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呼叫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服务行业中,尤其是餐饮业、酒店业或者其他可以点餐、点选特定服务的行业中,为提高服务员的沟通效率,通常会给每个参与到服务的人员均配置对讲终端,方便服务员之间进行信息传递。通常采用是服务员负责制,即一个服务员负责一组客户(包括一个客户,或者一组同行的客户,或者在同一包厢内的客户)。在服务员接收到客户的需求后,服务员通过对讲终端将客户需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以广播的形式将需求发送至其他对讲终端。即类似现在群聊的形式,每个服务员均可以同时发送或者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仅能够适应较小规模的场所,当服务员超过30人以后,对讲终端内的信息就会显得非常嘈杂,服务员难以从对讲终端内获取到有效信息。而且,上述方式对于客户而言,在呼叫服务员时,通常是以顾客的大声呼喊作为信息传递的方式,即通讯基本靠吼,这很容易使得用餐环境变得更加嘈杂,在嘈杂的环境下,服务员更容易听不到顾客的呼喊,顾客见呼喊以后并未有服务员对其进行服务又会提高呼喊的声音,使得环境更加嘈杂,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大多的餐厅或者其他服务场所,都显得非常嘈杂,导致服务员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服务员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无线呼叫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包括如下内容:S1预设配置步骤,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服务端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服务端的身份验证请求后为该服务端创建与其唯一对应的服务识别号,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S2服务端呼叫步骤,服务端向服务器发送需求信息,需求信息中包含服务识别号;S3服务器处理步骤,服务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识别需求信息中的服务识别号;S4对讲终端响应步骤,服务器接通与该服务识别号对应的对讲终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现有设计中,服务员的对讲终端通常是以群聊(即服务器以广播)的形式进行通讯的,并不能实现服务端与对讲终端的直接通讯。其主要原因为,现有的对讲终端基本上是随时接收服务器的语音信号(对讲终端之间的权限是属于平等的),对顾客而言,显然具有非常多的冗余信息,会让顾客的用餐环境变得嘈杂。在实际体验中,顾客是有与服务员直接通话的需求的,并且顾客还希望能够得到服务员的及时响应,即顾客更希望得到服务员的反馈,也是许多商家推出的提高用户体验的人性化服务。现在顾客提出需求的方式通常是大声呼喊,即通讯基本靠吼,这很容易使得用餐环境变得更加嘈杂,在嘈杂的环境下,服务员更容易听不到顾客的呼喊,顾客见呼喊以后并未有服务员对其进行服务又会提高呼喊的声音,使得环境更加嘈杂,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大多的餐厅或者其他服务场所,都显得非常嘈杂,影响顾客的用餐体验。因此,在本方案中,S1预设配置步骤,建立服务端与对讲终端的对应关系,顾客在需要时,可以通过服务端呼叫与服务端对应的对讲终端,即呼叫的服务员。这样的设计能够契合现有的服务员的服务模式,一个服务员负责一桌或者一个包厢的接待服务,若干服务员进行其他的配套服务,包括如,传菜。在本方案中,每个服务端均有至少一个对讲终端与其对应。这样就能够保证至少有一个服务员能够及时响应到客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线呼叫方法,通过让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让服务员能够及时响应到顾客提出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在S1中,服务器根据对讲终端的频点密度确定频点带宽为宽带还是窄带。这样的设计,用户的选择范围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应不同规模数量的对讲终端。进一步,在S1中,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对讲终端的频点亚音。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用户有更宽的选择范围,保证通话质量。进一步,还包括S5协同步骤,服务器建立服务端与其临近服务对应的对讲终端的第二优先级对应关系,第二优先级对应关系为在服务端呼叫与其对应的对讲终端无应答后服务器接通该服务端与第二优先级对应关系的对讲终端。通过建议第二优先级对应关系,能够在服务端呼叫与其对应的对讲终端无应答后,呼叫第二优先级对应关系的对应终端,即在第一个服务员因其他任务分配无法及时响应的时候,将客户的需求转接到临近的对讲终端,临时调用第二个服务员响应客户的需求。进一步,还包括S6等待区确认步骤,在服务端呼叫与其对应的对讲终端无应答后服务器接通该服务端与在无线收发模块覆盖区域内的对讲终端,无线收发模块设置在每个服务等待区上方,无线收发模块仅能够与其被覆盖区域的对讲终端通讯,无线收发模块分别与服务器信号连接。这样的设计,是基于现有的服务、营业场所,均设置有服务等待区(或者说服务员休息区),通常来说,是设置在收银台(前台)附近,或者厨房附近的,或者大厅附近的,以便于服务员能够及时响应服务需求。在该区域内的服务员基本来说是处于空闲状态的,在接收到客户的呼喊后,会走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后进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需要客户呼喊,服务员需要走过去),因此在本方案中,设置在服务等待区上方的无线收发模块仅能够与其覆盖区域内的对讲终端进行通信。在顾客通过服务端提出需求后,服务器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发送信息,确认覆盖区域内是否有空闲的服务员,然后接通该服务员与提出需求的服务端,这样达到提高服务资源的目的。进一步,在S1中频点亚音为数字亚音或者模拟亚音。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进一步,在S1对讲终端频点带宽配置步骤中,宽带的频率为25kHz,窄带的频率为12.5kHz。这样的设计,用户的选择范围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呼叫系统用配置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实现本方法的系统的逻辑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包括如下内容:S1预设配置步骤,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服务器根据对讲终端的频点密度确定频点带宽为宽带还是窄带,其中,宽带的频率为25kHz,窄带的频率为12.5kHz,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对讲终端的频点亚音,其中,频点亚音为数字亚音或者模拟亚音,服务端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服务端的身份验证请求后为该服务端创建与其唯一对应的服务识别号,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具体的上述步骤在本实施中为,S1-1对讲终端频点频率配置步骤,两个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如一个为462.1250MHz,另一个为462.2550MHz)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S1-2对讲终端频点带宽配置步骤,服务器根据对讲终端的频点密度确定频点带宽为宽带还是窄带,宽带的频率为25kHz,窄带的频率为12.5kHz,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窄带12.5kHz;S1-3对讲终端频点亚音配置步骤,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对讲终端的频点亚音,频点亚音为数字亚音或者模拟亚音,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数字亚音(CDCSS)D023;S2服务端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线呼叫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S1预设配置步骤,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服务端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服务端的身份验证请求后为该服务端创建与其唯一对应的服务识别号,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S2服务端呼叫步骤,服务端向服务器发送需求信息,需求信息中包含服务识别号;S3服务器处理步骤,服务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识别需求信息中的服务识别号;S4对讲终端响应步骤,服务器接通与该服务识别号对应的对讲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S1预设配置步骤,对讲终端分别以不同频点向服务器发送无线信号,服务器依次识别对讲终端的频点,并分别为一个对讲终端创建一个对讲识别号,服务端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服务端的身份验证请求后为该服务端创建与其唯一对应的服务识别号,一个服务端至少与一个对讲终端对应;S2服务端呼叫步骤,服务端向服务器发送需求信息,需求信息中包含服务识别号;S3服务器处理步骤,服务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识别需求信息中的服务识别号;S4对讲终端响应步骤,服务器接通与该服务识别号对应的对讲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服务器根据对讲终端的频点密度确定频点带宽为宽带还是窄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服务器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对讲终端的频点亚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