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33312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5:13
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道、蓄水室及负压产生管,虹吸管道、蓄水室和负压产生管三者密封连接;所述虹吸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辅管道,其中,辅管道内设有吸水海绵;所述蓄水室内设有蓄水管,蓄水管铰接在支撑梁上、且一端与虹吸管道的出水口正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虹吸装置,通过在主管道内设置带海绵的辅管道,在蓄水室内设蓄水管,在蓄水室下部设置负压产生管,这样解决管径虹吸管启动的时候需要排空空气,而海绵虹吸管虽然能自动产生虹吸现象但排水流速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虹吸管,尤其是一种自动虹吸装置。
技术介绍
虹吸原理一直被用于液体运输方面。虹吸原理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连续输送液体,无需供能,减少输水成本。虹吸管故障风险小,排水路径选择范围广。现有虹吸管吸水过程中可将水与空气隔离开,使水流充斥虹吸管道。虹吸管可利用液体重量和大气压力使液体越过较高障碍达到较低目的地的最简单装置。虹吸作用并不完全是由大气压力产生的,在真空中也可以产生虹吸现象。虹吸现象是利用分子间的引力与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实现抽水排水。现有虹吸管的缺点在于:要启动虹吸现象需要先排空空气,无法自行启动虹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虹吸装置,能够自动完成虹吸且提高虹吸速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道、蓄水室及负压产生管,虹吸管道、蓄水室和负压产生管三者密封连接;所述虹吸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辅管道,其中,辅管道内设有吸水海绵;所述蓄水室内设有蓄水管,蓄水管铰接在支撑梁上、且一端与虹吸管道的出水口正对。所述辅管道的管径为主管道管径的0.2倍。所述虹吸管道为U型管,且出水口端低于进水口端。所述蓄水管在铰接点左边靠近接口的长度L1为铰接点右边靠近管底长度L2的2倍,且L2段管自重是L1段管1.2倍。所述负压产生管包括锥形管和圆管,其中圆管的管径为主管道管径的0.8倍。本技术一种自动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辅管道利用毛细原理使虹吸辅管道处于满管状态,进而触发虹吸辅管道内的虹吸现象。所述虹吸辅管道内的水流入蓄水管,当蓄水管储存一定量的流水使蓄水管两端的平衡转移,蓄水管内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倒入负压产生管管内产生负压,而海绵吸管内充满海绵不能实现快速出水,虹吸管道得以从容器中吸水,当虹吸主管道内空气排空时触发大管道虹吸效应。该方案解决管径虹吸管启动的时候需要排空空气,而海绵虹吸管虽然能自动产生虹吸现象但排水流速较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虹吸管道1,蓄水室2,负压产生管3,主管道4,辅管道5,吸水海绵6,蓄水管7,支撑梁8,锥形管9,圆管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道1、蓄水室2及负压产生管3,虹吸管道1、蓄水室2和负压产生管3三者密封连接,保证整个装置只有进、出水口与外界连通,这样保证不漏气,为形成负压提供可能。所述虹吸管道1包括主管道4和辅管道5,其中,主管道4的直径为100mm,辅管道5的管径为主管道4管径的0.2倍,而辅管道5内设有吸水海绵6,通过设置合适的管径,利用毛细现象及原理并配合吸水海绵,可快速使虹吸辅管道处于满管状态,进而触发虹吸辅管道内的虹吸现象。所述蓄水室2内设有蓄水管7,蓄水管7铰接在支撑梁8上,在未工作状态,左端上翘与出水口正对,右端下沉与蓄水室底部接触。为了保证在接水后将水快速引入到负压产生管中形成负压,所述蓄水管7在铰接点左边靠近接口的长度L1为铰接点右边靠近管底长度L2的2倍,且L2段管自重是L1段管1.2倍,另外,L1的管长为其直径的5倍。这样在蓄满水后,可实现蓄水管两端的平衡转移,蓄水管内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倒入负压产生管管内产生负压,利用负压作用再提高上部海绵中排水流速,进而提高自动虹吸速率。为了保证整个蓄水、引流连续性(形成负压)蓄水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45度。所述虹吸管道1为U型管,且出水口端低于进水口端。这样为实现虹吸提供条件。所述负压产生管3包括锥形管9和圆管10,其中圆管的管径为主管道4管径的0.8倍。锥形管进水口直径为圆管的管径的3倍,圆管的长度为锥形管长度的1.2倍、为自身直径的5倍。通过设置精确合理的尺寸,保证吸水、出水连续,装置的吹水口在工作状态始终处于水封状态,进而使整个装置在开始虹吸的构成中逐渐形成负压状态,完成排空,形成虹吸。工作过程及原理:1)、蓄水管蓄水状态:如图2所示,在未蓄水状态及蓄水过程状态,蓄水管重心偏向于管底侧,蓄水管管底贴合于蓄水室底部,蓄水管管口与虹吸主管道对接,蓄水管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海绵吸管从蓄水池中引流至蓄水管,蓄水管积蓄液体。2)、蓄水管倾倒状态:如图3所示,当蓄水管中蓄水量达到一定水位,蓄水管整体的重心偏移至管口侧,所述蓄水管以铰接点中心为圆心旋转,蓄水管管口高度降低,贴合于蓄水室底部将液体倾倒入负压产生管,蓄水管处于第二极限位置。3)、虹吸系统虹吸状态:负压产生管内的液体向下运动,势能转换为动能使虹吸主管道出口产生负压,而海绵吸管内充满海绵且管径较小不能实现快速出水,虹吸主管道内空气被抽入负压产生管内,进而触发虹吸主管道产生虹吸现象。此时蓄水管出水口受到水流的冲击力下杠杆无法复位。4)、当容器内水被抽干,杠杆两端动平衡转移,蓄水管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道(1)、蓄水室(2)及负压产生管(3),虹吸管道(1)、蓄水室(2)和负压产生管(3)三者密封连接;所述虹吸管道(1)包括主管道(4)和辅管道(5),其中,辅管道(5)内设有吸水海绵(6);所述蓄水室(2)内设有蓄水管(7),蓄水管(7)铰接在支撑梁(8)上、且一端与虹吸管道(1)的出水口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管道(1)、蓄水室(2)及负压产生管(3),虹吸管道(1)、蓄水室(2)和负压产生管(3)三者密封连接;所述虹吸管道(1)包括主管道(4)和辅管道(5),其中,辅管道(5)内设有吸水海绵(6);所述蓄水室(2)内设有蓄水管(7),蓄水管(7)铰接在支撑梁(8)上、且一端与虹吸管道(1)的出水口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管道(5)的管径为主管道(4)管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华山卢成龙熙余万张扬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