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85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影盒,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的运动杆组件,所述运动杆组件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当第二运动杆接收到外力时,第二运动杆绕旋转轴线L3在显影盒横向Y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第一运动杆被第二运动杆带动在与显影盒纵向X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相交的方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影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显影盒。
技术介绍
常用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均是利用加载有目标信息的激光束扫描光敏元件表面,在光敏元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表面涂覆有显影剂的显影件靠近光敏元件表面,并利用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然后显影剂被转印至成像介质。从降低终端用户使用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所述光敏元件和显影件分体设置的显影盒,即光敏元件被设置在叫做鼓单元的组件中,显影件被设置在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盒中,所述鼓单元可以被永久安装在设备中,显影盒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鼓单元结合,且显影盒盒鼓单元分别从设备中接收旋转驱动力。在需要工作时,所述显影盒被设备中的施力件推动至显影件与光敏元件相对的位置,工作完成后,所述显影盒被设备中的施力件拉回至显影件与光敏元件分离的位置。此种设置的好处在于,在不需要工作时,可确保显影件与光敏元件完全分离,二者之间不会因为长期接触,而在二者的表面形成压接凹陷,最终影响成像质量。现有的,所述显影盒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的部件是一种被称为万向节的动力接收件,该动力接收件的一端被安装在显影盒上,另一端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并接收动力输出件输出的驱动力,动力接收件被安装在显影盒中的一端可绕其旋转轴线自由旋转,也就是说该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的结合不是紧配合,在显影盒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该动力接收件需要与动力输出件不断的结合和脱离结合,在此种大幅运动过程中,动力接收件有从显影盒中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安装在显影盒中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控制位于显影盒中的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通过此种控制机构的设置,所述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之间可以是紧配合,因而,可有效防止动力接收件的脱落。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显影盒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的运动杆组件,所述运动杆组件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当第二运动杆接收到外力时,第二运动杆绕旋转轴线L3在显影盒横向Y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第一运动杆被第二运动杆带动在与显影盒纵向X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相交的方向运动。当第一运动杆沿-Y方向运动时,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当第一运动杆沿+Y方向运动时,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脱离结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杆的运动方向所在的直线垂直于显影盒的纵向和竖向所在的平面。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端盖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安装在第二运动杆与端盖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端盖组件位于显影盒的同一侧。所述端盖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第三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端盖和第三端盖固定安装在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三端盖位于最远离显影盒壳体的位置。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接收件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伸出和缩回,因而,动力接收件与显影盒之间为紧配合,在动力接收件随着施力件施加作用力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和脱离结合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中隐藏第三端盖后显影盒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B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驱动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中隐藏掉驱动齿轮后的动力传递装置与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第二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二运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接收件缩回时的局部R1的示意图。图7C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在受力前的俯视图。图7D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简化示意图。图7E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一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图7F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前的第二极限位置简化示意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接收件伸出时的局部R2的示意图。图8C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俯视图。图8D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机构受力后的简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定义:显影盒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显影盒的安装方向为横向Y,同时垂直于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方向为竖向Z。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显影盒C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包括壳体1、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11、安装在壳体上的端盖组件12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组件D,所述驱动组件D包括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2以及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的运动杆组件G,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用于从外部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件11旋转,运动杆组件G用于控制动力传递装置2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未示出)结合和脱离,所述运动杆组件G安装在端盖组件12上,且驱动组件D与端盖组件12位于显影盒C的同一侧;所述旋转件11具有旋转轴线L1,动力传递装置2具有旋转轴线L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旋转轴线L1和L2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为更清楚描述显影盒C,参照图1所示,进一步定义,显影盒C中未安装驱动组件D的一端指向安装驱动组件D的方向为+X方向,显影盒C的安装方向为+Y方向。[动力传递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中隐藏第三端盖后显影盒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B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驱动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中隐藏掉驱动齿轮后的动力传递装置与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第二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二运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端盖组件1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端盖121、第二端盖122和第三端盖123,所述第一端盖121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端盖122和第三端盖123固定安装在第一端盖121上,第三端盖123位于最远离显影盒壳体1的位置,因而,所述第三端盖123作为按压件,用于防止运动杆组件G脱落;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端盖122作为按压件,用于防止运动杆组件G脱落,因而,所述端盖组件12可以描述为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盖121以及与第一端盖121相关联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用于防止运动杆组件G脱落;所述相关联是指按压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第一端盖121连接,只要能够使得按压件起到防止运动杆组件G脱落即可;因此,所述按压件可以是第二端盖122和第三端盖123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是从第一端盖121上延伸的部件,该延伸的部件与第一端盖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沿动力传递装置2的旋转轴线L2,所述按压件比第一端盖121更远离壳体1。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包括动力接收件21、提升件22、第一弹性件23、驱动齿轮24、第一连接件25和固定件26,其中,动力接收件21具有旋转轴线L21,所述旋转轴线L21和旋转轴线L2始终共轴,因而,旋转轴线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影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显影盒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的运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组件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当第二运动杆接收到外力时,第二运动杆绕旋转轴线L3在显影盒横向Y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第一运动杆被第二运动杆带动在与显影盒纵向X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相交的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1 CN 2017214491544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动力输出件的设备中,显影盒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显影盒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以及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的运动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组件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运动杆和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当第二运动杆接收到外力时,第二运动杆绕旋转轴线L3在显影盒横向Y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第一运动杆被第二运动杆带动在与显影盒纵向X和竖向Z所在的平面相交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运动杆沿-Y方向运动时,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结合;当第一运动杆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欣闻艺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