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0179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包括自救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自救装置包括“U”型固定夹、调节杆、同心固定盘、固定板、碰撞预警装置;所述“U”型固定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所述调节杆包括滑杆、弯折部、伸缩杆;所述同心固定盘包括圆盘本体、滑接块;所述固定板为矩形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均布有锥形尖头,所述固定板上端面靠近一侧边处设有一对带孔凸耳,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丝杆下端设有铰接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可拆卸的铰连接;所述碰撞预警装置设在所述伸缩杆上,所述碰撞预警装置包括触发装置、控制装置、声光报警装置、电源;使用时,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于不同型号的轮毂上,同侧前后轮同步转动,汽车脱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陷坑脱困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的专利技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要求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要求汽车的多功能性;但是当汽车行驶在沙漠中或者泥泞的土路上时,由于天气条件或者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汽车的轮胎经常会陷入沙坑或者土坑中,这时就无法驶离而被困;在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冰雪气候,路上积雪,地面湿滑,许多汽车都会遇到道路湿滑问题,经常会发生事故。现有技术已经存在许多汽车陷坑自救的装置,其原理也各个不同。主要有抬高车轮方法、绞缆方法、增加轮胎着地力的方法等。申请日2011.03.16,申请号201110062891.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单自由度汽车陷车自救装置,属于汽车零件产品设计与制造
它由支撑机构、液压千斤顶及底板组成;该装置安装在汽车前后轮胎之间的两侧车身上,其可将车辆沿垂直于地面方向顶起,为在陷泥的轮胎下垫入硬物或脱困板提供足够空间,从而实现车辆的陷车自救功能,该装置采用抬高车辆方法。申请日2011.06.11,申请号201120195130.7的专利绞缆式汽车陷车自救装置,包括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轮上设有一组绞缆绳件,每个绞缆绳件由绳环、绳段、绳钩连接构成,每个绞缆绳件从相应一个车轮轮毂的间隙处绕车轮橡胶胎缠绕一圈后由绳钩穿过绳环,一根牵拉缆绳挂在各绞缆绳件的绳钩上,牵拉缆绳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绞缆绳件的绳钩上,另一端与固定物相对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携带及使用都很方便,在汽车陷入泥泞或沙漠车轮打滑时,在汽车的一侧或两侧的驱动车轮上安装本装置,汽车缓慢前进或倒退,辅助人工保证牵拉缆绳落入绞缆绳件的绳钩内,该装置采用绞缆固定在固定物上的方法。申请日2015.05.25,申请号201520343081.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脱困器轮胎爪,包括内爪、外爪、防滑层、连接板;所述内爪与外爪为垂直圆弧角形结构,所述内爪与外爪通过卡条相互交错插接在防滑层下方的滑槽内,所述防滑层上方设置有横向设置有多条三角形防滑条,所述内爪的爪端部设置有二节,并通过滑槽和滑板的移动调整长度;所述外爪爪端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内爪爪端和外爪爪端部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二端设置有挂钩;该装置固定在陷坑轮胎上,增加轮胎固地力,从而增加其防滑特性。但是上述结构还存在一下问题:一、功能单一,只能适应单一的陷坑工况,具有局限性,无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脱困方法;二、并且现有技术仅仅针对陷坑轮进行操作,还没有能够实现同侧前后轮同步传动的方法。对于非四驱车辆来讲,如果能够使其主动轮、从动轮同步传动,其脱困能力将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能够通过固定板抬高方法、钢丝绳拉动方法、同侧前后轮同步驱动等方法实现汽车的陷坑自救,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并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安装于不同型号的轮毂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碰撞预警装置提前预警,避免本专利技术与汽车外壳发生剐蹭。