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3721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由固定安装于隔热基座(5)上方的热流风机(1)、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换热器(3)以及控制器(4)构成;该换热系统是水平布置,有效的降低了整套换热系统的高度,方便运输,而且通过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其显热效果,具有设计合理,便于推广使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环保换热的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北方也逐步进入了“供暖季”。目前,我国北方城市主要采用集体供暖的方式进行室内供热,具体而言,循环水通过锅炉房的换热系统进行加热之后,由进水管输送到居民室内,循环水在居民室内循环将热量散发之后,由回水管循环到换热系统中,再由锅炉房中的换热系统进行加热,以此往复、循环,实现整个冬季的供暖。现有换热站的换热系统多采用烧煤锅炉进行加热,存在污染较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城市已经开启了煤改电工程,将烧煤的换热系统整改为电加热的换热系统,虽然将加热能源进行替换后,的确能够有效解决污染较大的问题,但现有的电加热换热系统均为分体式设备,而且整体呈上、下结构,给运输带来困难,导致普及率降低。而且在电加热换热系统中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为重要的基础设备,而现有的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存蓄的热能不能有效输出,导致整体的换热系统存在显热效率低,进而成为推广其使用的障碍。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加热的换热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电加热换热系统存在的运输不方便、显热效率低,导致无法广泛推广使用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隔热基座5上方的热流风机1、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换热器3以及控制器4;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包括:壳体21、高压绝缘基座22、蓄热体23、横向风道24、第一纵向风道25、第二纵向风道26、顶部风道27以及折流板28;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1,且所述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腔体211连通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211内,且位于所述腔体211的底面上方;所述蓄热体23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所述蓄热体3内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和多个加热体;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一侧,与所述蓄热体23中的全部通风孔连通;所述横向风道24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入风口212和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折流板28一端插设于所述蓄热体23内,另一端封堵于所述横向风道24的上端端口处;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固定安装于所述折流板28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分别与所述出风口213以及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顶部风道27固定安装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以及所述出风口213连通;所述热流风机1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水平一侧,且所述热流风机1的出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中的入风口212连通;所述换热器3与所述热流风机1同侧,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之间,且所述换热器3的入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出风口213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出风口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入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控制端和所述加热体的控制端连接。优选,所述蓄热体23为由多个蓄热砖231依次水平拼接和垂直堆叠构成的垛体;所述蓄热砖231为由上表面2311、下表面2312、第一侧面2313、第二侧面2314、第一端面2315以及第二端面2316围成的实心立方体;其中,所述上表面2311和所述下表面2312上均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2317,且所述上表面2311中安装槽2317的位置与所述下表面2312中安装槽2317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侧面2313和所述第二侧面2314上均分别设置有通风孔道2318,每个所述通风孔道2318均贯通于所述第一端面2315和所述第二端面2316,且所述第一侧面2313中通风孔道2318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2314中通风孔道2318的位置对应;当所述蓄热砖231水平拼接时,相邻蓄热砖231中的通风孔道2318可拼接到一起,构成用于风流通过的通风孔;当所述蓄热砖231垂直堆叠时,相邻蓄热砖231中的安装槽2317可拼接到一起,构成安装孔,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进一步优选,所述蓄热砖231在第一侧面2313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卡槽23131;所述蓄热砖231在第二侧面2314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块23141,且所述凸块23141与所述卡槽23131可匹配卡接。进一步优选,所述凸块23141和所述卡槽23131均为燕尾形。进一步优选,所述通风孔道2318为弧形孔道。进一步优选,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由多个绝缘砖221依次拼接构成;所述绝缘砖221整体呈多棱柱体,所述绝缘砖221上设置有贯通上下的通孔2211。进一步优选,所述绝缘砖221是由绝缘材质制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绝缘材质由以下成分组成:氧化镁95%、二氧化硅2%,氧化钙2%,三氧化二铁1%。进一步优选,所述横向风道24由多个耐火砖241依次拼接构成;所述耐火砖241包括:基座2411,在所述基座2411的一侧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之间形成的通道用于风流通过;其中,所述基座2411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中腔体211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的端部均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中的蓄热体23相抵。进一步优选,所述耐火砖241中的基座2411与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为一体式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隔热基座的设置将热流风机、高压固体蓄热设备、换热器和控制器设置成一体的结构,而且是水平布置,有效的降低了整套换热系统的高度,方便运输;同时该换热系统中,在蓄热体的上方设置了顶部风道,在蓄热体一侧设置了第一纵向风道,在蓄热体的另一侧设置了第二纵向风道和横向风道,而且在横向风道和第二纵向风道之间设置了折流板,当风流从入风口进入到腔体后,会直接进入横向风道中,然后通过与横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进入到蓄热体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后,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而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的风流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风流直接进入到顶部风道中从出风口流出,而另一部分风流会分别进入到与第二纵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然后由出风口流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将蓄热体中存蓄的热能高效带出,不存在任何的风流死角,显著提高该换热系统的显热效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隔热基座(5)上方的热流风机(1)、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换热器(3)以及控制器(4);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包括:壳体(21)、高压绝缘基座(22)、蓄热体(23)、横向风道(24)、第一纵向风道(25)、第二纵向风道(26)、顶部风道(27)以及折流板(28);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1),且所述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腔体(211)连通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211)内,且位于所述腔体(211)的底面上方;所述蓄热体(23)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所述蓄热体(3)内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和多个加热体;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一侧,与所述蓄热体(23)中的全部通风孔连通;所述横向风道(24)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入风口(212)和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折流板(28)一端插设于所述蓄热体(23)内,另一端封堵于所述横向风道(24)的上端端口处;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固定安装于所述折流板(28)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分别与所述出风口(213)以及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顶部风道(27)固定安装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以及所述出风口(213)连通;所述热流风机(1)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水平一侧,且所述热流风机(1)的出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中的入风口(212)连通;所述换热器(3)与所述热流风机(1)同侧,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之间,且所述换热器(3)的入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出风口(213)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出风口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入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控制端和所述加热体的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隔热基座(5)上方的热流风机(1)、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换热器(3)以及控制器(4);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包括:壳体(21)、高压绝缘基座(22)、蓄热体(23)、横向风道(24)、第一纵向风道(25)、第二纵向风道(26)、顶部风道(27)以及折流板(28);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1),且所述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腔体(211)连通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211)内,且位于所述腔体(211)的底面上方;所述蓄热体(23)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所述蓄热体(3)内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和多个加热体;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一侧,与所述蓄热体(23)中的全部通风孔连通;所述横向风道(24)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热体(23)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入风口(212)和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折流板(28)一端插设于所述蓄热体(23)内,另一端封堵于所述横向风道(24)的上端端口处;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固定安装于所述折流板(28)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纵向风道(26)分别与所述出风口(213)以及所述蓄热体(2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所述顶部风道(27)固定安装于所述蓄热体(23)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风道(25)以及所述出风口(213)连通;所述热流风机(1)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水平一侧,且所述热流风机(1)的出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中的入风口(212)连通;所述换热器(3)与所述热流风机(1)同侧,位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入风口(212)和出风口(213)之间,且所述换热器(3)的入风口与所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2)的出风口(213)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出风口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入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风机(1)的控制端和所述加热体的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23)为由多个蓄热砖(231)依次水平拼接和垂直堆叠构成的垛体;所述蓄热砖(231)为由上表面(2311)、下表面(2312)、第一侧面(2313)、第二侧面(2314)、第一端面(2315)以及第二端面(2316)围成的实心立方体;其中,所述上表面(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元贝晓东安文峰关振哲刘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