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795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卡箍,属于设备连接领域。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其中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螺母的下端面设置有开口槽,防松垫片设置有两个延长片,在用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紧固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时,防松垫片的一个延长片伸入到凹槽内,另一个延长片伸入到开口槽内;解决了在设备(带有连接卡箍的设备)运行产生振动时螺母松动从螺栓中退扣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连接卡箍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稳定连接,进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还减少了两个连接部件上的凸起(需要被连接的部件的卡箍头)与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之间的撞击,从而减少了对设备的损坏,进而还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设备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卡箍。
技术介绍
在油田和其它
经常会使用一个连接卡箍将一个设备和另一个设备连接。比如,对于柱塞泵,柱塞泵中的柱塞杆和连接杆需要使用连接卡箍进行连接。目前,用于连接柱塞杆和连接杆的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和螺母,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均为长方体结构,且上卡箍体的下表面为第一半圆形曲面,下卡箍体的上表面为第二半圆形曲面,且在第一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在第二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上下对称放置,使得第一半圆形曲面和第二半圆形曲面连接,并形成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容置柱塞杆的一端和连接杆的一端;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用于容置柱塞杆头和连接杆头,以固定柱塞杆和连接杆;另外,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螺丝孔,螺栓穿过螺丝孔,并通过螺母上紧,从而将柱塞杆和连接杆固定在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形成的第一通孔内。在实现上述连接卡箍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当柱塞泵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当柱塞泵振动时,常造成螺母松动退扣,螺母松动退扣后,不仅影响柱塞泵的正常运行,而且柱塞杆和连接杆的卡箍头与卡箍体半圆形凹槽会产生撞击,从而对柱塞杆和连接杆的卡箍头与卡箍体的凹槽造成损坏,从而还导致增加维修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螺母松动退扣现象及增加设备维修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卡箍。所述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所述上卡箍体和所述下卡箍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曲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曲面,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相对并形成圆形通孔;且在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在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所述上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从所述上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下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二螺丝孔连通并形成第三螺丝孔;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并与所述螺母配合以上紧所述连接卡箍;所述螺栓在远离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螺母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的轴线过所述螺母的轴心;所述防松垫片为环状结构,在所述防松垫片的内边沿处设置有第一延长片,在所述防松垫片的外边沿处设置有第二延长片,所述第一延长片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延长片伸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一个开口槽内。可选的,所述防松垫片为环形缺口垫片,所述第一延长片设置所述环形缺口垫片的缺口处。可选的,所述防松垫片为环形缺口垫片,所述第二延长片设置所述环形缺口垫片的缺口处。可选的,在所述下卡箍体的下表面的第二螺丝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置所述螺栓的螺帽。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螺栓的螺帽的形状吻合。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为六角凹槽。可选的,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可选的,所述防松垫片的厚度为0.3-0.5毫米。可选的,在所述连接卡箍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丝孔,所述第四螺丝孔与所述第三螺丝孔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卡箍,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其中螺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螺母的下端面设置有开口槽,防松垫片设置有两个延长片,在用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紧固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时,防松垫片的一个延长片伸入到凹槽内,另一个延长片伸入到开口槽内;解决了在设备(带有连接卡箍的设备)运行产生振动时螺母松动从螺栓中退扣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连接卡箍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稳定连接,进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还减少了两个连接部件上的凸起(需要被连接的部件的卡箍头)与上卡箍体和下卡箍体之间的撞击,从而减少了对设备的损坏,进而还降低了维修成本。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卡箍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卡箍体的示意图;图3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需要被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需要被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螺母的下表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防松垫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卡箍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1、下卡箍体2、螺栓3、螺母4和防松垫片5。上卡箍体1和下卡箍体2均为长方体结构,上卡箍体1的下表面11与下卡箍体2的上表面21接触(指在使用时上卡箍体1的下表面11与下卡箍体2的上表面21接触,图1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图1中下表面11与上表面21未接触);上卡箍体1的下表面11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曲面12,下卡箍体2的上表面21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曲面22,第一半圆形曲面12和第二半圆形曲面22相对并形成圆形通孔6;且在第一半圆形曲面12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13,在第二半圆形曲面22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23,第一半圆形凹槽13和第二半圆形凹槽23相对。另外,参见图2,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卡箍体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卡箍体2为长方体结构,下卡箍体2的上表面21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曲面22,在第二半圆形曲面22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23。对于上卡箍体1的结构与下卡箍体2的结构相近,在这里不做详述。其中,圆形通孔6用于容置需要被连接卡箍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端部。比如,当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为柱塞杆和连接杆时,圆形通孔6用于容置柱塞杆的一端和连接杆的一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被连接的两个部件的端部均设置有绕端部一周的凸起。参见图3A和图3B,图3A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需要被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部件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需要被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为第一部件100,第一部件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101(第一卡箍头);如图3B所示,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为第二部件200,第二部件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201(第二卡箍头)。其中,第一半圆形凹槽13和第二半圆形凹槽23用于容置需要连接的第一部件100的第一凸起101和第二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所述上卡箍体和所述下卡箍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曲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曲面,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相对并形成圆形通孔;且在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在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所述上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从所述上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下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二螺丝孔连通并形成第三螺丝孔;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并与所述螺母配合以上紧所述连接卡箍;所述螺栓在远离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螺母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的轴线过所述螺母的轴心;所述防松垫片为环状结构,在所述防松垫片的内边沿处设置有第一延长片,在所述防松垫片的外边沿处设置有第二延长片,所述第一延长片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延长片伸入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中的一个开口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箍包括:上卡箍体、下卡箍体、螺栓、螺母和防松垫片;所述上卡箍体和所述下卡箍体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半圆形曲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半圆形曲面,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相对并形成圆形通孔;且在所述第一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在所述第二半圆形曲面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所述上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从所述上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上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下卡箍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从所述下卡箍体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下卡箍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螺丝孔和所述第二螺丝孔连通并形成第三螺丝孔;所述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三螺丝孔,并与所述螺母配合以上紧所述连接卡箍;所述螺栓在远离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螺母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槽,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槽的轴线过所述螺母的轴心;所述防松垫片为环状结构,在所述防松垫片的内边沿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兴才齐玉梅刘海霞王振鱼杨凤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