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接式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672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接式线夹,其包括外夹线套,外夹线套具有自上而下且前后贯通的长槽从而使长槽两侧的外夹线套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两夹臂的内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自其内表面向内凹进的沉槽,所述外线夹套中设有位于长槽中的内线夹芯,内线夹芯上对应夹臂内表面的侧壁的表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其所对应的夹臂靠近的斜坡面,从而使内线夹芯与夹臂之间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变窄的线缆通道,所述内线夹芯与外夹线套之间通过穿过内线夹芯、凹槽和外夹线套的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十分方便,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松动和线夹滑动、线缆夹持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接式线夹
技术介绍
线夹是用于线缆的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传统并沟线夹采用铁质材料,铁为导磁体,容易产生涡流现象,造成能量损耗。现有的大部分线夹采用铝合金制成,其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光缆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现有的线夹大多采用对扣式结构,即设置上下对应的两块线夹板,两线夹板上对应设置两个沉槽,两块线夹板上对应的沉槽共同组成一条线缆通道,两条线缆分别放置在线缆通道中,通过螺栓将两个线夹板压紧即可实现线缆的夹持。这种线夹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线缆夹持过程中,螺栓受压大以及通过两线夹板的对压进行线缆夹持,对压线板的机械强度要求高,从而造成机械强度差、易松动的现象;其次,这种对压式线缆夹持,其有效承压接触面积小,因而容易出现夹持松动或线夹滑移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不易松动且线缆夹持效果好的压接式线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压接式线夹包括外夹线套,其结构特点是:外夹线套具有自上而下且前后贯通的长槽从而使长槽两侧的外夹线套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两夹臂的内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自其内表面向内凹进的沉槽,所述外线夹套中设有位于长槽中的内线夹芯,内线夹芯上对应夹臂内表面的侧壁的表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其所对应的夹臂靠近的斜坡面,从而使内线夹芯的侧壁与夹臂的内表面之间随着内线夹芯向长槽中的伸入逐渐变窄,所述内线夹芯与外夹线套之间通过穿过内线夹芯、凹槽和外夹线套的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将两条并行的线缆设置在长槽中,且线缆沉入夹臂的沉槽中,将内线夹芯伸入上述长槽中,内线夹芯上对应夹臂内表面的侧壁与沉槽配合将线缆夹持,随着螺栓的旋紧,斜坡面与沉槽的槽底逐渐挤压线缆,从而完成线缆的牢固夹持,在整个线缆的夹持过程中,安装十分方便,内线夹芯的伸入过程中,两条线缆承受横向的挤压力且受力均匀,应力相互抵消,增强了整个结构强度,夹持完成后螺栓的受力减小,避免出现因螺栓失效造成易松动的现象,并且这种沉槽与斜面配合挤压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线缆与线夹之间的承压接触面积和挤压力,不会出现线夹打滑现象,大大提高了线缆夹持可靠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线夹芯的顶部设有供螺栓头部嵌入的槽孔,所述螺栓穿过外夹线套后的下伸段上螺接有螺母,当内线夹芯伸入时,螺栓头部被槽孔定位,只需要扳手旋拧螺母中即可实现内线夹芯的伸入,安装十分方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坡面包括自内线夹芯的底部向上延伸的直线倾斜面和自直线倾斜面顶部延伸至内线夹芯顶部的弧形斜面,弧形斜面的设置可使内线夹芯的上部与夹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起到防止线缆脱出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槽的槽底上设有防滑纹或防滑凸点;所述防滑纹纵向延伸且间隔设置多条,可以增加夹持时夹臂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避免线夹滑动的现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夹线套由经过热处理后具有弹性的铝合金制成且两夹臂之间的空间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变宽的梯形容纳腔,外线夹套采用具有弹性的铝合金制成后,在线缆的热循环过程中,使整个线夹在夹持过程中对线缆保持一定的压力,最大限度的增强了线夹的夹持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槽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且该半圆形的中心点位于所述沉槽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线缆与夹臂之间的承压