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290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音圈致动器的一盖体与一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磁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一动子元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抵压元件,动子与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一第一侧,抵压元件设置于通孔,抵压元件的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通孔,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侧,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三端顶抵磁性元件,第四端位于通孔,并抵顶抵压元件的第二端。线圈与动子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致动器与感测驱动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按,隔振系统被普遍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范围越来越朝向精密及微小的领域发展,为了保持精密零件于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不致受到振动的影响而降低其精密度,因此,具有更佳隔振效果的隔振系统亦随着精密零件的生产需求而被研发制造出来。另外,由于半导体制程趋向奈米等级,仪器设备对于地板振动隔离的要求益趋严苛,使得传统的隔振技术已经渐渐地不符合实际的需求,所以国际先进隔振厂商纷纷投入主动隔振控制技术的研发,以协助高科技奈米级仪器设备的发展。其中,主动式隔振系统是由振动传感器撷取讯号并回馈至控制器进行运算,再输出控制讯号至致动器产生抑制振动的控制力,进而达到降低振动量、提高制程良率的目的。由于音圈致动器具有刚性低、输出力与电流成正比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主动隔振系统致动元件中最多厂商采用的产品。然而,习知的一种音圈致动器中,音圈动子与音圈本体的连接是采用平板弹片,由于平板弹片的刚性较大,造成应用于主动隔振系统时整体的刚性也上升,因此,当音圈致动器受太大外力时(例如振动量过大),其线圈容易因平板弹片撞击音圈的底部而损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可避免振动量过大而造成线圈损坏的问题,是业界极需努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应用于主动隔振系统的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本专利技术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不仅可避免因外力太大而造成线圈损坏的问题,也可降低主动隔振系统的成本支出并增强模块系统整合效能,进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音圈致动器,包括一本体座、一盖体、一磁性元件、一动子组件以及一线圈。盖体与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磁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动子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抵压元件,动子与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一第一侧,抵压元件设置于通孔,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第一端的一第二端,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通孔,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侧,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第三端的一第四端,第三端顶抵磁性元件,第四端位于通孔内,并抵顶第二端。线圈环设于磁性元件的外围,并与动子连接。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感测驱动模块,包括一音圈致动器以及一加速规。音圈致动器具有一本体座、一盖体、一磁性元件、一动子组件以及一线圈。盖体与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磁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动子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抵压元件,动子与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一第一侧,抵压元件设置于通孔,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第一端的一第二端,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通孔,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侧,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第三端的一第四端,第三端顶抵磁性元件,第四端位于通孔内,并抵顶抵压元件的第二端。线圈环设于磁性元件的外围,并与动子连接。加速规与音圈致动器紧密配合;其中,加速规用于测量一轴向的振动而输出一振动讯号,而音圈致动器依据振动讯号控制动子组件运动以产生抑制所述轴向振动的控制力。在一实施例中,音圈致动器更包括一轭铁及一定位架。轭铁设置于容置空间,并环设于磁性元件的外围,且线圈位于磁性元件与轭铁之间。定位架与盖体及轭铁连接,且动子组件位于定位架的内侧。另外,音圈致动器更包括一支撑元件及一迫紧元件。支撑元件环设于动子的外围,并分别与动子及定位架连接。迫紧元件设置于定位架的内侧,且支撑元件夹设于定位架与迫紧元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动子组件更具有一圆珠、一锁固元件及一第二弹性元件,动子的至少一侧边上具有一贯穿孔,圆珠设置于贯穿孔内,并顶抵抵压元件侧面的一凹槽,锁固元件设置于贯穿孔,并与贯穿孔紧密配合,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圆珠与锁固元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加速规具有一底座、一质量块、至少三弹性元件组、一压电元件及一第一阻尼元件,底座于轴向上设置有一抵压部,质量块具有一第一侧及相对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各些弹性元件组包含一第一弹性元件、一第二弹性元件及一预压调整元件,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质量块的第一侧,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质量块的第二侧,且预压调整元件穿设第一弹性元件、质量块及第二弹性元件,压电元件设置于质量块与底座之间,并具有朝向抵压部的一第一侧及相对第一侧的一第二侧,第一阻尼元件设置于压电元件的至少其中一侧,且当质量块于轴向发生一位移时,底座的抵压部使压电元件产生一形变。在一实施例中,音圈致动器的本体座的一侧具有至少三个突出部及一凹部,加速规与凹部紧密结合,且所述突出部均匀配置于所述侧。承上所述,因本专利技术的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中,加速规与音圈致动器紧密配合;另外,音圈致动器的盖体与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动子组件的抵压元件的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通孔,而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三端顶抵磁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的第四端位于通孔内,并抵顶抵压元件的第二端,且线圈环设于磁性元件的外围,并与动子连接;此外,加速规用于测量一轴向的振动讯号并回馈至控制器进行运算,再输出控制讯号至音圈致动器以产生抑制所述轴向振动的控制力。透过以上的结构配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不仅可避免因外力太大而造成线圈损坏的问题,也可降低主动隔振系统的成本支出并增强模块系统整合效能,进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A至图1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感测驱动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分解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图2A至2C分别为一种加速规的立体示意图、剖视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图3A至图3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音圈致动器的立体示意图、剖视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包含音圈致动器的感测驱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1A至图1C所示,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感测驱动模块1的组合示意图、分解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感测驱动模块1可应用于一主动隔振系统,并包括一加速规2及一音圈致动器3。其中,加速规2可用于测量某一轴向的振动所产生的加速度而输出一振动讯号,并回馈至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器进行运算,再输出控制讯号至音圈驱动器3产生抑制所述轴向振动的控制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隔振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圈致动器,包括:一本体座;一盖体,与所述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一动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抵压元件,所述动子与所述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一第一侧,所述抵压元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顶抵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通孔内,并抵顶所述第二端;以及一线圈,环设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外围,并与所述动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6 TW 1031318631.一种音圈致动器,包括:
一本体座;
一盖体,与所述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一动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
件及一抵压元件,所述动子与所述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
一第一侧,所述抵压元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
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第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
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顶抵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通孔内,
并抵顶所述第二端;以及
一线圈,环设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外围,并与所述动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音圈致动器,更包括:
一轭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环设于所述磁性元件的外围,且
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轭铁之间;及
一定位架,与所述盖体及所述轭铁连接,且所述动子组件位于所述
定位架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音圈致动器,更包括:
一支撑元件,环设于所述动子的外围,并分别与所述动子及所述定
位架连接;及
一迫紧元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架的内侧,且所述支撑元件夹设于所
述定位架与所述迫紧元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音圈致动器,其中所述动子组件更具有

\t一圆珠、一锁固元件及一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动子的至少一侧边上具有
一贯穿孔,所述圆珠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内,并顶抵所述抵压元件侧面的
一凹槽,所述锁固元件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贯穿孔紧密配合,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圆珠与所述锁固元件之间。
5.一种感测驱动模块,包括:
一音圈致动器,具有:
一本体座;
一盖体,与所述本体座连接而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一动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并具有一动子、一第一弹性元
件及一抵压元件,所述动子与所述磁性元件相对而设,并具有一通孔及
一第一侧,所述抵压元件设置于所述通孔,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
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圆弧状,并突出于所述通孔,所述第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
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顶抵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第四端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辉吴伟豪罗景裕
申请(专利权)人:南台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