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包括自救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其中,自救装置包括“U”型固定夹、调节杆、同心固定盘、固定板、碰撞预警装置。所述“U”型固定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杆、第一纵杆,所述第二夹臂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横杆、第二纵杆,所述第一横杆远端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开口处向内收缩成型为收紧口,所述第二横杆远端设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所述收紧口后插设入所述盲孔内,所述插杆远端设有与所述盲孔相适应的挡块,所述第一纵杆上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内可滑动的设有滑动螺母,所述第二纵杆上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内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滑动螺母相配合。所述调节杆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杆下方的滑杆、设在滑杆下端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臂方向弯折的弯折部、设在所述弯折部下端的伸缩杆。所述同心固定盘包括呈扁平圆柱体状的圆盘本体、设在圆盘本体圆形底面中部的滑接块,所述圆盘本体上还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在圆形底面上均布,所述插孔包括靠近滑接块一侧的细孔、同心设置在所述细孔远离所述滑接块一侧的粗孔,所述圆盘本体的圆周侧面上远离所述滑接块一侧成型有一圈线槽,所述线槽圆周表面周向均布有齿条,所述线槽远离所述滑接块的侧壁上设有一只线孔,所述滑接块上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固定板为矩形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均布有锥形尖头,所述固定板上端面靠近一侧边处设有一对带孔凸耳,远离所述弯折部的螺杆下端设有铰接孔,所述带孔凸耳、铰接孔之间设有螺栓副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可拆卸的铰连接。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螺母主要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横截面为外沿为圆角矩形,所述螺母本体一端成型有一圈凸沿,所述螺母本体远离所述凸沿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拆卸的设有卡簧。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旋转螺管、设在所述旋转螺管两端的旋向相反的螺孔、与两只螺孔分别配合的螺杆,所述旋转螺管中部还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圆盘本体轴向长度不小于50mm,所述细孔轴向长度不大于20m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四边均分别设有插筒,所述插筒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插筒内旋设有拉长杆。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装置固定在车轮上:步骤1.1:将螺杆从滑动螺母内旋出,将所述“U”型固定夹套在轮胎外沿上方靠后位置处,然后将螺杆依次贯穿第二腰型孔、轮毂上轮辐之间的空隙后再旋入所述滑动螺母内暂时固定,调节插杆在盲孔内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调节螺杆和滑动螺母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造型的轮毂。步骤1.2:以所述“U”型固定夹为支点转动所述调节杆,使所述调节杆下端位于轮胎前方位置,同时沿所述滑杆滑动所述同心固定盘,使得所述圆盘本体圆心与轮毂中心对齐,微调所述圆盘本体的角度,选择与所述插孔轴心对齐或大致对齐的轮毂固定螺孔,将轮毂固定螺孔上原有的固定螺栓拆下,并将该固定螺栓的螺杆部贯穿相应插孔后再次旋入该轮毂固定螺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头部卡在所述粗孔底部,完成固定,当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长度不够时,使用与该螺栓对应的加长后的螺栓代替。