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楠楠专利>正文

一种超薄水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672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水冷板,属于水冷板加工领域。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该水冷板大大降低了水冷板的厚度,可达到0.5mm‑3.5mm,最薄可达0.5mm,在降低板片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板片的换热效果和耐压能力,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的空白,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适用于加工非平面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水冷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薄水冷板,属于水冷板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水冷板主要分为:1)压管式:是将金属水管与换热板片挤压联接,板片厚度约10mm;2)埋管式:是金属水管埋于换热板片内部靠钎焊联接,板片厚度约10mm;3)搅拌摩擦焊式,是于金属板中铣削出流道,后将流道盖板通过搅拌摩擦焊的方式焊接,板片厚度约8mm;上述类型的水冷板由于现有加工水冷板的工艺使得水冷板的厚度比较厚,存在由于板片过厚而不能够实现折弯或者折弯工艺难度比较大,进而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的空间散热结构。因此在需要非平面的散热结构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多个平面的水冷板拼接组成,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连接管道外部没有散热部件包裹,且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组成的形状也受限,即:只能是多个平板的拼接形成的形状。通常接管的类型有焊接、卡套联接等,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各板片厚度大导致整体体积大,且板片厚度直接导致板片平面面积大,无法做成小型组件;2、连接处存在漏热点。在板片连接处由于管路较粗导致管路转弯半径较大,在连接时会在两板片之间存在漏热点,存在空隙处有热量泄露等问题,影响换热效率;3、连接处占用体积大,无论焊接或卡套接头在连接过程中都必须留有加工空间,制约板片内流道的密度。使板片中热分布不均匀。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用于加工非平面水冷装置的水冷板,以及加工该水冷板的工艺方法。因此,如何减小水冷板的厚度,以满足弯折工艺,进一步用于非平面的散热结构成为本领域中有待攻克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水冷板的厚度较大,无法实现折弯或者折弯工艺难度比较大,进而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的散热结构以及现有水冷板的加工工艺无法实现制备较薄的水冷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水冷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板,该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所述水冷板的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70%。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水冷板板面方向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水冷板板面方向的宽度为4mm。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板由两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所述水流流道位于两个板片之间,所述两个板片中的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50%-70%。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70%。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4mm。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板由三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位于中间的板片上设有镂空的水流流道,位于两侧的板片中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镂空的水流流道是通过线切割或者激光切割形成的。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方向的宽度在0.1mm-6mm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流道沿所在板片板面方向的宽度为4mm。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mm。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2mm。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1mm。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1.5mm。更进一步地,上述任意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本技术所述水冷板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状的立体结构,如加工成圆筒体或一侧开口的箱体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冷板(两块板片)的加工方法,按照尺寸裁剪基板,将需要蚀刻水流流道的板片进行蚀刻处理,将两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蚀刻处理是先用油墨喷涂非流道部分,然后裸露出需要蚀刻的流道部分,再用35~42波美度三氯化铁溶液喷淋完成蚀刻处理;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冷板(三块板片)的加工方法,按照所需尺寸裁剪基板,在需要切割水流流道的板片上切割形成水流流道,将三块板片相互叠加放置,设有水流流道的板片位于中间,通过扩散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扩散焊接是先真空至真空度在0.001Pa以下,然后加压至0.8MPa-15MPa,最后加热升温至500℃-980℃,保温10min-180min。本技术水冷板的板片材质可以是铝,钛,铜,不锈钢等常见金属,且可不同金属之间进行焊接,同时也可以陶瓷,石墨等非金属材料,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进行焊接。本技术装置适用于电力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化学电池行业、军工行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直线电机、显微镜投影仪光源散热等领域。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现有技术中鲜有厚度较薄的水冷板,现有的水冷板厚度约8mm-10mm,该厚度的板片使得板片难以实现弯折,只能加工成平面结构的散热装置,很难加工成非平面结构的水冷装置,现有的非平面/立体水冷装置由于板片厚度较大,只能是将多块平面的水冷板拼接组装而成,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在每个平面板片的流道联接处需要用接管的方式实现两块板的流道的连通,连接管道外部没有散热部件包裹,且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组成的形状也受限,即:只能是多个平板的拼接形成的形状,并且现有拼接而成的立体水冷结构存在:1、板片厚度过大导致整体体积大,无法做成小型组件;2、连接处存在漏热点,空隙处有热量泄露影响换热效率;3、连接处占用体积大,无论焊接或卡套接头在连接过程中都必须留有加工空间,制约板片内流道的密度,使板片中热分布不均匀等诸多问题。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水冷板,大大降低了板片的厚度,该水冷板的厚度可低达0.5mm-3mm(现有技术中厚度从未达到如此薄度),最薄可达0.5mm,在降低板片厚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板片的换热效果和耐压能力,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的空白,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水冷板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任意形状,并且水流流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成任意形状。本技术的水冷板能够加工成一体成型的非平面立体水冷装置,能够根据发热元件的外形而设计成相应的立体形状,进而对发热元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使得整体水冷装置更加贴合发热器件,减少辐射散热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可以在传播途径上直接中断发热元件对于系统的加热作用,最大限度的吸热发热元件产生的无效热量,降低发热元件对于整个系统的热影响。水冷板在加工成立体结构的过程中,由于仅由一块板片构成、板片内部流道相互连通,在弯折处极容易出现流道因弯折而变形的问题,而本技术水冷板,由于板片厚度小,流道的截面积液小,流道不易变形,同时本技术水冷板在加工成立体结构过程中为了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薄水冷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所述水冷板的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厚度为0.5mm-3.5mm,所述水冷板的水流流道垂直于水冷板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水冷板厚度的5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由两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板片侧壁上蚀刻有水流流道,所述水流流道位于两个板片之间,所述两个板片中的任意一个板片上设置有与水流流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对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流道垂直于所在板片板面的宽度为所述板片厚度的5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由三块板片相互叠加且通过扩散焊实现固定连接,其中位于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吴丹李兆红
申请(专利权)人:王楠楠吴丹李兆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