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续明专利>正文

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8966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19:39
一种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的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包括电瓶、拉伸发电装置、第一拉伸杆、底板、热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底板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固结在一起,电瓶布置在车体的底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的上端面与车体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第一拉伸发电装置铰接在一起,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固结在一起。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拉伸发电装置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加减速时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变为电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机构简单,适用于汽车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燃料或者以电池、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由发动机作动力的运输工具。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但不包括专供农业使用的机械。轿车是汽车的一种,轿车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一般轿车强调的是舒适性,以乘员为中心。而且是从经济性考虑出发,选择马力适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发动机。汽车上的用电设备比较多,传统的汽车发电是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这样不仅会消耗一部分发动机能量,而且在储电器电能不足的情况下很多用电设备无法使用。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电系统也需要不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在颠簸时,汽车会产生大量的重力势能,但是利用汽车减震装置把这些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还没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车体、前减震器、前车轴、车轮、后减震器、后车轴、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线束、排气管、电瓶、第一拉伸发电装置、第一拉伸杆、底板、热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拉伸体、第二拉伸杆、拉伸弹簧、第二拉伸发电装置,车体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后减震器的顶部分别与车体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后减震器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相连接,车轮布置在前车轴、后车轴上,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布置在车体的前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线束相连接,排气管的前端与发动机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的后端伸到车体的外部,底板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固结在一起,电瓶布置在车体的底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的上端面与车体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第一拉伸发电装置铰接在一起,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固结在一起,热电转换器布置在排气管的尾部,光电转换器布置在车体的顶部,拉伸体布置在车体的前部,第二拉伸发电装置布置在车体的前底部,第二拉伸杆两端分别与拉伸体、第二拉伸发电装置相连接,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伸体、第二拉伸发电装置相连接,电瓶、第一拉伸发电装置、电子控制单元、热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第二拉伸发电装置之间通过线束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前减震器、后减震器内部均带有高压弹簧,第一拉伸发电装置可以把第一拉伸杆的拉伸力转换为电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电瓶中,为汽车的各种电器提供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车体,2、前减震器,3、前车轴,4、车轮,5、后减震器,6、后车轴,7、发动机,8、电子控制单元,9、线束,10、排气管,11、电瓶,12、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3、第一拉伸杆,14、底板,15、热电转换器,16、光电转换器,17、拉伸体,18、第二拉伸杆,19、拉伸弹簧,20、第二拉伸发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车体1、前减震器2、前车轴3、车轮4、后减震器5、后车轴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兀8、线束9、排气管10、电瓶11、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第一拉伸杆13、底板14、热电转换器15、光电转换器16、拉伸体17、第二拉伸杆18、拉伸弹簧19、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车体1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顶部分别与车体1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相连接,车轮4布置在前车轴3、后车轴6上,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排气管10的前端与发动机7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10的后端伸到车体1的外部,底板14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固结在一起,电瓶11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的上端面与车体1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一端与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铰接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4固结在一起,热电转换器15布置在排气管10的尾部,光电转换器16布置在车体1的顶部,拉伸体17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布置在车体1的前底部,第二拉伸杆18两端分别与拉伸体17、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相连接,拉伸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拉伸体17、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相连接,电瓶11、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电子控制单元8、热电转换器15、光电转换器16、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当汽车在道路上上下颠簸时,车体1会上下移动,底板14会相对不动,从而使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第一拉伸杆1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第一拉伸杆13拉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内部的发电机构产生电能,从而实现汽车重力势能向电能的转换。通过热电转换器15,可以把发动机的排气余热转换为电能。通过光电转换器16,可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当汽车在加减速过程中,在拉伸弹簧19的作用下,拉伸体17、第二拉伸杆18会一起前后运动,从而使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产生电能。【主权项】1.一种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包括车体(1)、前减震器(2)、前车轴(3)、车轮(4)、后减震器(5)、后车轴(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线束(9)、排气管(10),车体(1)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顶部分别与车体(1)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相连接,车轮(4)布置在前车轴(3)、后车轴(6)上,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排气管(10)的前端与发动机(7)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10)的后端伸到车体(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瓶(11)、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第一拉伸杆(13)、底板(14)、热电转换器(15)、光电转换器(16)、拉伸体(17)、第二拉伸杆(18)、拉伸弹簧(19)、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底板(14)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固结在一起,电瓶(11)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的上端面与车体(1)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一端与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铰接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4)固结在一起,热电转换器(15)布置在排气管(10)的尾部,光电转换器(16)布置在车体(1)的顶部,拉伸体(17)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布置在车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包括车体(1)、前减震器(2)、前车轴(3)、车轮(4)、后减震器(5)、后车轴(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线束(9)、排气管(10),车体(1)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顶部分别与车体(1)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相连接,车轮(4)布置在前车轴(3)、后车轴(6)上,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排气管(10)的前端与发动机(7)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10)的后端伸到车体(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瓶(11)、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第一拉伸杆(13)、底板(14)、热电转换器(15)、光电转换器(16)、拉伸体(17)、第二拉伸杆(18)、拉伸弹簧(19)、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底板(14)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固结在一起,电瓶(11)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的上端面与车体(1)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一端与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铰接在一起,第一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4)固结在一起,热电转换器(15)布置在排气管(10)的尾部,光电转换器(16)布置在车体(1)的顶部,拉伸体(17)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布置在车体(1)的前底部,第二拉伸杆(18)两端分别与拉伸体(17)、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相连接,拉伸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拉伸体(17)、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相连接,电瓶(11)、第一拉伸发电装置(12)、电子控制单元(8)、热电转换器(15)、光电转换器(16)、第二拉伸发电装置(20)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续明
申请(专利权)人:宋续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