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刚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582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电机定子,定子上有至少2相电,1相电的线圈和另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同1线槽,或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紧随前1相电线圈的后边,电机工作,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励磁,线圈之间的磁场能量得到利用,加强了线圈中的磁场,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等电力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
技术介绍
公知电机定子中有多个绕组线圈,工作时,定子与转子进行磁力耦合,定子中线圈与线圈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励磁,有一部分能量被丢弃了,我们应当重视并利用这部分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机定子,定子上有至少2相电,1相电的线圈和另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同1线槽,或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紧随前1相电线圈的后边,电机工作,线圈与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励磁,线圈之间的磁场能量得到利用,加强了线圈中的磁场,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一种电机定子,定子有导磁材料如硅铁片组成,外观呈圆环状,其特征在于:圆环状的定子上设置有至少2相电的线圈,1相电的线圈和另1相电的线圈分层设置在同1线槽,或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1个线槽,另1相电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的后边安置在另1个线槽,以此类推,后1相电的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后边的1个线槽内安置;或者圆环状的定子上有导磁靴、导磁颈1、磁轭3、导磁框,导磁靴与导磁颈与磁轭与导磁框为一体结构,形成至少2个“巨”字形,“巨”字形中间的导磁框为“口”形框,“口”形框内有线槽,线圈套在导磁颈1上设置在线槽内,“巨”字形之间有间隙,导磁框与导磁靴与磁轭之间有间隙,导磁框截面上开设有间隙,在同1个线槽内设置A线圈、B线圈,A线圈包裹B线圈,或同线槽内设置双层线圈A线圈和B线圈,上述的A线圈、B线圈共同绕制在导磁颈上,A线圈、B线圈依线槽序数共同跨线槽设置,A线圈之间、B线圈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相电。所述定子上有至少2个“巨”字形,所述“巨”字形中间形成的间隙大于0.01毫米。所述定子上有至少4个线槽,每1个线槽内均设置有成对的A线圈、B线圈,至少2组A线圈连接、至少2组B线圈连接构成至少2相电,1相电连接负载,1相电不连接负载,而是连接自我补偿电路如最简单的电路(把该相电)连接电容。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等电力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绕组接线示意图;图3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一种绕组接线示意图;图5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一种绕组接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定子,定子有导磁材料如硅铁片组成,外观呈圆环状,圆环上有导磁靴6、导磁颈1、磁轭3、导磁框2、间隙5,导磁靴6与导磁颈1与磁轭3与导磁框2为一体结构,形成16个“巨”字形,形成16个导磁框2,导磁框2内有线槽,线圈套在导磁颈1上设置在线槽内,“巨”字形之间的间隙5大于0.1毫米,导磁框2与导磁靴6与磁轭3之间的间隙5大于0.1毫米,导磁框2截面上开设的间隙5大于0.01毫米,导磁框2内的线槽中有A线圈包裹B线圈,A线圈和B线圈同芯式套在导磁颈1上,A线圈、B线圈的外部包裹有绝缘纸,A线圈的匝数及线径不等于B线圈的匝数及线径。图2为图1中绕组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定子上线圈设置在16个线槽内构成8个绕组,A线圈有4个绕组连接构成1个A相电,B线圈有4个绕组连接构成1个B相电,A相电的接线方法:设置在第2槽、第3槽的线圈串接第1槽、第4槽的线圈,为第1绕组,第2槽线圈的头线为第1绕组的头线,为A相电的头线,第4槽线圈的尾线为第1绕组尾线,连接第2绕组第8槽线圈的尾线,第5槽、第8槽的线圈串接的第6槽、第7槽线圈,为第2绕组,第6槽线圈的头线为第2绕组的头线,连接第3绕组第10槽线圈的头线,第10槽、第11槽的线圈串接9槽、12槽的线圈,为第3绕组,第12槽的尾线为第3绕组的尾线,连接第4绕组第16槽线圈的尾线,第13槽、第16槽的线圈串接第14槽、第15槽的线圈,为第4绕组,第14槽的头线为第4绕组头线、为A相电的尾线;A相电头线与尾线连接电容(图中显示接线方法,没有显示所要连接的电容)。