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间距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363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载模块、一第二承载模块、一驱动模块、一驱动杆件。第一承载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承载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上。驱动模块设置于基座上,第一承载模块通过驱动模块往一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一位移距离。驱动杆件连接于第一承载模块,以通过第一承载模块带动驱动杆件往预定方向移动,第二承载模块通过驱动杆件的带动,以往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二位移距离。由于第一承载模块所移动的第一位移距离为第二承载模块所移动的第二位移距离的两倍,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等间距的效果。

Spacing adjus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qual spacing adjus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rst bearing module, a second bearing module, a driving module and a driving rod. The first bearing module is slidably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second bearing module can be slidably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driving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first bearing module moves a first displacement distance through a driving module in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The driv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earing module to drive the drive rod to move in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module, and the second bearing module moves a second displacement distance in the preset direction through the driving rod. Because the first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first bearing module is two times of the second displacement distance of the carrying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equal spac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bearing modules is equal to that of the bear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间距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距调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现有的五爪等分夹爪机构为了让各个爪具能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每一组爪具都需要各别配合一组动力源(例如电动机),以各别驱动每一组爪具至适当的位置。然而,现有技术的驱动方式,不仅所需要的动力源较多,且也需要各别调整动力源所移动的位移量。借此,现有的等分夹爪机构仍具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载模块、一第二承载模块、一驱动模块以及一驱动杆件。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一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能沿着一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一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的固定件。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二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能沿着所述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二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座上的抵接件。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而于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杆件包括一第一侧端、一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一位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的本体、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侧端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一第二起始位置移动至一第二终止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终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起始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包括一第一滑轨以及一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以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包括一第二滑轨以及一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以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包括一第一抵接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上。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主体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移动的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上。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的第一支撑架,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座上的第二支撑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止位置至一基准位置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终止位置至所述基准位置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隔距离,且所述第一间隔距离为所述第二间隔距离的两倍。更进一步地,所述等间距调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所述基准位置上的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模块位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之间,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与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都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其中一侧。更进一步地,所述等间距调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侧的另外一个第一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侧的另外一个第二承载模块、用于驱动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的另外一个驱动模块以及设置在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上的另外一个驱动杆件,且另外一个所述第二承载模块位于所述支撑架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之间。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载模块、一第二承载模块、一驱动模块、一驱动杆件。所述第一承载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承载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模块往一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一位移距离。所述驱动杆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模块带动所述驱动杆件往所述预定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杆件的带动,以往所述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二位移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模块所移动的所述第一位移距离为所述第二承载模块所移动的所述第二位移距离的两倍。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件包括一第一侧端、一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一位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的本体、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侧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上,以随着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于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终止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能选择性地被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抵靠,而往复移动于一第二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二终止位置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等间距调整装置能通过“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模块往一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一位移距离”、“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杆件的带动,以往所述预定方向移动一第二位移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所移动的所述第一位移距离为所述第二承载模块所移动的所述第二位移距离的两倍”的技术特征,以等间距调整所述第一承载模块与所述第二承载模块。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另外一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另外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第一承载模块位于第一起始位置,且第二承载模块位于第二起始位置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调整装置的第一承载模块位于第一中间位置,且第二承载模块位于第二起始位置的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等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等间距调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载模块,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一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能沿着一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一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的固定件;一第二承载模块,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二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能沿着所述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二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座上的抵接件;一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而于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包括一第一侧端、一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一位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的本体、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侧端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一第二起始位置移动至一第二终止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终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起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6 TW 1062017571.一种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载模块,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一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能沿着一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一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的固定件;一第二承载模块,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一第二移动模块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能沿着所述预定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承载模块包括一第二承载座以及一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座上的抵接件;一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而于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驱动杆件,所述驱动杆件包括一第一侧端、一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的第二侧端、一位于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之间的本体、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侧端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一第二起始位置移动至一第二终止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移动至一位于所述第一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时,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二终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起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包括一第一滑轨以及一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且所述第一承载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以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模块包括一第二滑轨以及一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第二承载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以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一第一抵接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承载模块由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终止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瑞
申请(专利权)人: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