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6516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为电芯模组降温,所述电芯模组由若干电芯平行排列构成,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嵌入基板的热管及置于所述热管顶侧的鳍片模组,所述热管为螺旋式热管,其包括嵌入基板的蒸发端及嵌入鳍片模组的冷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螺旋式散热管的蒸发端为螺旋式分布,可实现电芯模组的均温效果2)所述螺旋式散热管的冷却端嵌入鳍片模组,更利于与鳍片模组的鳍片接触,增加散热效率;3)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模组使用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发展也相应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制约的关键环节。电池作为储能单元,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因此,动力电池的模组化,和动力电池某组的散热技术成为需要发展的重要技术。电动汽车的单个的动力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中集成很多动力电池,若电池模组内的单个电池出现热失衡现象,会与其他电池的产生过大的温差,进而因此电池间的性能的不匹配,最终会导致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的整体供电效能降低,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电池模组的散热主要采用自然冷却、风冷、水冷等散热方式进行散热。但传统的自然冷却和风冷散热的效果较差。且即使是相对较好的水冷散热结构,也存在散热结构笨重的问题,并且容易发生液漏问题,水冷散热结构的自身能量消耗也较大,不利于能源节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结构紧凑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新的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结构紧凑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为电芯模组降温,所述电芯模组由若干电芯平行排列构成,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嵌入基板的热管及置于所述热管顶侧的鳍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螺旋式热管,其包括嵌入基板的蒸发端及嵌入鳍片模组的冷却端。优选的,所述螺旋式热管的蒸发端分别包括螺旋状分布的左右两部分。优选的,所述螺旋式热管的冷却端分别包括螺旋状分布的左右两部分。优选的,所述鳍片模组包括第一鳍片模组,所述第一鳍片模组包括靠近所述基板的第一基板及间隔地垂直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若干第一散热片,所述冷却端嵌入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优选的,所述螺旋式热管的冷却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高度。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螺旋式散热管的蒸发端为螺旋式分布,可实现电芯模组的均温效果2)所述螺旋式散热管的冷却端嵌入鳍片模组,更利于与鳍片模组的鳍片接触,增加散热效率;3)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中散热组件的基板、螺旋式热管及第一鳍片模组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图2中螺旋式热管的立体放大图;图4为图2中基板、螺旋式热管及第一鳍片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图5为图1中散热组件的第一鳍片模组的立体放大图;图6为图1中散热组件的第一鳍片模组和第二鳍片模组的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散热装置100作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散热装置100用于为电芯模组1提供散热。所述电芯模组1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组合的电芯101。所述散热装置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0、置于所述电芯模组1顶侧的高温绝缘片20、置于所述高温绝缘片20顶侧的散热组件40。所述散热组件40包括基板41、螺旋式热管42、第一鳍片模组43及第二鳍片模组44。所述螺旋式热管42部分镶嵌于所述基板41内,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位于所述螺旋式热管42与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之间。所述散热组件40的基板41置于所述高温绝缘片20的顶侧。所述壳体10包括包覆所述电芯模组1、高温绝缘片20、基板30及散热组件40的概呈顶侧开放的箱形的箱体部11及概呈矩形板状的盖体12。所述盖体12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箱体部11的顶侧。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所述螺旋式热管42包括位于底侧的蒸发端421及位于顶侧且与所述蒸发端421相通的冷却端422.所述蒸发端421及所述冷却端422均各自分为呈螺旋状分布的左右两部分。所述蒸发端421的左侧部分与所述冷却端422的左侧部分相连。所述蒸发端421的右侧部分与所述冷却端422的右侧部分相连。所述蒸发端421的左右两部分均镶嵌于基板41内。蒸发端421左右两部分的分布且均镶嵌于所述基板41内的分布方式可使螺旋式热管42可以快速地将电池模组1的热量传递至基板41的另一侧的冷却端422。所述冷却端422的左右两部分均镶嵌于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之中,所述冷却端422分左右两部分镶嵌于第一鳍片模组43内的分布模式,可以达到使进入冷却端422内的热量快速冷却的作用。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包括概称板状的第一基板431及间隔地垂直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431的若干概称片状的第一散热片432.所述螺旋式热管42的冷却端422的长度较长的平行间隔的部分为嵌入部分4221,该嵌入部分4221嵌入所述第一散热片432之间,所述冷却端422的嵌入部分4221之间部分为连接部分4222,所述连接部分4222暴露于所述第一散热片432之外。所述螺旋式热管4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散热片432的高度。请参考图5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包括概呈板状的第二基板441及间隔地垂直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441的若干概称片状的第二散热片442。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的所述第一散热片432与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的第二散热片442相互错开对插,即所述每两相邻第一散热片432之间平行地插入一第二散热片442,也即所述每两相邻第二散热片442之间平行地插入一第一散热片432.所述每一第二散热片442于对应嵌入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内的冷却端422的部分开设避位缺口443,以达到将所述第二散热片442与所述第一散热片432对插不被阻挡的目的,进而使相邻的第二散热片442与所述第一散热片432充分相对,不但可以充分地节约壳体10内空间,而且二者充分相对,接触面积的增加也可加速散热效率。所述第一散热片432的顶端抵压于所述第二基板441.请再次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与盖体12固定,从而可借助第二鳍片模组44提高盖体12的强度。组装时,所述电芯模组1置入所述箱体部11的腔内。所述高温绝缘片20置于所述电芯模组1的顶侧。再将所述组装后的散热组件40的整体置入所述箱体部11内,使所述基板41靠近所述高温绝缘片20,于此同时,固定于所述散热组件40的盖体12也一定被置于所述箱体部11的顶侧,将所述盖体12固定于所述箱体部11,即完成散热装置100於所述电芯模组1的组装。所述螺旋式热管42的镶嵌于基板41内的蒸发端421的形状分为螺旋状的左右两部分。由于电芯模组1在工作时,中心温度相较两端温度较高,螺旋式热管42的此种螺旋分布方式还可以快速降低中心温度,起到均衡电芯模组1各部分温度的作用,可提高电芯模组1的使用寿命。且本技术的螺旋式热管42不需要消耗外部能源,更节能环保。本技术散热装置100工作时,所述电芯模组1的热量穿过所述高温绝缘片20穿入嵌入基本41内的螺旋式热管42的蒸发端421。热量再由所述蒸发端422穿入螺旋式热管42的冷却端422.所述嵌入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内的冷却端422通过与其靠近的所述第一散热片432和第二散热片442将热量传递给与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固定的盖体12,再由盖体12将热量带到壳体10乃至壳体10外。因为螺旋式热管42的冷却端422不仅与所述第一鳍片模组43接触,还与所述第二鳍片模组44接触。传递至第一鳍片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为电芯模组降温,所述电芯模组由若干电芯平行排列构成,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嵌入基板的热管及置于所述热管顶侧的鳍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螺旋式热管,其包括嵌入基板的蒸发端及嵌入鳍片模组的冷却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为电芯模组降温,所述电芯模组由若干电芯平行排列构成,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嵌入基板的热管及置于所述热管顶侧的鳍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螺旋式热管,其包括嵌入基板的蒸发端及嵌入鳍片模组的冷却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热管的蒸发端分别包括螺旋状分布的左右两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施荣许浩孙权周高华巴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