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6519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建设;(3)放单体牡蛎苗;(4)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上的附着物,清理周期为5天一次,池塘定期换水,换水周期为10天换半池塘水,定期检测水质,经2‑3个月的养殖,单体牡蛎苗达5cm。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生态养殖模式,以天然水体中丰富的藻类作为单体牡蛎中间培育的饵料来源,能满足牡蛎幼苗的生长需求。与鱼类混养,不仅能增加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采用平铺方式养殖单体牡蛎,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宜养面积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支架及聚乙烯塑料网损耗小,可重复利用,且成本低廉,为单体牡蛎养殖产业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牡蛎的适养海域广,养殖方式简单多样,且生长快,产量高,是沿海各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其产业化养殖与开发已遍布全球。为了提高养殖牡蛎的商品价值和产量,人们一直在探索生产产量高、壳型规则的单体牡蛎。单体牡蛎呈游离的无固着基状态,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壳型规则、大小均匀,便于养殖。在单体牡蛎苗种培育过程中,诱导成单体后,如果过早下海养殖,其成活率很低,因此中间培育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通常中间培育过程采用人工培养单细胞藻来投喂,成本较高,单一藻类的营养也很难满足牡蛎幼苗的生长需求,容易造成苗种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大于十亩的土池塘,水深1-2m,设有进水和排水设施,海水盐度为20-30ppt,于该池塘中混养金鼓鱼,由于金鼓鱼是杂食性鱼类,且性情温和,与单体牡蛎混养可以及时清除牡蛎粪便,同时能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2)池塘建设,于池塘内设置支架,该支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水深高度,于该支架上平铺聚乙烯塑料网,该聚乙烯塑料网的长度、宽度与所述支架的长度、宽度相适配;(3)放单体牡蛎苗,筛选0.5-1cm的单体牡蛎苗,将单体牡蛎苗平铺于聚乙烯塑料网上且摆放均匀,亩放苗量为15-20万粒;(4)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上的附着物,清理周期为5天一次,池塘定期换水,换水周期为10天换半池塘水,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水中饵料种类为硅藻、金藻或小球藻中的至少一种,经2-3个月的养殖,单体牡蛎苗达5cm,即达到养殖户用水泥粘苗放于外海养殖的规格。所述步骤(2)中,所述支架长10m、宽1-1.5m、高0.5-1m,所述聚乙烯塑料网的孔径为0.3cm。所述步骤(4)中,水质检测的符合参数为:pH值在7.8-8.6,溶解氧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透明度在30-40cm。所述支架由木桩制成,该木桩的直径为5-8cm。所述步骤(4)中,可适量施加肥水。所述支架包括4根竖杆、2根长横杆和2根短横杆,所述4根竖杆插置于池塘底部上,所述长横杆、短横杆相间固定于该竖杆上,该2竖杆之间的长横杆长度为10m,该2竖杆之间的短横杆长度为1-1.5m,该长横杆固定处离池塘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1m。所述步骤(1)中,海水盐度为25ppt。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生态养殖模式,以天然水体中丰富的藻类作为单体牡蛎中间培育的饵料来源。天然水中藻类种类多样,能满足牡蛎幼苗的生长需求。与鱼类混养,二者不存在饵料竞争关系,不仅能增加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采用平铺方式养殖单体牡蛎,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宜养面积大。采用精养方式培育单体牡蛎,大大缩短了牡蛎中间培育时间,且显著提高中间培育成活率。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及聚乙烯塑料网损耗小,可重复利用,且成本低廉,为单体牡蛎养殖产业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单体牡蛎苗附着在聚乙烯塑料网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大于十亩的土池塘,水深1-2m,设有进水和排水设施,海水盐度为20-30ppt,于该池塘中混养金鼓鱼,由于金鼓鱼是杂食性鱼类,且性情温和,与单体牡蛎混养可以及时清除牡蛎粪便,同时能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2)池塘建设,于池塘内设置支架1,该支架1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水深高度,于该支架1上平铺聚乙烯塑料网2,该聚乙烯塑料网2的长度、宽度与所述支架1的长度、宽度相适配;(3)放单体牡蛎苗3,筛选0.5-1cm的单体牡蛎苗3,将单体牡蛎苗3平铺于聚乙烯塑料网2上且摆放均匀,亩放苗量为15-20万粒;(4)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2上的附着物,清理周期为5天一次,池塘定期换水,换水周期为10天换半池塘水,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水中饵料种类为硅藻、金藻或小球藻中的至少一种,经2-3个月的养殖,单体牡蛎苗3达5cm,即达到养殖户用水泥粘苗放于外海养殖的规格。