因为A线圈包裹B线圈且同芯式绕制,所以B相电也和A相电接线方法一样,B相电的接线方法:第2槽、第3槽的线圈串接第1槽、第4槽的线圈,为第1绕组,第2槽线圈的头线为第1绕组的头线,为B相电的头线,4槽线圈的尾线为第1绕组尾线,连接第2绕组第8槽线圈的尾线,第5槽、第8槽的线圈串接的第6槽、第7槽线圈,为第2绕组,第6槽线圈的头线为第2绕组的头线,连接第3绕组第10槽线圈的头线,第10槽、第11槽的线圈串接第9槽、第12槽的线圈,为第3绕组,第12槽的尾线为第3绕组的尾线,连接第4绕组第16槽线圈的尾线,第13槽、第16槽的线圈串接第14槽、第15槽的线圈,为第4绕组,第14槽的头线为第4绕组头线,为B相电的尾线,B相电接负载。图3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与图1导磁结构一样,定子有导磁材料如硅铁片组成,外观呈圆环状,圆环上有导磁靴6、导磁颈1、磁轭3、导磁框2、间隙5,导磁靴6与导磁颈1与磁轭3与导磁框2为一体结构,形成16个“巨”字形,形成16个导磁框2,导磁框2内有线槽,线圈套在导磁颈1上设置在线槽内,“巨”字形之间的间隙5大于0.1毫米,导磁框2与导磁靴6与磁轭3之间的间隙5大于0.1毫米,导磁框2截面上开设的间隙5大于0.01毫米,导磁框2内的线槽中有A线圈和B线圈,A线圈和B线圈同芯式套在导磁颈1上,A线圈、B线圈的外部包裹有绝缘纸,A线圈的匝数及线径不等于B线圈的匝数及线径。图4为图3中一种绕组接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定子上线圈设置在16个线槽内,1层A线圈和1层B线圈同芯式共同绕制在导磁颈1上,A相电和B相电的接线方法与图2所示的接线方法一样,定子上8个绕组构成1个A相电和1个B相电,A线圈组合成的4个绕组连接为1相电、B线圈组合成的4个绕组连接为1相电;A相电的接线方法:设置在第2槽、第3槽的线圈串接第1槽、第4槽的线圈,为第1绕组,第2槽线圈的头线为第1绕组的头线,为A相电的头线,第4槽线圈的尾线为第1绕组尾线,连接第2绕组第8槽线圈的尾线,第5槽、第8槽的线圈串接的第6槽、第7槽线圈,为第2绕组,第6槽线圈的头线为第2绕组的头线,连接第3绕组第10槽线圈的头线,第10槽、第11槽的线圈串接第9槽、第12槽的线圈,为第3绕组,第12槽的尾线为第3绕组的尾线,连接第4绕组第16槽线圈的尾线,第13槽、第16槽的线圈串接第14槽、第15槽的线圈,为第4绕组,第14槽的头线为第4绕组头线、为A相电的尾线,A相电头线与尾线连接电容(图中显示接线方法,没有显示所要连接的电容)。因为A线圈与B线圈为同线槽同芯绕线,所以B相电也和A相电线圈接线方法一样,B相电的接线方法:第2槽、第3槽的线圈串接第1槽、第4槽的线圈,为第1绕组,第2槽线圈的头线为第1绕组的头线,为B相电的头线,第4槽线圈的尾线为第1绕组尾线,连接第2绕组第8槽线圈的尾线,第5槽、第8槽的线圈串接的第6槽、第7槽线圈,为第2绕组,第6槽线圈的头线为第2绕组的头线,连接第3绕组第10槽线圈的头线,第10槽、第11槽的线圈串接第9槽、第12槽的线圈,为第3绕组,第12槽的尾线为第3绕组的尾线,连接第4绕组第16槽线圈的尾线,第13槽、第16槽的线圈串接第14槽、第15槽的线圈,为第4绕组,第14槽的头线为第4绕组头线,为B相电的尾线,B相电接负载。图5为一种电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种电机定子,定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定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定子,定子有导磁材料如硅铁片组成,外观呈圆环状,其特征在于:圆环状的定子上设置有至少2相电的线圈,1相电的线圈和另1相电的线圈分层设置在同1线槽,或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1个线槽,另1相电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的后边、安置在另1个线槽,以此类推,后1相电的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后边的1个线槽内安置;或者圆环状的定子上有导磁靴、导磁颈、磁轭、导磁框,导磁靴与导磁颈与磁轭与导磁框为一体结构,形成至少2个“巨”字形,“巨”字形中间的导磁框为“口”形框,“口”形框内有线槽,线圈套在导磁颈上设置在线槽内,“巨”字形之间有间隙,导磁框与导磁靴与磁轭之间有间隙,导磁框截面上开设有间隙,在同1个线槽内设置A线圈、B线圈,A线圈包裹B线圈,或同线槽内设置双层线圈A线圈和B线圈,上述的A线圈、B线圈共同绕制在导磁颈上,A线圈、B线圈依线槽序数共同跨线槽设置,A线圈之间、B线圈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相电。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8 CN 20151056379321.一种电机定子,定子有导磁材料如硅铁片组成,外观呈圆环状,其特征在于:圆环状的定子上设置有至少2相电的线圈,1相电的线圈和另1相电的线圈分层设置在同1线槽,或1相电的线圈安置在1个线槽,另1相电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的后边、安置在另1个线槽,以此类推,后1相电的线圈紧随前1相电线圈后边的1个线槽内安置;或者圆环状的定子上有导磁靴、导磁颈、磁轭、导磁框,导磁靴与导磁颈与磁轭与导磁框为一体结构,形成至少2个“巨”字形,“巨”字形中间的导磁框为“口”形框,“口”形框内有线槽,线圈套在导磁颈上设置在线槽内,“巨”字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