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923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46
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以及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螺栓;接头主体位于第一碳纤维管内;螺栓的螺杆从接头主体与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伸出;第二碳纤维管的管壁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并与接头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接头主体与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采用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采用机械连接和胶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具备机械连接的强度,同时胶连接能够进一步弥补机械连接处的缝隙,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且装配时的工艺简单,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
本技术涉及管材连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
技术介绍
碳纤维管用途广泛,在风筝、航空模型飞机、灯用支架、PC设备转轴、蚀刻机、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机械设备上都有应用。而应用的情形往往不只是一根碳纤维管,而是互相连接的多根碳纤维管。CN203500819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内槽的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管和胀套,碳纤维管的一端内壁设有键槽,胀套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键条,碳纤维管和连接部采用胶连接;通过键条与键槽的配合,阻止胀套的周向运动,增大碳纤维管和胀套的脱落扭矩,有效防止碳纤维管和胀套的周向打滑。该文献中,虽然涉及碳纤维管的连接技术,即采用胶连与键连接两种方式完成连接,但是连接的客体碳纤维管与连接部,并且碳纤维管与连接部的连接是以同轴包裹的方式实现的。碳纤维管的实际使用情况,除了该文献记载的情形,还包括其他情况,例如碳纤维管与碳纤维管之间以同轴包裹之外的方式连接,这种情形在该文献中并没有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以及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螺栓;接头主体位于第一碳纤维管内;螺栓的螺杆从接头主体与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伸出;第二碳纤维管的管壁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并与接头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接头主体与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采用胶连接。进一步,接头主体与螺栓的头部之间还包括平垫圈和/或弹簧垫圈。进一步,第二碳纤维管与接头主体的接触面为平面。进一步,接头主体的形状与第一碳纤维管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与第一碳纤维管内壁相切。进一步,接头主体包括两根以上的螺栓,且螺栓在接头主体与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上对称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采用机械连接和胶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具备机械连接的强度,同时胶连接能够进一步弥补机械连接处的缝隙,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且装配时的工艺简单,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的截面示意图;图2—图1中的A-A方向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采用的金属接头的示意图;图4—图3中的B-B方向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碳纤维管、2第二碳纤维管、3金属接头、4接头主体、5螺栓、6平垫圈、7弹簧垫圈、8胶连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2,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纤维管1、第二碳纤维管2以及金属接头3。参照图3和4,金属接头3包括接头主体4和螺栓5;接头主体4位于第一碳纤维管1内;螺栓5的螺杆从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的接触面伸出;第二碳纤维管2的管壁设有与螺栓5对应的螺纹,并与接头主体4通过螺栓5连接;接头主体4与第一碳纤维管1、第二碳纤维管2的接触面采用胶连接。第二碳纤维管2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形状均为方形。接头主体4的形状为方形,且与第一碳纤维管1内壁相切。接头主体4包括四根螺栓5,四根螺杆从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的接触面伸出,且四根螺栓5在接触面上对称分布。接头主体4与螺栓5的头部之间还包括平垫圈6和弹簧垫圈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安装时,将接头主体4的螺栓5对准第二碳纤维管2管壁上的螺纹,在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的接触面上涂上胶水,并拧紧螺栓5;随后在第一碳纤维管1的内壁涂上胶水,并套装在接头主体4外。金属接头3作为第一碳纤维管1和第二碳纤维管2连接的载体,接头主体4以第一碳纤维管1内壁胶连,形成胶连面8,实现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固定;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的接触面形成胶连面8,同时又以螺栓5连接,以两种固定方式,保证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连接的牢固。平垫圈6和弹簧垫圈7用于分散螺栓5的头部拧紧时对接头主体4的压力,保护接头主体4不被螺栓5的头部擦伤。第二碳纤维管2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截面形状均为方形,即第二碳纤维管2与接头主体4的接触面为平面,此时胶连面8面积较大,胶连更加牢固。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将第二碳纤维管2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形状均设为方形,实际上,只需两者的接触面为平面即可达成此效果,及第一碳纤维管1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第二碳纤维管2除了与第一碳纤维管1接触处为平面,其他部分也可以是任意形状。接头主体4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截面形状相同,一方面是实现与第二碳纤维管2胶连面8的面积最大;另一方面是为了与第一碳纤维管1内壁相切,实现与第一碳纤维管1内壁胶连面8的面积最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主体4的形状与第一碳纤维管1的截面形状均为方形。接头主体4与第二碳纤维管2采用多根螺栓5连接,将多根螺栓5对称设置,保证其受力的均匀性连接更牢固。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主体4包括四根螺栓5,且四根螺栓5在接触面上对称分布。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文字描述可以理解并实施,故不再另作附图加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以及金属接头,其特征在于,金属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螺栓;接头主体位于第一碳纤维管内;螺栓的螺杆从接头主体与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伸出;第二碳纤维管的管壁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并与接头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接头主体与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采用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以及金属接头,其特征在于,金属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螺栓;接头主体位于第一碳纤维管内;螺栓的螺杆从接头主体与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伸出;第二碳纤维管的管壁设有与螺栓对应的螺纹,并与接头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接头主体与第一碳纤维管、第二碳纤维管的接触面采用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其特征在于,第二碳纤维管与接头主体的接触面为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垂直连接的碳纤维管,其特征在于,接头主体的形状与第一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连辉潘瑞梅黄朝虎邓远威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