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353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热绝缘层、上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发热层、下碳纤维布层和外层耐磨层;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该碳纤维发热线沿着碳纤维发热层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相邻碳纤维发热线的端布连接有细铜丝;细铜丝的在碳纤维发热层的两端形成有电极;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与导热绝缘层和隔热绝缘层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通过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将和碳纤维发热线压在中间,然后再粘合即可,提高了其生产效率;碳纤维发热线呈波浪形的,这样其产生热量比较均衡,同时保证了碳纤维布的轻薄和运动灵活性。

Instant heating carbon fiber clo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stant heating type carbon fiber cloth, including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laid insulation insulating layer, carbon fiber cloth layer, a carbon fiber heating layer, carbon fiber cloth layer and the outer layer of wear-resistant layer; the carbon fiber heat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arbon fiber wire; the carbon fiber line equidistan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arbon fiber heating layer disposed adjacent ends of carbon fiber wire is connected with a thin copper wire; both ends of the carbon fiber heating layer of thin copper wire is formed on the electrode; a reticular fiber network and fiber ne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carbon fiber heat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heat insulation layer, the fiber and fiber network and carbon fiber heating line pressure in the middle, and then bonded to improve 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rbon fiber wire wavy, so the heat generated is relatively balanced, At the same time, it ensures the thinness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arbon fiber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织物材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碳纤维布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碳纤维布由于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广泛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机具设备,没有湿作业,无需动火,无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施工工效高。高耐久性,由于不会生锈,非常适合高酸、碱、盐及大气腐蚀环境中使用。目前,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都需要随时随地都有保暖取暖的装置,而做在贴身衣服或坐垫等地方的发热体越来越受到欢迎;所有发热体中,碳纤维发热材料,释放的远红外线波长为5-20um,与人体自身的发射波长相吻合,易于人体吸收,从而可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经络、促进血液流通、提高免疫力、健康保健、延年益寿,成为最近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发热材料而被广泛采用。现在,市场上由碳纤维布制成的材料,如CN201878350U专利技术专利都是将碳纤维丝放在两层织物的夹层中,通过PVC包裹住碳纤维丝,使用交流电源接通发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而且这样的结构降低了碳纤维远红外效果,柔软度降低,使用舒适性不好。现有的碳纤维布功能单一,不具备按摩功能,针对一般的按摩装置,对人体上的穴位不能够精确的定位,使得作用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使用按摩装置往往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金额,经济费用较大;而且碳纤维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通常采用12K碳纤维丝织造,使得碳纤维布经常会有比较难以去除的污渍,不方便清洗和擦拭。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是由多层面料复合而成的,接电简单安全、保暖舒适,具有全方位微按摩、保健理疗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碳纤维布的自我清洁能力,能够去除难以去除的污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热绝缘层、上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发热层、下碳纤维布层和外层耐磨层;所述上碳纤维布层和下碳纤维布层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的上下两面;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该碳纤维发热线沿着碳纤维发热层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相邻碳纤维发热线的端布连接有接触导电的一排细铜丝;细铜丝的在碳纤维发热层的两端形成有电极;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与上碳纤维布层和下碳纤维布层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所述上碳纤维布层与上纤维网之间以及下碳纤维布层与下纤维网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绝缘层与上碳纤维布层混纺交织,形成一体,并且在隔热绝缘层上形成有呈波浪状体的结构的凸起部,该凸起部沿隔热绝缘层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相邻凸起部的高度相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通过细铜丝连接碳纤维发热线,且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的缝隙充填有导电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细铜丝由复合电加热膜构成,该复合电加热膜采用交流或直流电源供电;所述电加热膜是PTC电热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部与碳