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630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吸热管,所述热交换器总成包括主热交换器和潜热交换器,所述吸热管盘旋设置于主热交换器和潜热交换器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器总成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所述主热交换器设置于潜热交换器的下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对水管中流动的冷水加热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热量利用率的有益效果。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a heat absorbing tube, wherein th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omprises a main heat exchang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absorb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internal spiral heat exchanger and latent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lso includes a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densed water discharge pipe, wherein the main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downstream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heat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cold water flowing directly in the water pipe is directly lower than the prior art, 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heat is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暖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总成。
技术介绍
燃气采暖热水炉是一种常见的采暖设备,它主要是利用燃气比例阀控制进入燃气量和风机鼓入的空气量通过点火针的作用使燃气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产生热量,在通过换热器的作用使水箱的热水和燃气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达到对水管中冷水的加热作用,从而使用户获得相应温度的热水。传统的燃气燃烧器总成主要包括壳体和吸热管等部件,目前常用的热交换器通常和燃烧器连接在一起,通过燃烧器内燃烧天然气产生的热量,直接对水管中流动的冷水加热,在现有技术中,冷水管直接加热冷水管加热效率较低,且导致热量利用率较低,造成了潜热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对水管中流动的冷水加热,使得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热量利用率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包括吸热管,所述热交换器总成包括主热交换器和潜热交换器,所述吸热管盘旋设置于主热交换器和潜热交换器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器总成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所述主热交换器设置于潜热交换器的下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先经过潜热交换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进而从热交换器总成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且在此过程中对冷水进行预加热,再经过主热交换器进行二次加热,有利于冷水被充分加热,实现热量的充分利用,并收集冷凝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燃烧产生的热量被主热交换器和潜热交换器充分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设置为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吸热管与热量的交换面,使得吸热管内部的冷水被快速加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潜热交换器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水进入潜热交换器后充分进行潜热交换,且有利于冷凝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设置于主热交换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经过预加热的冷水在主热交换器中充分吸热,达到要求温度后排出,防止被冷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热管内部设置有多个阻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由于水垢聚集而导致吸热管的进出水口阻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流板在水管内部呈环形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阻流板在吸热管内均匀排布,分散水垢,防止水垢在进出水口堆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器总成的内壁设有固定于内壁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吸热管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器总成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冷凝水迅速流至热交换器总成的最底部,防止冷凝水滞留在内部聚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水排出管设置于漏斗状潜热交换器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凝水顺利从冷凝水排出管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得吸热管先经过潜热交换器进行预加热,再经过主热交换器进行二次加热,达到了热量充分利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热器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吸热管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主热交换器;2、潜热交换器;3、挂钩;4、吸热管;5、进水口;6、出水口;7、冷凝水排水管;8、阻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参照图1,热交换器总成分为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两个部分,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的内部设置有盘旋状的吸热管4。吸热管4两端分别连接于进水口5和出水口6,其中进水口5设置于潜热交换器2的底部,出水口6设置于主热交换器1的底部,使冷水在热交换器中充分吸热,达到要求温度后排出。为增大吸热管4与热量的交换面,使得吸热管4内部的冷水被快速加热,吸热管4设置为扁管。参照图2,冷水进入热交换器后,先经过潜热交换器2进行预加热,再经过主热交换器1进行二次加热,主热交换器1的顶端连接有燃烧器,有利于燃烧产生的热量被位于其下方的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充分利用。同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进而从潜热交换器2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7排出,且在此过程中对冷水进行预加热,在经过主热交换器1进行二次加热,有利于冷水被充分加热,实现热量的充分利用,并收集冷凝水。参照图3和图4,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的内壁上设有固定于热交换器总成内壁的挂钩3,从而对吸热管4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参照图5,吸热管4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阻流板8,以避免水垢在进出水口6聚集而导致吸热管4的进出水口6阻塞。潜热交换器2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且下端设置有冷凝水排出管7,以便于冷凝水迅速流至热交换器总成的最底处,顺利从冷凝水排出管7排出,防止冷凝水滞留在热交换器总成内部聚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交换器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包括吸热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总成包括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所述吸热管(4)盘旋设置于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器总成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7),所述主热交换器(1)设置于潜热交换器(2)的下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总成,包括吸热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总成包括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所述吸热管(4)盘旋设置于主热交换器(1)和潜热交换器(2)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设置于热交换器总成底部的冷凝水排出管(7),所述主热交换器(1)设置于潜热交换器(2)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4)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5)和出水口(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4)设置为扁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5)设置于潜热交换器(2)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花张阳阳赵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庆东纳碧安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