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悬推拉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739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门框架和设于移门框架内的推拉门扇以及设于移门框架两侧且与移门框架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所述移门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所述推拉门扇通过移门轨道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内水平移动,通过在移门两侧设置双悬窗,借助双悬窗上下两端的纱网以及与纱网呈交叉状布置的上窗扇和下窗扇配合使用,使上、下部的纱网不仅有效隔绝蚊虫飞入,而且还分别形成进气和排污循环通口并通过上窗扇和下窗扇调节开启的大小,使推拉移门在保持平开门本身防盗等特性外,关门时还可以保障空气流通、便于观光风景以及阻隔蚊虫骚扰,实现一门多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门窗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阳台的双悬推拉移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推拉移门都只具备普通移门的特性,通常关门后通风和观光效果变得较差,尤其是在关门的状态下通风效果会变得很差,无法实现一门多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悬推拉移门,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的平开门功能局限性较大,缺乏良好的通风和观光功能的问题,即使在关门状态下也可以有效保障通风和防盗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门框架和设于移门框架内的推拉门扇以及设于移门框架两侧且与移门框架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所述移门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所述推拉门扇通过移门轨道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内水平移动。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双悬窗包括窗框架和设在窗框架内的上窗扇、下窗扇和纱网,所述的窗框架内侧端壁设有导向装置,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的外侧端通过导向装置与窗框架内侧端壁构成滑动式固定结构;所述的窗框架的端部内置有平衡滑轮装置,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的两侧端分别与平衡滑轮装置相连,并通过平衡滑轮装置可以在窗框架内来回移动;所述的纱网分别设于窗框架内的两端且与上窗扇及下窗扇的位置相错开。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平衡滑轮装置包括定滑轮和绕在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窗扇、和下窗扇的侧端,使上窗扇和下窗扇之间构成平衡滑动式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窗框架内侧壁设有与纱网相对应的连接凹槽,所述纱网的端部设于连接凹槽内,通过螺纹或者锁具连接锁紧,构成可拆卸式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向装置为弹簧轮,所述的弹簧轮采用夹紧式安装固定结构。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纱网为金刚网或其他网状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移门两侧设置双悬窗,借助双悬窗上下两端的纱网以及与纱网呈交叉状布置的上窗扇和下窗扇配合使用,使上、下部的纱网不仅有效隔绝蚊虫飞入,而且还分别形成进气和排污循环通口并通过上窗扇和下窗扇调节开启的大小,中间部分视野广,无障碍,通过上述,可以使推拉移门在保持平开门本身防盗等特性外,关门时还可以保障空气流通、便于观光风景以及阻隔蚊虫骚扰的效果,开门过人,关门也可以上下通风,实现一门多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断面图。图3是本技术推拉移门部分的结构断面图。图4是本技术双悬窗横向部分的结构断面图。图5是本技术双悬窗纵向部分的结构断面图。图6是本技术平衡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平衡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下双悬窗和推拉移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门框架,2.推拉门扇,3.双悬窗,4.窗框架,5.连接凹槽,6.上窗扇,7.下窗扇,8.纱网,9.导向装置,10.弹簧轮,11.平衡滑轮装置,12.定滑轮,13.钢丝绳,14.移门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双悬推拉移门,包括移门框架I和设于移门框架I内的推拉门扇2以及设于移门框架I两侧且与移门框架I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3。所述移门框架I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14,所述推拉门扇2通过移门轨道14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I内水平移动;借助双悬窗3上下两端的纱网8以及与纱网8呈交叉状布置的上窗扇7和下窗扇8配合使用,使上、下部的纱网8不仅有效隔绝蚊虫飞入,而且还分别形成进气和排污循环通口并通过上窗扇6和下窗扇7调节开启的大小,中间部分视野广,无障碍,通过上述,可以使推拉移门在保持平开门本身防盗等特性外,关门时还可以保障空气流通、便于观光风景以及阻隔蚊虫骚扰的效果。如图8所示,推拉门扇2打开时供人通过,即使推拉门扇2关闭也可通过双悬窗3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通风。如图4-5所不,所述的双悬窗3包括窗框架4和设在窗框架4内的上窗扇6、下窗扇7和纱网8,所述的窗框架4内侧端壁设有导向装置9,所述上窗扇6和下窗扇7的外侧端通过导向装置9与窗框架4内侧端壁构成滑动式固定结构;所述的窗框架4的端部内置有平衡滑轮装置U,所述上窗扇6和下窗扇7的两侧端分别与平衡滑轮装置11相连,并通过平衡滑轮装置11可以在窗框架4内来回移动;所述的纱网8分别设于窗框架4内的两端且与上窗扇6及下窗扇7的位置相错开。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稳定性以及实现可拆卸目的,所述的窗框架4内侧壁设有与纱网8相对应的连接凹槽5,所述纱网8的端部设于连接凹槽5内,通过螺纹或者锁具连接锁紧,构成可拆卸式结构,方便更换和维护,为了适应各种场地环境的需要,纱网8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刚网或其他所需强度的各种网状材料。如图6-7所示,平衡滑轮装置11包括定滑轮12和绕在定滑轮12上的钢丝绳13,所述的钢丝绳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窗扇6、和下窗扇7的侧端,使上窗扇6和下窗扇7之间构成平衡滑动式结构。如图4所示,导向装置9为弹簧轮10,该弹簧轮10可以通过弹簧自行调节和校正,弹簧轮10采用夹紧式的固定安装结构,而且无需打孔,安装工作将变得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门框架和设于移门框架内的推拉门扇以及设于移门框架两侧且与移门框架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 所述移门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所述推拉门扇通过移门轨道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内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悬窗包括窗框架和设在窗框架内的上窗扇、下窗扇和纱网,所述的窗框架内侧端壁设有导向装置,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的外侧端通过导向装置与窗框架内侧端壁构成滑动式固定结构;所述的窗框架的端部内置有平衡滑轮装置,所述上窗扇和下窗扇的两侧端分别与平衡滑轮装置相连,并通过平衡滑轮装置可以在窗框架内来回移动;所述的纱网分别设于窗框架内的两端且与上窗扇及下窗扇的位置相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滑轮装置包括定滑轮和绕在定滑轮上的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窗扇、和下窗扇的侧端,使上窗扇和下窗扇之间构成平衡滑动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架内侧壁设有与纱网相对应的连接凹槽,所述纱网的端部设于连接凹槽内,通过螺纹或者锁具连接锁紧,构成可拆卸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装置为弹簧轮,所述的弹簧轮采用夹紧式安装固定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网为金刚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门框架和设于移门框架内的推拉门扇以及设于移门框架两侧且与移门框架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所述移门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所述推拉门扇通过移门轨道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内水平移动,通过在移门两侧设置双悬窗,借助双悬窗上下两端的纱网以及与纱网呈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悬推拉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门框架和设于移门框架内的推拉门扇以及设于移门框架两侧且与移门框架呈交错状设置的双悬窗;所述移门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移门轨道,所述推拉门扇通过移门轨道夹持固定并可在移门框架内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常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艾臣智能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