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676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过滤器。该油过滤器包括油箱(1),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2),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3),油箱(1)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4),油箱(1)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油箱(1)内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的换热管(7)。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过滤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分开设置导致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过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过滤器
技术介绍
离心压缩机电机工作时,转轴高速运转,轴承发热严重,高速运转也使得轴承的摩擦加大,为保护电机轴承,需使用润滑油对电机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此时要求润滑油达到相应的洁净程度和适合的温度,以减少杂质对轴承的磨损和确保在轴承中形成润滑油的油膜具有良好的冷却和润滑效果。电机轴承润滑油的洁净度通常使用油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方式来保证,由于电机轴承发热会使润滑油升温,保证润滑油合适的温度主要是适当冷却润滑油。机组启动前,为了使润滑油具有一定流动性,会将油箱里的油预先加热至48-52℃,机组运行后则停止对油箱中油的加热,机组运行过程中油的升温主要来自电机轴承的发热,而进入电机轴承冷却的润滑油理想温度是43℃,为了使润滑油保持在理想温度附近,需要对油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使用专门的冷油器或者通冷却气体到油箱冷却,不管哪一种冷却方式,都跟过滤装置是单独分开的,综合以上,现有对离心压缩机电机轴承润滑油过滤和冷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油过滤器+冷油器;油过滤器+冷却气体通到油箱冷油。经过分析发现,现有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有专门的管路连接油过滤器和冷油的装置;2、容易有冷却物质混入润滑油,影响润滑油纯度的风险。直接通冷却气体到油箱冷油的方式,会使气体融入油中,影响油的纯度,进而影响润滑油的冷却和润滑效果;3、过滤效果不够理想,过滤精度控制不灵活,油过滤器中的过滤网型号相同,无法对不同大小的杂质进行层层过滤,也难以根据不同过滤精度需求灵活控制过滤精度;4、过滤网无法在线更换,现有的油过滤器,在更换过滤网时,需要关闭前后油路,取下油过滤器进行滤芯更换,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油过滤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分开设置导致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过滤器,包括油箱,油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油箱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油箱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和第二冷媒箱,油箱内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媒箱和第二冷媒箱的换热管。作为优选,两个侧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与该换热管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上。作为优选,各换热管通过胀管密封连接在连接孔上。作为优选,油箱的底板和/或顶盖上设置有定位凹槽,过滤网嵌设在定位凹槽内。作为优选,两个侧板的内侧对应定位凹槽设置有侧边凹槽,过滤网的侧边嵌设在侧边凹槽内。作为优选,过滤网为弧形过滤网,弧形过滤网的两侧具有直边定位段,直边定位段嵌设在侧边凹槽内。作为优选,多个过滤网沿油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沿油的流动方向,过滤网的精度递增。作为优选,顶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油箱的顶部。作为优选,顶盖与油箱配合的部分具有周向凸起,油箱的侧板上具有周向凹槽,周向凸起密封嵌设在周向凹槽内。作为优选,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具有高度差。作为优选,第一冷媒箱上设置有冷媒进口,第二冷媒箱上设置有冷媒出口,冷媒进口的截面小于冷媒出口的截面。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油过滤器包括油箱,油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油箱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油箱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和第二冷媒箱,油箱内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媒箱和第二冷媒箱的换热管。该油过滤器通过油箱内的过滤网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通过换热管使冷媒与油箱内的润滑油隔离设置并与润滑油进行换热,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将润滑油的冷却和过滤功能合并在一起实现,简化了油过滤和油冷却的结构,使得润滑油的过滤和冷却设置为一体结构,解决了传统冷油方式冷却物质容易混入润滑油中的问题,保证了润滑油的冷却和过滤效果,使得油过滤器的功能更强大,结构可以更加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的俯视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的主视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的右视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的油箱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去除顶盖后的俯视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过滤器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箱;2、进油口;3、出油口;4、过滤网;5、第一冷媒箱;6、第二冷媒箱;7、换热管;8、连接孔;9、底板;10、顶盖;11、定位凹槽;12、侧边凹槽;13、直边定位段;14、周向凸起;15、周向凹槽;16、冷媒进口;17、冷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油过滤器包括油箱1,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2,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3,油箱1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4,油箱1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油箱1内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的换热管7。该油过滤器通过油箱1内的过滤网4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通过换热管7使冷媒与油箱1内的润滑油隔离设置并与润滑油进行换热,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将润滑油的冷却和过滤功能合并在一起实现,简化了油过滤和油冷却的结构,使得润滑油的过滤和冷却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解决了传统冷油方式冷却物质容易混入润滑油中的问题,保证了润滑油的冷却和过滤效果,使得油过滤器的功能更强大,也使得有过滤和冷却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在油过滤和油冷却一体的同时,两个系统的运行是相对独立,同步进行的,这使得过滤系统对油进行有效的过滤,同时油冷却系统对油进行高效冷却,这个过程油跟冷媒不会接触,不存在混合情况,解决了冷媒混入润滑油的问题,保证了润滑油的纯度和润滑冷却效果。优选地,进油口2与出油口3之间具有高度差,在本实施例中,出油口3的高度比进油口2的高度高出H,可以使润滑油在从进油口2流动到出油口3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能够充分流动,从而能够经过过滤网4充分过滤的同时,加大润滑油与换热管7的接触面积,提高润滑油与冷媒的换热效果。两个侧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8,多个换热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与该换热管7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8上。在本实施例中,在侧板上的中间部分设置有贯通的5X3圆孔阵列,作为换热管7的连接孔,使得换热管7可以方便地设置在油箱1上,并与两个冷媒箱相连通,使得冷媒可以顺利地流经换热管7进行换热。在冷媒与润滑油进行换热的过程中,由于换热管7将冷媒与润滑油隔离开,因此可以避免冷媒与润滑油混合,影响润滑油的纯度。当然,连接孔8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排布,以使得换热管7能够与润滑油之间达到较好的换热效率,对润滑油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在连接孔8的外围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螺栓孔,用于对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进行固定安装。为了便于安装并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油箱1的两侧结构相同,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的结构也相同。为了提高冷媒箱与油箱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冷媒箱与油箱1的连接位置处可以设置密封垫,例如橡胶垫等。优选地,各换热管7通过胀管密封连接在连接孔8上。换热管7是油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材质为铜,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油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2),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3),所述油箱(1)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油箱(1)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媒箱(5)和所述第二冷媒箱(6)的换热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口(2),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3),所述油箱(1)内沿油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油箱(1)的垂直于油的流动方向的两个侧板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箱(5)和第二冷媒箱(6),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媒箱(5)和所述第二冷媒箱(6)的换热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8),多个所述换热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与该换热管(7)相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孔(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7)通过胀管密封连接在所述连接孔(8)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底板(9)和/或顶盖(10)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1),所述过滤网(4)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的内侧对应所述定位凹槽(11)设置有侧边凹槽(12),所述过滤网(4)的侧边嵌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斌周堂张治平李宏波周宇刘魏尹威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