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6441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8:34
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含:间隔相对且可透光的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位于该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一离子导体层、一电致变色层与一离子储存层,及一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隔开的绝缘胶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使该第一基板表面局部露出的镂空孔。通过上述创新的膜层结构,使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可以互相对应地叠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后的整体体积以及后续应用产品的整体体积小,而且组装上相当方便并能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含:间隔相对且可透光的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一位于该第一基板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位于该第二基板表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一离子导体层、一电致变色层与一离子储存层,及一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隔开的绝缘胶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使该第一基板表面局部露出的镂空孔。通过上述创新的膜层结构,使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可以互相对应地叠置,本专利技术组装后的整体体积以及后续应用产品的整体体积小,而且组装上相当方便并能降低产品成本。【专利说明】电致变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车子的后视镜、工业用眼镜、军用眼镜、大楼窗户等处的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电致变色镜片,可应用于车子的后视镜、工业用眼镜、大楼的节能智能窗等处。以车子的后视镜为例,电致变色镜片可以快速地改变镜片颜色,具有防眩光优点。参阅图1,一般电致变色镜片的结构,主要包含二前后相对的玻璃基板U,以及二分别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11的一相向表面上且图未示的透明导电层,另外于所述透明导电层间还设有图未不的一电致变色层、一电解质层及一离子储存层。参阅图2,图2的俯视不意图用于不意该电致变色镜片内的元件相对关系,主要包含一位于中央区块的变色区13、一围绕在该变色区13周围的框胶14,以及二个分别由上述透明导电层所形成的电极15。参阅图1、2,由于电极15的配置位置会影响变色位置与效果,已知电致变色镜片是将该两电极15错开地设置于镜片两侧(如图2),可以使镜片自所述电极15的设置处逐渐朝镜片中心部位变色,使变色较为均匀。相对应地,所述玻璃基板11必须错开一段距离后再叠合组装,如此也可使位于所述玻璃基板11上的透明导电层电极15露出,使电极15方便与外部导线接触连接。但上述将玻璃基板11错开的组装方式,却会导致电致变色镜片组装后的整体体积变大。并且因为所述玻璃基板11错开后,每一玻璃基板11会有一区块111未与另一玻璃基板11对齐而外露,因此会于所述区块111上分别设置一防护件12,所述防护件12用于防止所述区块111边缘露出而刮伤人。但因为设置所述防护件12较不美观,因此将该电致变色镜片与一壳体组装成一后视镜时,该壳体不能仅沿着该电致变色镜片的边缘组装,而必须加大设计使该壳体有局部可遮盖住所述防护件12,如此一来则造成组装上的不便利及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创新、体积小、于组装时较方便的电致变色装置。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个可透光且具有一个第一披覆面的第一基板、一个与该第一基板间隔相对且可透光的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一披覆面的第二披覆面,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第一披覆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个位于该第二披覆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一个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离子导体层、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间的电致变色层、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离子储存层,及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该电致变色层与该离子储存层周围,且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绝缘胶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使该第一披覆面局部露出的镂空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第一区,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区周围的第一周边区,该镂空孔位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一周边区间;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区的第二区,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二区周围且对应该第一周边区的第二周边区,该离子导体层、该电致变色层与该离子储存层对应地位于该第一区与该第二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该镂空孔包括二个平行且间隔相对的第一孔部,以及一个横向延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孔部间的第二孔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周边区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周边区表面的第二导电层,该绝缘胶层还位于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间,以将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隔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创新的膜层结构,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变色均匀的效果,且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可以互相对应地叠置,故本专利技术组装后的整体体积以及后续应用产品的整体体积小,而且组装上相当方便并能降低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已知的电致变色镜片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该电致变色镜片内部的元件俯视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各膜层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图5是沿图4的5-5线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4、5,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基板21、一可透光的第二基板22、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4、一离子导体层25、一电致变色层26、一离子储存层27、一第一导电层28、一第二导电层29,以及一绝缘胶层30。该第一基板21具有一第一披覆面211,以及一位于周缘的第一边缘212。该第二基板22与该第一基板21上下间隔相对,并具有一朝向该第一披覆面211的第二披覆面221,以及一位于周缘并与该第一边缘212对齐重合的第二边缘222。该第一基板21与该第二基板22皆可为例如玻璃、塑胶等可透光的基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其他具有导电性的可透光薄膜。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位于该第一披覆面211上,并具有一镂空孔230,使该第一披覆面211的局部不被遮住而露出。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3包括一第一区231,以及一四边围绕地位于该第一区231周围的第一周边区232。该第一区231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装置的中央部位,也就是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变色区域。该镂空孔230位于该第一区231与该第一周边区232间。该镂空孔230为U字型,并包括二平行且间隔相对的第一孔部233,以及一横向延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孔部233间的第二孔部234。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其他具有导电性的可透光薄膜。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呈整面披覆地位于该第二披覆面221。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区231的第二区241,以及一位于该第二区241周围且对应该第一周边区232的第二周边区242。该离子导体层25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间。该离子导体层25可以使用电解质材料,例如过氯酸锂导电溶液或固体电解质。该电致变色层26位于该离子导体层25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间。该电致变色层26使用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材料能级改变,进而能改变颜色。该电致变色层26可以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无机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具体可以为W03、V205等。有机材料例如紫精(V1logen)。该离子储存层27位于该离子导体层25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4间,可在该电致变色层2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储存相对应的反向离子,保持本专利技术整体电荷平衡。该离子储存层27的材料例如N1。更进一步地,该离子储存层27也可以使用可变色材料,并与该电致变色层26的颜色产生互补或加成的效果。该离子储存层27、该离子导体层25、该电致变色层26皆对应地位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个可透光且具有一个第一披覆面的第一基板、一个与该第一基板间隔相对且可透光的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一披覆面的第二披覆面,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第一披覆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个位于该第二披覆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一个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离子导体层、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间的电致变色层、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离子储存层,及一个位于该离子导体层、该电致变色层与该离子储存层周围,且位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的绝缘胶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具有一个使该第一披覆面局部露出的镂空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崇成刘成浩锺仪文
申请(专利权)人:泰特博智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