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夹持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线夹套的长槽的槽底上设有供内线夹芯底部插入的凹槽,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外线夹套的高度,从而节省材料和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十分方便,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松动和线夹滑动、线缆夹持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外夹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内线夹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接式线夹,为方便描述,以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该线夹的纵向,也就是说,线缆穿过的方向为其纵向,图1中线缆10采用虚线表示,该压接式线夹包括外夹线套1,外夹线套I由经过热处理后具有弹性的铝合金制成,该铝合金的具体材质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经过热处理的工艺也为现有技术,外夹线套I具有自上而下且前后贯通的长槽从而使长槽两侧的外夹线套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11,两夹臂11的内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自其内表面向内凹进的沉槽12,所述外线夹套I中设有位于长槽中的内线夹芯2,内线夹芯2上对应夹臂11内表面的侧壁的表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其所对应的夹臂靠近的斜坡面,从而使内线夹芯2的侧壁与夹臂11的内表面之间随着内线夹芯2向长槽中的伸入逐渐变窄,所述外线夹套I的长槽的槽底上设有供内线夹芯2底部插入的凹槽13,所述内线夹芯2与外夹线套I之间通过穿过内线夹芯、凹槽和外夹线套I的螺栓3连接。使用时,将两条并行的线缆10设置在长槽中,且线缆沉入夹臂11的沉槽12中,将内线夹芯2伸入上述长槽中,内线夹芯2上对应夹臂11内表面的侧壁与沉槽12配合将线缆夹持,随着螺栓的旋紧,内线夹芯2逐渐向长槽中伸入,内线夹芯2的侧壁与夹臂11的内表面之间逐渐变窄,斜坡面与沉槽的槽底逐渐挤压线缆,从而完成线缆的牢固夹持,在整个线缆的夹持过程中,安装十分方便,内线夹芯的伸入过程中,两条线缆承受横向的挤压力且受力均匀,应力相互抵消,增强了整个结构强度。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所述内线夹芯2的顶部设有供螺栓3头部嵌入的槽孔4,所述螺栓3穿过外夹线套I后的下伸段上螺接有螺母5,在本实施例中,槽孔4呈长条状,螺栓头部为正六方形,正六边形两对边的距离与长条槽孔的宽度一致,从而使螺栓3的头部嵌入槽孔后,螺栓3不会转动,安装时只需旋拧螺母即可,十分方便。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斜坡面包括自内线夹芯2的底部向上延伸的直线倾斜面21和自直线倾斜面顶部延伸至内线夹芯2顶部的弧形斜面22,该弧形斜面指的是该部位的纵剖截面呈弧形,如图7中所示的状态,该弧形斜面的上部比下部更靠向夹臂设置,两夹臂11之间的空间形成自下而上逐渐变宽的梯形容纳腔,如图5中所示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也就说,上述长槽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沉槽12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且该半圆形的中心点位于所述沉槽中,采用上述设置后,线缆截面的大部分位于沉槽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大线缆与沉槽的承压接触面积,并且沉槽12的槽底会对线缆起到倾斜向上的支撑,同时上述弧形斜面22会对线缆的上部起到限位压靠的作用,从而提高线夹对线缆的夹持。如图5和图6所示,沉槽12的槽底上设有防滑纹或防滑凸点,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槽底设置防滑纹,防滑纹纵向延伸且间隔设置多条,既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又可防止线夹滑移失效。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夹臂11的形状不同,当然可根据材料设计,设计不同形状的夹臂11.如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再一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式线夹,包括外夹线套(1),其特征是外夹线套(1)具有自上而下且前后贯通的长槽从而使长槽两侧的外夹线套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夹臂(11),两夹臂(11)的内表面上对应设置有自其内表面向内凹进的沉槽(12),所述外线夹套(1)中设有位于长槽中的内线夹芯(2),内线夹芯(2)上对应夹臂内表面的侧壁的表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其所对应的夹臂靠近的斜坡面,从而使内线夹芯(2)的侧壁与夹臂(11)的内表面之间随着内线夹芯(2)向长槽中的伸入逐渐变窄,所述内线夹芯(2)与外夹线套(1)之间通过穿过内线夹芯、凹槽和外夹线套(1)的螺栓(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才孙汇洋毕永亮王晓宁姚中望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鑫安金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