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406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旨在解决落料小车使用时无法在一定精度下实现定位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顶销式伸缩机构工作原理设计而成的落料小车定位机构,使落料小车和已加工料相对位置实现准确定位。该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率,应用方便,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落料小车定位机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圆片料落料机构多为一种自动堆码装置。所述堆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落料圆片料定位装置和落料圆片三轴堆码机械手,输送装置的送料端正对冲床的落料口,圆片料定位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但对于成品的后期运送大多都是靠人力进行搬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十分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落料小车使用时无法在一定精度下实现定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压帽、固定齿环、传动齿块,所述压帽为圆柱体,压帽下端设有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固定齿环内具有竖向通腔,固定齿环下端腔口口沿设有斜齿,所述传动齿块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传动齿块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口沿设有外围斜齿,凹孔内设有内部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下端与传动齿块上端通过斜齿啮合连接,所述压帽嵌入固定齿环通腔内,压帽下端伸入传动齿块凹孔中并与凹孔内的内部斜齿啮合连接,机架顶部还沿竖向安装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机架顶部相对转动及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杆上端同轴顶套于转动齿块内,传动齿块与机架之间的第一传动杆上同轴固定有上压盘,所述上压盘与机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套在第一传动杆外的弹簧,第一传动杆下端伸入机架中,且第一传动杆下端同轴固定有下压盘,所述机架内设有多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为中间拐弯的角形杠杆,第二传动杆两个杆臂长度不同,每个第二传动杆的拐弯处分别通过角形杠杆支座转动安装在机架内底部,且多个第二传动杆在机架底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每个第二传动杆短臂端分别与下压盘抵紧接触,每个第二传动杆长臂端分别从机架伸出,且每个第二传动杆长臂端分别向上铰接有第三传动杆,每个第三传动杆上端分别向上铰接有定位圆柱。所述的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固定齿环、转动齿块、第一传动杆组成均为非标准机构,为使相互正常配合且提供足够强度,可适当调整大小。所述的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通过上、下双压盘结构,提供并传递压力和回复力。所述的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通过短臂端与下压盘相接触,第二传动杆通过长臂端与第三传动杆相铰接,以获得较大传动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顶销式伸缩机构工作原理设计而成的落料小车定位机构,使落料小车和已加工料相对位置实现准确定位。该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率,应用方便,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拆装方便。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采用手动的方式,通过按压或再次按压,可以完成落料小车的定位和解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解决了落料小车无法精确定位的问题,机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满足大部分需要定位但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2)在同等条件下,本机构使用的顶销式伸缩机构极大的增强了可实用性、定位精确性、稳定性等一系列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落料小车定位机构正常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顶销式伸缩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包括机架7,还包括设置在机架7上方的压帽1、固定齿环2、传动齿块3,压帽1为圆柱体,压帽1下端设有斜齿,固定齿环2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固定齿环2内具有竖向通腔,固定齿环2下端腔口口沿设有斜齿,传动齿块3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传动齿块3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口沿设有外围斜齿,凹孔内设有内部斜齿,固定齿环2下端与传动齿块3上端通过斜齿啮合连接,压帽1嵌入固定齿环2通腔内,压帽1下端伸入传动齿块3凹孔中并与凹孔内的内部斜齿啮合连接,机架7顶部还沿竖向安装有第一传动杆4,第一传动杆4与机架7顶部相对转动及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杆4上端同轴顶套于转动齿块3内,传动齿块3与机架7之间的第一传动杆4上同轴固定有上压盘12,上压盘12与机架7顶部之间连接有套在第一传动杆4外的弹簧5,第一传动杆4下端伸入机架7中,且第一传动杆4下端同轴固定有下压盘6,机架7内设有多组第二传动杆8,第二传动杆8为中间拐弯的角形杠杆,第二传动杆8两个杆臂长度不同,每个第二传动杆8的拐弯处分别通过角形杠杆支座11转动安装在机架7内底部,且多个第二传动杆8在机架7底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每个第二传动杆8短臂端分别与下压盘抵紧接触,每个第二传动杆8长臂端分别从机架7伸出,且每个第二传动杆8长臂端分别向上铰接有第三传动杆9,每个第三传动杆9上端分别向上铰接有定位圆柱10。