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211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包括两个平面部以及转角部,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到墙角且该两个平面部的端部与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每一所述平面部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和扣于底板上的扣板,且所述底板和扣板之间具有固定线缆的线槽;所述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和分别由弧形板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且该两个搭接板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的扣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在墙面转角底端的两个平面部和转角部来实现墙面走线,不仅避免了在墙面开槽布线、方便了电气线缆的安装和维护,也利于标准化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室内布线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电气布线是家庭装修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为达到既安全又美观,传统的布线方式一般都采用在墙上开槽埋线的办法,即在布线时,先在地面或墙面开槽,并将PVC塑料导线管埋于地面或墙面的开槽内,然后使用水泥砂浆填补开槽。线缆穿设在PVC导线管内,从而便于以后线路的更换。然而,上述线槽隐蔽工程对施工的要求高,施工量大,施工质量难以验收,一旦发现问题,电路维修需要重新凿墙进行检修,维修难度大,施工步骤复杂。与此同时,传统的线槽隐蔽工程往往将不同的回路混在一起,强弱电路相互干扰常常引起弱电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线槽的产品对线槽内部进行了区域划分,用以分隔不同的回路。这类产品解决了强弱电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走线变得更为规范。但这类产品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墙面开槽产生施工垃圾,影响施工环境;二是电路维修步骤过于复杂,人工消耗大;三是施工过程难以实现规范化,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电气布线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包括两个平面部以及转角部,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到墙角且该两个平面部的端部与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每一所述平面部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和扣于底板上的扣板,且所述底板和扣板之间具有固定线缆的线槽;所述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和分别由弧形板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且该两个搭接板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的扣板上。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平面部的底板的背面为平面,且该底板的正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卡扣;所述两个第一卡扣之间具有三块水平设置的肋板,且相邻的肋板之间形成两条线槽;所述平面部的扣板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扣,且该扣板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相邻的肋板的相对面具有卡口,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扣于相邻肋板的卡口的卡件。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扣板包括水平部和垂向部,且该扣板固定到底板时垂向部覆盖底板的正面、水平部覆盖底板的顶面;所述扣板水平部的自由端具有向下的凸棱;位于所述底板正面的底端的第一卡扣的下方具有垂向槽口。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转角部还包括水平的盖板,且该盖板位于弧形板和搭接板的上方,所述盖板盖于扣板的水平部上方。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转角部的搭接板通过胶粘方式固定在平面部的扣板上。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转角部的搭接板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三卡扣,且该搭接板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在阴角的两侧,且所述转角部的弧形板包裹所述阴角。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在阳角的两侧,且所述转角部的弧形板包裹所述阳角。在本技术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中,所述两个平面部相互垂直,且所述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相互垂直。本技术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在墙面转角底端的两个平面部和转角部来实现墙面走线,不仅避免了在墙面开槽布线、方便了电气线缆的安装和维护,也利于标准化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水平部的截面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底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扣件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扣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是本技术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可应用于以地脚线方式布设室内强电、弱电线缆时的转角处的处理。本实施例中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包括两个平面部10以及转角部,其中两个平面部10分别固定到墙角且该两个平面部10的端部与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例如2-5厘米);每一平面部10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11和扣于底板11上的扣板12,且底板11和扣板12之间具有固定线缆50的线槽;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41和分别由弧形板41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42,且该两个搭接板42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上。特别地,上述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可应用于直角转角,即两个平面部10相互垂直,且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42也相互垂直。转角部的搭接板42可通过胶粘方式固定在平面部10的扣板12上。此外,转角部还包括水平的盖板,且该盖板位于弧形板41和搭接板42的上方,盖板盖于扣板12的水平部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平面部10分别固定在阳角的两侧,且转角部的弧形板41包裹阳角。这样,其中一个平面部10的线槽中的线缆50顺着阳角做凸弧形弯折后固定到另一平面部10的线槽,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42固定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将两个平面部10之间的线缆50遮挡住,保证布线美观。如图2所示,上述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也可应用于阴角布线,即两个平面部10分别固定在阴角两侧的墙角,且转角部的弧形板61包裹阴角。这样,其中一个平面部10的线槽中的线缆50顺着阴角做凹弧形弯折后固定到另一平面部10的线槽,转角部的两个搭接板62固定到两个平面部10的扣板12,将两个平面部10之间的线缆50遮挡住。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可用于室内装修中的强电线缆、弱电线缆的布线。具体地,上述平面部10的底板11和扣板12可均为型材,其中底板11的背面为平面,且该底板11以背面紧贴墙面顶端的方式固定在墙面上(例如通过膨胀螺丝等);上述底板11的正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卡扣,且两个第一卡扣之间具有三块水平设置的肋板111;相邻的肋板111之间形成线槽116,即三块肋板111构成两个线槽116,分别用于布设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扣板12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扣,且该扣板12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11。转角部也可直接以卡扣方式固定到平面部10,即在转角部的搭接板42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卡扣,且该搭接板42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11,即在平面部10的底板11的端部突出于扣板12,从而为转角部的搭接板42预留扣接位置。上述底板11和扣板12可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塑胶材料制成,从而在布设线缆的同时可作为建筑室内的踢脚线。上述底板11和扣板12的长度可为60-110CM,并以长度方向拼接的方式实现整个室内的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布设。并且为增加强度,三块肋板111的顶端可与第一卡扣的顶端持平,这样在扣板12扣于底板11时,扣板12与底板11之间具有5条抵接线。特别地,为防止强电线缆或弱电线缆脱离线槽116,可在相邻的肋板111的相对面设置卡口114,相应地,布线结构还可包括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面部以及转角部,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到墙角且该两个平面部的端部与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每一平面部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和扣于底板上的扣板,且所述底板和扣板之间具有固定线缆的线槽;所述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和分别由弧形板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且该两个搭接板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的扣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面部以及转角部,所述两个平面部分别固定到墙角且该两个平面部的端部与转角的距离大于预定尺寸;每一平面部包括固定到墙面的底板和扣于底板上的扣板,且所述底板和扣板之间具有固定线缆的线槽;所述转角部包括垂向的弧形板和分别由弧形板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搭接板,且该两个搭接板分别搭接到两个平面部的扣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的底板的背面为平面,且该底板的正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突出的第一卡扣;两个第一卡扣之间具有三块水平设置的肋板,且相邻的肋板之间分别形成两条线槽;所述平面部的扣板的背面与第一卡扣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卡扣,且该扣板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之间的扣接配合固定到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肋板的相对面具有卡口,所述布线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扣于相邻肋板的卡口的卡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脚线转角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包括水平部和垂向部,且该扣板固定到底板时垂向部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蕴陈曲波刘建军张萌贾皓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