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7302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3 20:43
能够用紧凑的设备实施成分移动处理,并且促进相对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移动。气体移动处理方法具备:气体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各处理流路(31、61),同时在该各处理流路(31、61)内使气体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气体移动工序后,将从各处理流路(31、61)的出口(31c、61c)排出的吸收液与气体的混合流体在对应的分离头(23、43)中气液分离为吸收液和气体;循环工序,将在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吸收液从分离头(23、43)经由对应的再循环线路(26、46)向各处理流路(31、61)的入口(31a、61a)送回,向这些各处理流路(31、61)导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使对象成分相对于吸收液出入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已知有例如气体吸收方法或气体释放方法等的使气体相对于液体出入的气体移动处理方法。气体吸收方法是使液体吸收气体的方法,气体释放方法是使气体从液体释放的方法。并且,近年来,为了用紧凑的设备实现这样的气体吸收或气体释放的处理,已知有下述技术:例如,使液体流到形成在微通道装置中的微细流路内并在该流路内进行气体向该液体的吸收或气体从该液体的释放(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7867号公报。在前述处理中,都必须使液体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情况较多。但是,在前述微细流路内、即被显著限制的空间内在使液体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事实上是困难的。具体而言,在气体吸收处理中,在使用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的情况下,为了完全发挥其吸收能力,需要以较大的气液比(例如1000以上)形成该吸收液和被吸收气体的二相流(例如段塞流或环状流),但在微细流路内以这样的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是困难的。由此,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吸收与吸收能力较大的吸收液相符的足够量的气体。此外,在气体释放处理中,为了使被吸收液吸收的气体在流路内充分地释放,需要该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气体能够在该流路内以很大的气液比共存,但实际上这样的共存是困难的。结果,气液比不充分,不能将在微细流路内释放的气体的压力充分地降低。由此,不能使被吸收液吸收的气体在微细流路内充分地释放。如以上这样,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在使吸收液和气体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所以不能使相对于吸收液的气体移动充分地进行。此外,以上这样的问题,在作为吸收处理的一方式而在微细流路内进行使与吸收液对应的提取剂提取对象成分的提取处理的情况下,或在作为释放处理的一方式而在微细流路内进行使对象成分从提取了对象成分的提取剂释放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同样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能够以紧凑的设备实现成分移动处理,并且能够促进对象成分相对于吸收液的移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具备: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在该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将在成分移动工序中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处理在流路构造体的各微细流路内进行,所以能够由紧凑的流路构造体进行成分移动处理。结果,能够将成分移动处理用紧凑的处理装置或处理设备实施。并且,在该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将在各微细流路内进行成分移动处理后的吸收液从该各微细流路排出并借助分离部中的分离工序分离,将该分离出的吸收液借助循环工序向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循环。因此,即使在微细流路内不能在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的同时使它们流动,也能够在各微细流路内反复进行相对于吸收液的成分移动处理,从而促进相对于该吸收液的成分移动。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吸收工序:使前述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在该方案中,能够借助循环工序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使该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因此,即使在各微细流路内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形成良好的二相流,也能够促进向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吸收。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在该方案中,能够借助循环工序使吸收液反复流通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使对象成分从该吸收液释放。因此,即使在各微细流路内吸收液和从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不能以较大的气液比共存、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不能充分降低释放成分的压力,也能够促进从吸收液的对象成分的释放。在上述成分移动处理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交替地设置进行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前述第1分离工序及前述第1循环工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及成分移动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31 JP 2014-1557301.一种成分移动处理方法,是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准备工序,准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具备流路构造体、分离部和再循环线路,所述流路构造体具有多个微细流路,所述分离部连接在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出口上,所述再循环线路将前述分离部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入口相互连接;成分移动工序,使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同时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向吸收液的内外移动;分离工序,在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后,从由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分离部中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循环工序,将在前述分离工序中分离的吸收液从前述分离部经由前述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微细流路导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吸收工序:使前述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分移动工序是以下这样的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微细流路中,在该各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移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装置准备工序中,作为前述处理装置而准备以下这样的处理装置:其具备第1处理单元和第2处理单元,前述第1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1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1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1再循环线路,所述第1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1微细流路,前述第2处理单元具有相当于前述流路构造体的第2流路构造体、相当于前述分离部的第2分离部和相当于前述再循环线路的第2再循环线路,所述第2流路构造体具备相当于前述多个微细流路的多个第2微细流路;前述成分移动工序包括:第1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并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第2吸收释放工序,使吸收了对象成分的吸收液流通到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1微细流路内使对象成分从吸收液释放,并使吸收液和对象成分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流通到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中,在该各第2微细流路内使吸收液吸收对象成分;前述分离工序包括:第1分离工序,在前述第1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第2分离工序,在前述第2吸收释放工序后,从由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1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释放后的吸收液与由该吸收液释放的对象成分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并且从由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出口排出到前述第2分离部中的对象成分吸收后的吸收液与其他流体的混合流体中分离吸收液;前述循环工序包括:第1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1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第2循环工序,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1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1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1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1微细流路导入,并且将在前述第2分离工序中由前述第2分离部分离出的吸收液经由前述第2再循环线路向前述各第2微细流路的入口送回,并向这些各第2微细流路导入;交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泽彰利野一色公二松冈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