压帽1、固定齿环2、转动齿块3、第一传动杆4组成均为非标准机构,为使相互正常配合且提供足够强度,可适当调整大小。第一传动杆4通过上、下双压盘12、6结构,提供并传递压力和回复力。第二传动杆8通过短臂端与下压盘6相接触,第二传动杆8通过长臂端与第三传动杆9相铰接,以获得较大传动比。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其包括压帽1、固定齿环2、转动齿块3、第一传动杆4、一弹簧5、机架7、第二传动杆8、第三传动杆9、定位圆柱10等。压帽1嵌于固定齿环2中,可活动;转动齿块3外围斜齿啮于固定齿环而内部斜齿与压帽1啮合,第一传动杆4直接顶套于转动齿块3或固套一套环后顶套于转动齿块3,第一传动杆4套上弹簧5为缩回时提供回复力,第一传动杆4穿过机架7限制力传递方向,第一传动杆压盘6与第二传动杆(角形杠杆)8短臂端接触并传递力,第二传动杆(角形杠杆)8 拐弯处与角形杠杆支座11通过螺母连接,第二传动杆(角形杠杆)8长臂端与第三传动杆9连接并传递力,第三传动杆9与定位圆柱10连接并传递力,定位圆柱10垂直于小车运动平面。定位圆柱10伸缩至位于已加工料预定落料位置与小车对接装置形成的空间内, 完成对小车的位置的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的较佳实施例中,顶销式伸缩机构中压帽1、固定齿环2、转动齿块3、第一传动杆4组成均为非标准机构结构,为使相互正常配合并提供足够的强度,可适当调整大小。在本专利技术中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杠4通过其上、下双压盘12、6结构,提供并传递压力和回复力。在本专利技术中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杆(角形杠杆)8与下压盘6相接触端较短,与第三传动杆9相连端较长,获得较大传动比。使用时,按下压帽1(提供推动力)或弹簧5弹力(提供回复力),使杆中的两个转轮(固定齿环2、转动齿块3)外围斜齿在轴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趋势,从而产生相对转动趋势。进一步地,随着两个转轮(固定齿环2、转动齿块3)在力的作用下沿缸筒上的直导轨向下位移直到转动齿块移出导轨时,转动齿块3相对固定齿环2与导轨发生了实际转动。进一步地,使其斜齿缺口嵌于导轨端部,将定位圆柱10上升一段距离,实现定位圆柱10的外伸。进一步地,当需要移动小车,转动齿块3转动一个角度后,缸筒上的导轨又能重新穿入其槽中。进一步地,使得转动齿块3上升一段位移,实现定位圆柱10的缩进,使小车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压帽、固定齿环、传动齿块,所述压帽为圆柱体,压帽下端设有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固定齿环内具有竖向通腔,固定齿环下端腔口口沿设有斜齿,所述传动齿块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传动齿块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口沿设有外围斜齿,凹孔内设有内部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下端与传动齿块上端通过斜齿啮合连接,所述压帽嵌入固定齿环通腔内,压帽下端伸入传动齿块凹孔中并与凹孔内的内部斜齿啮合连接,机架顶部还沿竖向安装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机架顶部相对转动及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杆上端同轴顶套于转动齿块内,传动齿块与机架之间的第一传动杆上同轴固定有上压盘,所述上压盘与机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套在第一传动杆外的弹簧,第一传动杆下端伸入机架中,且第一传动杆下端同轴固定有下压盘,所述机架内设有多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为中间拐弯的角形杠杆,第二传动杆两个杆臂长度不同,每个第二传动杆的拐弯处分别通过角形杠杆支座转动安装在机架内底部,且多个第二传动杆在机架底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每个第二传动杆短臂端分别与下压盘抵紧接触,每个第二传动杆长臂端分别从机架伸出,且每个第二传动杆长臂端分别向上铰接有第三传动杆,每个第三传动杆上端分别向上铰接有定位圆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落料小车的定位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压帽、固定齿环、传动齿块,所述压帽为圆柱体,压帽下端设有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固定齿环内具有竖向通腔,固定齿环下端腔口口沿设有斜齿,所述传动齿块为中心轴竖向的圆柱体,传动齿块上端设有凹孔,凹孔口沿设有外围斜齿,凹孔内设有内部斜齿,所述固定齿环下端与传动齿块上端通过斜齿啮合连接,所述压帽嵌入固定齿环通腔内,压帽下端伸入传动齿块凹孔中并与凹孔内的内部斜齿啮合连接,机架顶部还沿竖向安装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机架顶部相对转动及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杆上端同轴顶套于转动齿块内,传动齿块与机架之间的第一传动杆上同轴固定有上压盘,所述上压盘与机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套在第一传动杆外的弹簧,第一传动杆下端伸入机架中,且第一传动杆下端同轴固定有下压盘,所述机架内设有多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洪超刘灿邹聪聪史一泽黄秉舜毕翔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