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178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包括横向贯穿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至少一层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件和钢板压条,孔洞靠近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U形碳纤维布箍包覆住钢筋混凝土梁并粘贴于其表面上,两层以上U形碳纤维布箍从内至外依次粘贴,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上分别预留有与孔洞相对应的安装孔,钢板压条为一对且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固定件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的安装孔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并固定,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要求,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提高梁的延性,进而提高梁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梁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建筑结构使用时间过长、维护不当、使用功能改变等原因,容易造成部分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不再满足使用及抗震等要求,对此,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方法虽然可以提高梁的抗剪、抗弯承载力,但是很难实现提高梁的延性,进而提高梁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可以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提高梁的延性进而提高梁的抗震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向贯穿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至少一层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件和钢板压条,所述孔洞靠近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包覆住钢筋混凝土梁并粘贴于其表面上,两层以上的U形碳纤维布箍从内至外依次粘贴,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上分别预留有与所述孔洞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钢板压条为一对且分别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所述固定件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预留的安装孔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并固定,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本技术采用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固定件,固定件贯穿钢筋混凝土梁连接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使得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固定件形成一封闭箍,不仅可以满足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要求,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而提高了梁的抗震性能;本技术在靠近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采用固定件、钢板压条进一步将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且钢板压条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防止U形碳纤维布箍端部剥离,提高了加固效果。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而且本技术占用空间小,对建筑外观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伸至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所述钢板压条的上端顶触在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即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与钢板压条的上端相平齐;所述钢板压条粘贴在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推荐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对穿螺栓和一对螺帽,所述对穿螺栓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钢筋混凝土梁,由所述螺帽拧紧在对穿螺栓的两端,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平贴于找平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表面并通过结构胶粘贴于其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层以上的U形碳纤维布箍之间采用结构胶粘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宽度是100~200mm,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沿着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的U形碳纤维布箍之间的距离是0~300mm,在实际施工中,U形碳纤维布箍的宽度、净距以及层数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具体确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最外一层的U形碳纤维布箍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结构胶形成加固结构,在所述加固结构的外表面上压抹20~30mm的水泥砂浆,用于表面防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孔洞的孔径大于对穿螺栓直径1~2mm,对穿螺栓的直径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确定,但不应小于1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板压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且厚度大于或等于5mm,钢板压条具体的宽度和厚度根据工程需要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技术采用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固定件,固定件贯穿钢筋混凝土梁连接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使得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固定件形成一封闭箍,不仅可以满足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要求,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而提高了梁的抗震性能。⑵本技术在靠近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采用固定件、钢板压条进一步将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且钢板压条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防止U形碳纤维布箍端部剥离,提高了加固效果。⑶本技术占用空间小,对建筑外观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⑷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它包括横向贯穿钢筋混凝土梁1的孔洞、U形碳纤维布箍2、固定件和钢板压条3,孔洞靠近钢筋混凝土梁1和楼板4的交接部位,在本实施例中,U形碳纤维布箍2为一层,U形碳纤维布箍2包覆住钢筋混凝土梁1并粘贴于其表面上,U形碳纤维布箍2和钢板压条3上分别预留有与孔洞相对应的安装孔,钢板压条3为一对且分别将U形碳纤维布箍2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1上,且钢板压条3粘贴在U形碳纤维布箍2的端部上,U形碳纤维布箍2的端部伸至钢筋混凝土梁1和楼板4的交接部位,钢板压条3的上端顶触在钢筋混凝土梁1和楼板4的交接部位,即U形碳纤维布箍2的端部与钢板压条3的上端相平齐。固定件穿过U形纤维布箍2、钢板压条3预留的安装孔和钢筋混凝土梁1的孔洞并固定,与U形碳纤维布箍2、钢板压条3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1上形成一封闭箍。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对穿螺栓5和一对螺帽6,对穿螺栓5穿过U形纤维布箍2、钢板压条3和钢筋混凝土梁1,由螺帽6拧紧在对穿螺栓5的两端,与U形碳纤维布箍2、钢板压条3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1上形成一封闭箍。孔洞的孔径大于对穿螺栓5直径1~2mm,对穿螺栓5的直径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但不小于12mm。孔洞直径及螺帽尺寸应根据对穿螺栓直径及相关标准确定。U形碳纤维布箍2平贴于找平后的钢筋混凝土梁1表面并通过结构胶粘贴于其上,找平是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去除劣化混凝土、修复平整、打磨去污、打毛、清理并干燥、丙酮擦拭、涂底胶、整平胶料。在U形碳纤维布箍2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结构胶形成加固结构,在加固结构的外表面上压抹20~30mm的水泥砂浆,用于表面防护。U形碳纤维布箍2的宽度是100~200mm,U形碳纤维布箍2沿着钢筋混凝土梁1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的U形碳纤维布箍2之间的距离是0~300m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U形碳纤维布箍的宽度、净距以及层数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具体确定。钢板压条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0mm,厚度大于或等于5mm,具体的宽度和厚度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如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且靠近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钻通横向贯穿梁的孔洞,钻孔时应避开梁原有钢筋;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找平处理:去除劣化混凝土、修复平整、打磨去污、打毛、清理并干燥、丙酮擦拭、涂底胶、整平胶料,采用结构胶将两端部预留安装孔的U型碳纤维布箍均匀粘贴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在U型碳纤维布箍表面均匀涂抹结构胶;将预留安装孔的钢板压条采用结构胶粘贴在U形碳纤维布箍的两端部;将对穿螺栓插入孔洞并用螺帽与两端钢板压条固定,使U形碳纤维布箍、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向贯穿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至少一层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件和钢板压条,所述孔洞靠近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包覆住钢筋混凝土梁并粘贴于其表面上,两层以上的U形碳纤维布箍从内至外依次粘贴,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上分别预留有与所述孔洞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钢板压条为一对且分别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所述固定件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预留的安装孔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并固定,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向贯穿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至少一层U形碳纤维布箍、固定件和钢板压条,所述孔洞靠近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包覆住钢筋混凝土梁并粘贴于其表面上,两层以上的U形碳纤维布箍从内至外依次粘贴,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和钢板压条上分别预留有与所述孔洞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钢板压条为一对且分别将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所述固定件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预留的安装孔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孔洞并固定,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伸至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所述钢板压条上端顶触在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的交接部位,即所述U形碳纤维布箍的端部与钢板压条的上端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对穿螺栓和一对螺帽,所述对穿螺栓穿过U形纤维布箍、钢板压条和钢筋混凝土梁,由所述螺帽拧紧在对穿螺栓的两端,与U形碳纤维布箍、钢板压条一起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形成一封闭箍。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龙马奎林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