步骤1.3:旋紧螺杆使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紧紧固定在轮胎外沿上;步骤二,陷坑汽车利用自救装置脱困:步骤2.1,利用固定板进行脱困的方法:汽车主动轮陷入坑内时,按照步骤一所述的方法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主动轮上,需要将固定板与伸缩杆连接,将所述通孔内插入细长杆体,用手扶住固定板限制其转动,借助杠杆作用转动所述旋转螺管,所述螺杆从螺孔两端旋出,增加所述伸缩杆长度直至所述固定板抵接在地面上,发动汽车,驱动车轮转动,车轮转动带动所述调节杆转动,所述调节杆将所述汽车车轮抬起从而使汽车脱困。步骤2.2,利用绳索脱困的方法:按照步骤1所述的方法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主动轮上,将所述固定板从所述伸缩杆上取下,使用钢丝绳的近端穿过线孔然后打结固定,将钢丝绳在所述线槽上缠绕若干圈,然后将钢丝绳的远端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车辆上,发动汽车使主动轮转动,带动同心固定盘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自救装置: 包括“U”型固定夹(1)、调节杆(2)、同心固定盘(3)、固定板(4);所述“U”型固定夹(1)包括第一夹臂(11)、第二夹臂(12),所述第一夹臂(1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杆(11a)、第一纵杆(11b),所述第二夹臂(1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横杆(12a)、第二纵杆(12b),所述第一横杆(11a)远端设有盲孔(11c),所述盲孔(11c)开口处向内收缩成型为收紧口(11d),所述第二横杆(12a)远端设有插杆(12c),所述插杆(12c)贯穿所述收紧口(11d)后插设入所述盲孔(11c)内,所述插杆(12c)远端设有与所述盲孔(11c)相适应的挡块(12d),所述第一纵杆(11b)上设有第一腰型孔(13a),所述第一腰型孔(13a)内可滑动的设有滑动螺母(14),所述第二纵杆(12b)上设有第二腰型孔(13b),所述第二腰型孔(13b)内插设有螺杆(15),所述螺杆(15)与所述滑动螺母(14)相配合;所述调节杆(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杆(12b)下方的滑杆(21)、设在滑杆(21)下端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臂(1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22)、设在所述弯折部(22)下端的伸缩杆(23);所述同心固定盘(3)包括呈扁平圆柱体状的圆盘本体(31)、设在圆盘本体(31)圆形底面中部的滑接块(32),所述圆盘本体(31)上还设有插孔(33),所述插孔(33)在圆形底面上均布,所述插孔(33)包括靠近滑接块(32)一侧的细孔(33a)、同心设置在所述细孔(33a)远离所述滑接块(32)一侧的粗孔(33b),所述圆盘本体(31)的圆周侧面上远离所述滑接块(32)一侧成型有一圈线槽(34),所述线槽(34)圆周表面周向均布有齿条(34a),所述线槽(34)远离所述滑接块(32)的侧壁上设有一只线孔(34b),所述滑接块(32)上设有滑孔(32a),所述滑孔(32a)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21)上;所述固定板(4)为矩形板,所述固定板(4)下端面均布有锥形尖头(41),所述固定板(4)上端面靠近一侧边处设有一对带孔凸耳(42),远离所述弯折部(22)的丝杆(23)下端设有铰接孔(24),所述带孔凸耳(42)、铰接孔(24)之间设有螺栓副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调节杆(2)之间可拆卸的铰连接;所述滑动螺母(14)主要包括螺母本体(14a),所述螺母本体(14a)横截面为外沿为圆角矩形,所述螺母本体(14a)一端成型有一圈凸沿(14b),所述螺母本体(14a)远离所述凸沿(14b)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拆卸的设有卡簧(14c);所述固定板(4)四边均分别设有插筒(43),所述插筒(43)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插筒(43)内旋设有拉长杆(44);(2)使用所述自救装置使陷坑汽车轮胎 脱困:步骤一 首先,将装置固定在轮胎 