所述步骤(2)中,所述支架1长10m、宽1-1.5m、高0.5-1m,所述聚乙烯塑料网2的孔径为0.3cm。所述步骤(4)中,水质检测的符合参数为:pH值在7.8-8.6,溶解氧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透明度在30-40cm。所述支架1由木桩制成,该木桩的直径为5-8cm。所述步骤(4)中,可适量施加肥水。所述支架1包括4根竖杆11、2根长横杆12和2根短横杆13,所述4根竖杆11插置于池塘底部上,所述长横杆12、短横杆13相间固定于该竖杆11上,该2竖杆11之间的长横杆12长度为10m,该2竖杆11之间的短横杆13长度为1-1.5m,该长横杆12固定处离池塘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1m。所述步骤(1)中,海水盐度为25ppt。申请人于2015年12月开始,在广西北海海水养殖池塘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法。1、池塘建设:选择面积约20亩的金鼓鱼养殖池塘,在池塘内先设置直径5-8cm的木桩做成的支架1,该支架1长10m、宽1-1.5m、高0.5-1m,支架1数量根据养殖池塘面积而定,然后裁剪孔径为0.3cm的聚乙烯塑料网2,长宽与支架1的尺寸相当,将聚乙烯塑料网2平铺并用扎带固定在支架1上。2、放苗:筛选0.5-1cm的单体牡蛎苗3,平铺于聚乙烯塑料网2上、摆放均匀,亩放苗量15-20万粒。3、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2上的附着物,周期为5天。池塘定期换水,周期为10天半量换水。为保证苗种健康生长,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在7.8-8.6,溶解氧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1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透明度在30-40cm。控制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水中饵料种类以硅藻、金藻及小球藻为主。4、经2个月的养殖,多数单体苗种达到5cm左右,即达到养殖户用水泥粘苗放于外海养殖的规格。5、达到粘苗规格后,分批收获、销售5cm左右单体牡蛎苗3种。结果: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除去池塘内未收获的金鼓鱼,共培育单体牡蛎苗3种3批次,获得5cm左右幼贝12万粒/亩,创造经济效益4.8万元/亩。本专利技术基于生态养殖模式,以天然水体中丰富的藻类作为单体牡蛎中间培育的饵料来源。天然水中藻类种类多样,能满足牡蛎幼苗的生长需求。与鱼类混养,二者不存在饵料竞争关系,不仅能增加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采用平铺方式养殖单体牡蛎,其成本低,操作方便,宜养面积大。采用精养方式培育单体牡蛎,大大缩短了牡蛎中间培育时间,且显著提高中间培育成活率。本专利技术中支架1及聚乙烯塑料网2损耗小,可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大于十亩的土池塘,水深1‑2m,设有进水和排水设施,海水盐度为20‑30ppt,于该池塘中混养金鼓鱼;(2)池塘建设,于池塘内设置支架,该支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水深高度,于该支架上平铺聚乙烯塑料网,该聚乙烯塑料网的长度、宽度与所述支架的长度、宽度相适配;(3)放单体牡蛎苗,筛选0.5‑1cm的单体牡蛎苗,将单体牡蛎苗平铺于聚乙烯塑料网上且摆放均匀,亩放苗量为15‑20万粒;(4)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上的附着物,清理周期为5天一次,池塘定期换水,换水周期为10天换半池塘水,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水中饵料种类为硅藻、金藻或小球藻中的至少一种,经2‑3个月的养殖,单体牡蛎苗达5cm,即达到养殖户用水泥粘苗放于外海养殖的规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大于十亩的土池塘,水深1-2m,设有进水和排水设施,海水盐度为20-30ppt,于该池塘中混养金鼓鱼;(2)池塘建设,于池塘内设置支架,该支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水深高度,于该支架上平铺聚乙烯塑料网,该聚乙烯塑料网的长度、宽度与所述支架的长度、宽度相适配;(3)放单体牡蛎苗,筛选0.5-1cm的单体牡蛎苗,将单体牡蛎苗平铺于聚乙烯塑料网上且摆放均匀,亩放苗量为15-20万粒;(4)中间培育,养殖期间定期清理聚乙烯塑料网上的附着物,清理周期为5天一次,池塘定期换水,换水周期为10天换半池塘水,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水中饵料种类为硅藻、金藻或小球藻中的至少一种,经2-3个月的养殖,单体牡蛎苗达5cm,即达到养殖户用水泥粘苗放于外海养殖的规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体牡蛎池塘中间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支架长10m、宽1-1.5m、高0.5-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琼珍罗帮张兴志官俊良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