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7207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该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杆同一侧、并且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多个箍筋夹持件,所述箍筋夹持件包括两根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与所述主杆呈垂直设置。依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加工、安装方便的优点,以及能够有效控制梁柱节点处框架柱箍筋间距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相关工程考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中,梁柱节点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箍筋的绑扎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据统计全国历年来受地震影响而被破坏的建筑物中大多数是由于梁柱节点处的箍筋捆扎质量较差而导致的。因此,确保梁柱节点处的箍筋绑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确保箍筋捆扎质量的要点在于控制梁柱节点处框架柱和框架梁上的箍筋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安装方便,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包括:主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杆同一侧、并且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多个箍筋夹持件,所述箍筋夹持件包括两根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与所述主杆呈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两根夹持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箍筋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箍筋夹持件之间的间距与设计要求规定的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的箍筋间距对应。进一步地,供跨设于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的两根所述主杆相互配合使用,且所述主杆相互平行设置;两根所述主杆上的所述箍筋夹持件一一对应设置。更进一步地,两根所述主杆的端部设置固定杆。进一步地,供环绕布置于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的至少三根所述主杆相互配合使用,且所述主杆相互平行设置;至少三根所述主杆上的所述箍筋夹持件一一对应设置。更进一步地,相邻两根所述主杆的端部加设固定杆。又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是钢筋,所述钢筋焊接于所述主杆的端部。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和所述夹持杆是钢筋,所述夹持杆焊接于所述主杆。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的主要部件只包括主杆和箍筋夹持件两部分,其中箍筋夹持件也仅由两根夹持杆组成,这种简单的结构方便了施工人员的安装工作,节约了施工时间;而且,加工该装置的材料普通、耗材量小,这样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现场既简便又快速地完成加工工作。此外,设置在主杆上的箍筋夹持件能够有效控制梁柱节点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箍筋的间距,从而保证箍筋和框架柱或框架梁之间的捆扎质量;多根主杆相互配合使用,这多根主杆上的箍筋夹持件一一对应设置,框架柱或框架梁上的箍筋夹持于上述多根主杆上处于同一平面的多个箍筋夹持件中,避免了同一箍筋高低不一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箍筋和框架柱或框架梁之间的捆扎质量;设置于主杆端部的固定杆使配合使用的多根主杆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视图。图2是两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配合使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三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配合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三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安装于框架柱后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安装于框架柱后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主杆1和箍筋夹持件2两部分,多个箍筋夹持件2沿主杆1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并且处于主杆1的同一侧;其中箍筋夹持件2由两根垂直于主杆1的夹持杆3组成。由于箍筋夹持件2是按照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设计要求规定的箍筋间距布置的,故,使用时将上述箍筋依次搁置在箍筋夹持件2中,就可以达到控制箍筋间距的目的。综上,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的简单结构具有方便安装和节约安装时间的优点;而且,加工该装置的材料普通、耗材量小,这样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现场既简便又快速地完成加工工作。故,同时具备以上优点的本技术是一种较为经济的选择。优选地,两根夹持杆3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箍筋的直径。正常情况下,组成箍筋夹持件2的两根夹持杆3的间距应大于所要控制的箍筋的直径。更为优选地,其间距正好等于箍筋的直径,那么当箍筋嵌在箍筋夹持件2中时,上下两根夹持杆3紧贴着箍筋设置。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固定箍筋,避免箍筋受到意
外碰撞时脱离箍筋夹持件2的控制。当然,仅使用单个本技术的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对于箍筋间距的控制效果有限,往往会造成框架柱或者框架梁上同一箍筋四周高低不平的情况。为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同一框架柱或框架梁通常需要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这种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具体地,在梁柱节点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跨设两根主杆1,或者环绕布置至少三根主杆1。优选地,上述多根主杆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多根主杆1上的箍筋夹持件2一一对应设置。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以上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3,图2是两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配合使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三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配合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中两根主杆1的端部设置一根固定杆4;图3中相邻的两根主杆1的端部各设置一根固定杆4。图2和图3中的这种固定杆4使得多根主杆1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该固定杆4并不是在主杆1安装之前设置,而是在两根主杆1固定在框架柱或框架梁以后再添置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主杆1和夹持杆3都是钢筋,其中夹持杆3的长度相对于主杆1较短,两根平行设置的夹持杆3形成箍筋夹持件2,并且垂直焊接在主杆1上。由于钢筋这种材料在施工现场十分普遍,而且焊接的固定方式也十分简单,故,施工人员可以在现场进行加工制造,极大地节约了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接下来,以三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安装在框架柱上的情况为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本实施例中的主杆1、夹持杆3以及固定杆4都是钢筋。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参考图3,由图3可知,本实施例中的三根主杆1相互平行设置,并且长度相同,通过相邻两根主杆1顶端设置的固定杆4成为一个整体框架;三根主杆1上设置相同数量的箍筋夹持件2,并保证三根主杆1上的箍筋夹持件2一一
对应设置,这样就构成了多个处于不同高度的箍筋夹持系统,该箍筋夹持系统由三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箍筋夹持件2组成。本实施例实施时,参考图4和图5,图4是三个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安装于框架柱后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安装于框架柱后的局部视图。由图5所示,三根主杆1环绕布置在框架柱的周围,将需控制间距的箍筋5搁置在不同高度的箍筋夹持件2中,再通过钢丝固定。最后,参考图4,在相邻的两根主杆1的顶端焊接固定杆4,从而使三根主杆1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杆同一侧、并且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多个箍筋夹持件,所述箍筋夹持件包括两根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与所述主杆呈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杆同一侧、并且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间距布置的多个箍筋夹持件,所述箍筋夹持件包括两根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与所述主杆呈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夹持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箍筋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箍筋夹持件之间的间距与设计要求规定的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的箍筋间距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处箍筋间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供跨设于梁柱节点处框架梁或框架柱上的两根所述主杆相互配合使用,且所述主杆相互平行设置;两根所述主杆上的所述箍筋夹持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有为亓立刚王岩峰崔爱珍王东于合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