上:步骤1.1:将螺杆(15)从滑动螺母(14)内旋出,将所述“U”型固定夹(1)套在轮胎外沿上方靠后位置处,然后将螺杆(15)依次贯穿第二腰型孔(13b)、轮毂上轮辐之间的空隙后再旋入所述滑动螺母(14)内暂时固定,调节插杆(12c)在盲孔(11c)内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纵杆(11b)与第二纵杆(12b)之间的距离,以便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调节螺杆(15)和滑动螺母(14)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造型的轮毂;步骤1.2:以所述“U”型固定夹(1)为支点转动所述调节杆(2),使所述调节杆(2)下端位于轮胎前方位置,同时沿所述滑杆(21)滑动所述同心固定盘(3),使得所述圆盘本体(31)圆心与轮毂中心对齐,微调所述圆盘本体(31)的角度,选择与所述插孔(33)轴心对齐或大致对齐的轮毂固定螺孔,将轮毂固定螺孔上原有的固定螺栓拆下,并将该固定螺栓的螺杆部贯穿相应插孔(33)后再次旋入该轮毂固定螺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头部卡在所述粗孔(33b)底部,完成固定,当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长度不够时,使用与该螺栓对应的加长后的螺栓代替;步骤1.3:旋紧螺杆(15)使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紧紧固定在轮胎外沿上;步骤二,  车轮驱动,陷坑汽车 脱困 :步骤2.1,利用固定板进行脱困的方法:汽车主动轮陷入坑内时,按照步骤一所述的方法将本专利技术固定在主动轮上,需要将固定板(4)与伸缩杆(23)连接,将所述通孔(23d)内插入螺丝刀等细长杆体,用手扶住固定板(4)限制其转动,借助杠杆作用转动所述圆形螺管(23a),所述丝杆(23c)从螺孔(23b)两端旋出,增加所述伸缩杆(23)长度直至所述固定板(4)抵接在地面上,发动汽车,驱动车轮转动,车轮转动带动所述调节杆(2)转动,所述调节杆(2)将所述汽车车轮抬起从而使汽车脱困;步骤2.2,利用绳索脱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胎陷坑自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1)自救装置:包括“U”型固定夹(1)、调节杆(2)、同心固定盘(3)、固定板(4);所述“U”型固定夹(1)包括第一夹臂(11)、第二夹臂(12),所述第一夹臂(1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杆(11a)、第一纵杆(11b),所述第二夹臂(1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横杆(12a)、第二纵杆(12b),所述第一横杆(11a)远端设有盲孔(11c),所述盲孔(11c)开口处向内收缩成型为收紧口(11d),所述第二横杆(12a)远端设有插杆(12c),所述插杆(12c)贯穿所述收紧口(11d)后插设入所述盲孔(11c)内,所述插杆(12c)远端设有与所述盲孔(11c)相适应的挡块(12d),所述第一纵杆(11b)上设有第一腰型孔(13a),所述第一腰型孔(13a)内可滑动的设有滑动螺母(14),所述第二纵杆(12b)上设有第二腰型孔(13b),所述第二腰型孔(13b)内插设有螺杆(15),所述螺杆(15)与所述滑动螺母(14)相配合;所述调节杆(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杆(12b)下方的滑杆(21)、设在滑杆(21)下端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臂(1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22)、设在所述弯折部(22)下端的伸缩杆(23);所述伸缩杆(23)包括旋转螺管(23a)、设在所述旋转螺管(23a)两端的旋向相反的螺孔(23b)、与两只螺孔(23b)分别配合的螺杆(23c),所述旋转螺管(23a)中部还设有通孔(23d);所述同心固定盘(3)包括呈扁平圆柱体状的圆盘本体(31)、设在圆盘本体(31)圆形底面中部的滑接块(32),所述圆盘本体(31)上还设有插孔(33),所述插孔(33)在圆形底面上均布,所述插孔(33)包括靠近滑接块(32)一侧的细孔(33a)、同心设置在所述细孔(33a)远离所述滑接块(32)一侧的粗孔(33b),所述圆盘本体(31)的圆周侧面上远离所述滑接块(32)一侧成型有一圈线槽(34),所述线槽(34)圆周表面周向均布有齿条(34a),所述线槽(34)远离所述滑接块(32)的侧壁上设有一只线孔(34b),所述滑接块(32)上设有滑孔(32a),所述滑孔(32a)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21)上;所述固定板(4)为矩形板,所述固定板(4)下端面均布有锥形尖头(41),所述固定板(4)上端面靠近一侧边处设有一对带孔凸耳(42),远离所述弯折部(22)的螺杆(23c)下端设有铰接孔(24),所述带孔凸耳(42)、铰接孔(24)之间设有螺栓副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板(4)与所述调节杆(2)之间可拆卸的铰连接;所述滑动螺母(14)主要包括螺母本体(14a),所述螺母本体(14a)横截面为外沿为圆角矩形,所述螺母本体(14a)一端成型有一圈凸沿(14b),所述螺母本体(14a)远离所述凸沿(14b)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拆卸的设有卡簧(14c);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温丽华焦丽娜荆宝平杨少华焦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平度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