纤维发热层之间填充有棉絮纤维织物,该棉絮纤维织物均匀布设于凸起部内;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中隔热绝缘层与上碳纤维布层高度之和的2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耐磨层的外表面黏附有PET聚酯薄膜;外层耐磨层为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纺织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呈平面型,由多层碳纤维布组成,多层碳纤维布之间混纺交织而成;相邻两个碳纤维布之间成15~45度夹角错开层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层碳纤维布内布设有碳纤维发热线呈纵横交错排列;且碳纤维布的两面涂有耐高温材料或覆有耐高温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发热线沿碳纤维发热层的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碳纤维发热线呈直线状或波浪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碳纤维布层和下碳纤维布层为绝缘层,均为由PET制作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布,是由含量为6%-36%、长度为3.0-18mm的碳纤维素与竹桨、木浆、棉浆、麻浆等植物纤维浆或其他化学纤维浆混合,复合生产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将和碳纤维发热线压在中间,然后再粘合即可,提高了其生产效率;2.碳纤维发热线呈波浪形的,这样其产生热量比较均衡,同时碳纤维发热线与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安装时弯曲都不会影响到其发热效果;3.多层碳纤维布通过调整绗缝密度制成,此面料更加有效的提供了保暖性,同时保证了碳纤维布的轻薄和运动灵活性;4.通过设置波浪形的凸起部,在保暖的同时还能起到保健、按摩作用,且使用寿命长、提高舒适性;5.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电暖,在即开即热、红外保健、节能环保、宁静舒适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一举攻克原有碳纤维布的诸多缺陷;6.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使用安全、寿命长,发热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B-B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上碳纤维布层1,碳纤维发热层2,碳纤维布2-1,下碳纤维布层3,碳纤维发热线4,细铜丝5,上纤维网6,下纤维网7,外层耐磨层8,隔热绝缘层9,凸起部10,棉絮纤维织物11,PET聚酯薄膜12,正电极片13,负电极片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热绝缘层9、上碳纤维布层1、碳纤维发热层2、下碳纤维布层3和外层耐磨层8;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的上下两面;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为绝缘层,均为由PET制作而成。碳纤维发热层2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4;该碳纤维发热线4沿着碳纤维发热层2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相邻碳纤维发热线4的端布连接有接触导电的一排细铜丝5;细铜丝5的在碳纤维发热层2的两端形成有电极;所述碳纤维发热线4与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所述上碳纤维布层1与上纤维网6之间以及下碳纤维布层3与下纤维网7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相邻的碳纤维发热线4之间通过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之间电连通,保证了其发热效果和使用稳定性,而碳纤维发热线4沿着碳纤维发热层2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碳纤维发热线4沿碳纤维发热层2的垂直方向均匀设置;碳纤维发热线4呈直线状或波浪状;这样其产生热量比较均衡,同时碳纤维发热线4与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安装时弯曲都不会影响到其发热效果,通过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将和碳纤维发热线4压在中间,然后再粘合即可,提高了其生产效率。隔热绝缘层9与上碳纤维布层1混纺交织,形成一体,并且在隔热绝缘层9上形成有呈波浪状体的结构的凸起部10,该凸起部10沿隔热绝缘层9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相邻凸起部10的高度相一致;呈波浪形的凸起部10能给人以理疗和按摩的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热绝缘层(9)、上碳纤维布层(1)、碳纤维发热层(2)、下碳纤维布层(3)和外层耐磨层(8);所述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的上下两面;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4);该碳纤维发热线(4)沿着碳纤维发热层(2)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相邻碳纤维发热线(4)的端布连接有细铜丝(5);细铜丝(5)的在碳纤维发热层(2)的两端形成有电极;所述碳纤维发热线(4)与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所述上碳纤维布层(1)与上纤维网(6)之间以及下碳纤维布层(3)与下纤维网(7)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隔热绝缘层(9)、上碳纤维布层(1)、碳纤维发热层(2)、下碳纤维布层(3)和外层耐磨层(8);所述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分别连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的上下两面;所述碳纤维发热层(2)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4);该碳纤维发热线(4)沿着碳纤维发热层(2)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相邻碳纤维发热线(4)的端布连接有细铜丝(5);细铜丝(5)的在碳纤维发热层(2)的两端形成有电极;所述碳纤维发热线(4)与上碳纤维布层(1)和下碳纤维布层(3)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所述上碳纤维布层(1)与上纤维网(6)之间以及下碳纤维布层(3)与下纤维网(7)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绝缘层(9)与上碳纤维布层(1)混纺交织,形成一体,并且在隔热绝缘层(9)上形成有呈波浪状体的结构的凸起部(10),该凸起部(10)沿隔热绝缘层(9)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相邻凸起部(10)的高度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碳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片(13)和负电极片(14),所述正电极片(13)和负电极片(14)之间通过细铜丝(5)连接碳纤维发热线(4),且所述正电极片(13)和负电极片(14)之间的缝隙充填有导电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水根陶杰王燕胡晓琴马思晨黄依娇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科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