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有伟专利>正文

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4942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属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储水装置、制冷装置、水网系统和热交换装置;所述水网系统与储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水阀连通的旁支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液体增压装置,将储水装置内水,通过第三出水管导入热交换装置,经过热交换后的水从第四回水管流入储水装置;这样实现了将制冷装置浪费的热能通过热交换装置后,将其热能充分利用,将储水装置内的水的温度提升,能够满足一家人洗澡的需要;这样能够帮助制冷装置散热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多余的热能来将储水装置的水加热,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节能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民用产品。箱体内有压缩机、制冰机用以结冰的柜或箱,带有制冷装置的储藏箱。在冰箱制冷的过程中,冷凝器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能,而这个热能一般都浪费在空气中,尤其是夏天,室温温度高,冰箱需要更多的制冷,同样的冷凝器也也需要散出更多的热能在空气中,不仅白白的浪费掉,也增加了室内的温度。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电热水器需要用大量的电能对水进行升温,这样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热水洗澡的需要。一般家庭中都有冰箱和电热水器;需要将冰箱浪费的热能与电热水器需要热能进行传递,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热能浪费和电热水器耗电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冷装置的热能白白浪费不能充分利用、电热水器烧
水耗能过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包括:储水装置、制冷装置、水网系统和热交换装置;所述水网系统与储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水阀连通的旁支出水管;在所述水阀上设置有连接储水装置的第二出水管;在所述储水装置上设置有连接热交换装置的第三出水管,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回水管,所述第四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分别于制冷装置连接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在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增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盘管、第二盘管和第三盘管;所述第三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水管和第四回水管;所述第二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凝管和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三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四回水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盘管套在所述第一盘管外,所述第三盘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盘管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盘管位于所述第二盘管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第二盘管位于所述第三盘管形成的空腔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水管;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在热交换器与储水装置之间的第二出水管上;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水阀之间的第二出水管上。进一步地,所述水温传感器与压缩机相连,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热交换器通过交换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一端通过交换管连接有蒸发器;所述蒸
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循环管,所述第五循环管一端连接在水温传感器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二出水管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相连。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五循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体增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装置为电热水器、厨房宝中一种或几种,所述制冷装置为冰箱、空调、冰柜中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通过第一液体增压装置,将储水装置内水,通过第三出水管导入热交换装置,经过热交换后的水从第四回水管流入储水装置;这样实现了将制冷装置浪费的热能通过热交换装置后,将其热能充分利用,将储水装置内的水的温度提升;制冷装置能够将储水装置内60升的水,加热到40℃以上,能够满足一家人洗澡的需要;这样能够帮助制冷装置散热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多余的热能来将储水装置的水加热,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热交换装置的盘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水装置; 2-水阀; 3-第一进水管;4-旁支出水管; 5-第二出水管; 6-第二冷凝管;7-制冷装置; 8-第一冷凝管; 9-第三出水管;10-第一液体增压装置; 11-第四回水管; 12-热交换装置;13-水温传感器; 14-热交换器; 15-水流传感器;16-第二液体增压装置; 17-电磁阀; 18-蒸发器;19-压缩机; 20-第三盘管; 21-第二盘管;22-第一盘管; 23-第一分支管; 24-第二分支管;25-第五循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的热交换装置的盘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7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包括:储水装置1、制冷装置7、水网系统和热交换装置12;水网系统与储水装置1通过第一进水管3连通,在第一进水管3上设置有水阀2连通的旁支出水管4;在水阀2上设置有连接储水装置1的第二出水管5;在储水装置1上设置有连接热交换装置12的第三出水管9,在热交换装置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回水管11,第四回水管11与第二出水管5相连;热交换器14上设置有分别于制冷装置7连接的第一冷凝管8和第二冷凝管6;在第三出水管9上设置有第一液体增压装置10。在本实施例中,水网系统为自来水管网系统,第一进水管3一端连接在自来水管网系统中,另一端接入储水装置1,这样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储水装置1中提供自来水。在第一进水管3上有旁支出水管4,旁支出水管4连接水阀2,即水龙头,为水龙头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装置、制冷装置、水网系统和热交换装置;所述水网系统与储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水阀连通的旁支出水管;在所述水阀上设置有连接储水装置的第二出水管;在所述储水装置上设置有连接热交换装置的第三出水管,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回水管,所述第四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分别于制冷装置连接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在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增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装置、制冷装置、水网系统和热交换装置;所述水网系统与储水装置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水阀连通的旁支出水管;在所述水阀上设置有连接储水装置的第二出水管;在所述储水装置上设置有连接热交换装置的第三出水管,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回水管,所述第四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分别于制冷装置连接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在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增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盘管、第二盘管和第三盘管;所述第三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水管和第四回水管;所述第二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冷凝管和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盘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三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四回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管套在所述第一盘管外,所述第三盘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盘管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热能利用至热水器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管位于所述第二盘管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第二盘管位于所述第三盘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伟吴鉴中吴伟珍
申请(专利权)人:吴有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