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固体调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823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5:12
本实用涉及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包括移相触发电路,以及具有双向可控硅的可控硅斩波电路,控制输入信号经移相触发电路接至双向可控硅的门极,双向可控硅的两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负载端,可控硅斩波电路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桥,移相触发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连接至单向可控硅的门极,单向可控硅与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并接,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串入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负载端之间。由于双向可控硅的门极触发功率取自交流电源输入端,且前级电路输出的移相触发脉冲,通过单向可控硅的通断,并经整流桥耦合至双向可控硅的门极,双向可控硅的门极触发电路无需辅助电源;由于整流桥的全波整流,使得双向可控硅的周波移相角度在0~175度范围之间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
技术介绍
无源固体调压器的电路结构集移相触发电路、放大驱动电路、阻容吸收电路和单向或双向可控硅于一体,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变化,进而改变单向或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改变负载端电压,以调节输出功率。现有的无源固体调压器的缺陷在于:需要辅助电源,用以向移相触发电路提供功率,且辅助电源与交流电源输入应能保持同步,使得无源固体调压器的体积较为庞大,电路结构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电压调节范围宽,控制信号输入电路与功率输出电路相隔离的无源固体调压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包括移相触发电路,以及具有双向可控硅的可控硅斩波电路,控制输入信号经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接至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两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负载端,所述的可控硅斩波电路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桥,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连接至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单向可控硅与所述的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并接,所述的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串入所述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的负载端之间。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于:由于双向可控硅的门极触发功率取自交流电源输入端,且前级电路输出的移相触发脉冲,通过单向可控硅的通断,并经整流桥耦合至双向可控硅的门极,双向可控硅的门极触发电路无需额外的辅助电源,可减小体积,简化结构;另外,由于整流桥的全波整流,使得双向可控硅的周波移相角度在O?175度范围之间可调,调压范围广,效果理想。特别的,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信号反馈放大电路,所述的信号反馈放大电路包括光耦和第一三极管,启动电压连接端经限流、稳压与所述的光耦的输入端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的光耦的第一耦合输出端接至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至所述的光耦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的启动电压连接端。通过以上电路结构的设置,将光耦的第一耦合输出信号反馈至光耦的输入端,使得控制输入信号经历反馈、光电耦合的双重放大,满足后级电路的设计需求。特别的,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的控制输入信号经二极管、限流电阻、泄放电阻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的泄放电阻的两端与指示灯并接,所述的指示灯的正极端接出所述的启动电压连接端。通过以上电路结构的设置,当控制输入信号强度达到启动阈值时,指示灯方可点亮,后端电路启动运行。特别的,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包括触发器,所述的触发器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输出端,所述的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经降压电阻、稳压电路、分压电路接至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光親的第二親合输出端、RC电路、第一电阻以及所述的稳压电路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的RC电路中的电容与电阻的连接点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的触发器的输出端经第二电阻接至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门极。通过以上电路结构的设置,第三回路中RC电路的电容充放电形成锯齿波电压。当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大于第一输入端的电压时,触发器驱动单向可控硅导通;否则,单向可控硅关断;由单向可控硅将周期为180度的触发信号转换为后级的双向可控硅所需的导通角,电路结构简单,便于调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无源固体调压器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无源固体调压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包括移相触发电路,以及具有双向可控硅K2的可控硅斩波电路,控制输入信号IN1、IN2经移相触发电路接至双向可控硅K2的门极,双向可控硅K2的两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AC_IN和负载端AC_0UT,可控硅斩波电路包括单向可控硅K1、整流桥DD1,移相触发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连接至单向可控硅Kl的门极,单向可控硅Kl与整流桥DDl的直流输出端并接,整流桥DDl的交流输入端串入交流电源输入端AC_IN和负载端AC_0UT之间。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信号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反馈放大电路包括光耦Ul和第一三极管T3,启动电压连接端QD经限流、稳压与光耦Ul的输入端形成第一回路,光耦Ul的第一耦合输出端PDl接至第一三极管T3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至光耦Ul的输入端,第一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接至启动电压连接端QD。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启动电路,控制输入信号IN1、IN2经二极管D1、限流电阻R1、泄放电阻R3形成第二回路,泄放电阻R3的两端与指示灯D2并接,指示灯D2的正极端接出启动电压连接端QD。移相触发电路包括触发器,触发器包括第二三极管T2和第三三极管Tl,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出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VI,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Tl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出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V2,第三三极管Tl的发射极接出触发器的输出端Vo,整流桥DDl的直流输出端经降压电阻R10、稳压电路、分压电路接至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VI,光耦Ul的第二耦合输出端H)2、RC电路、第一电阻R13以及稳压电路形成第三回路,RC电路中的电容Cl与电阻R14的连接点接出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V2,触发器的输出端Vo经第二电阻R9接至单向可控硅Kl的门极。其中,稳压电路包括稳压管Wl,分压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7、分压电阻R8。【主权项】1.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包括移相触发电路,以及具有双向可控硅的可控硅斩波电路,控制输入信号经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接至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两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负载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硅斩波电路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桥,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连接至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单向可控硅与所述的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并接,所述的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串入所述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的负载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信号反馈放大电路,所述的信号反馈放大电路包括光耦和第一三极管,启动电压连接端经限流、稳压与所述的光耦的输入端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的光耦的第一耦合输出端接至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至所述的光耦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的启动电压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的控制输入信号经二极管、限流电阻、泄放电阻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的泄放电阻的两端与指示灯并接,所述的指示灯的正极端接出所述的启动电压连接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源固体调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包括触发器,所述的触发器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的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出所述的触发器的第二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源固体调压器,包括移相触发电路,以及具有双向可控硅的可控硅斩波电路,控制输入信号经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接至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双向可控硅的两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端和负载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硅斩波电路包括单向可控硅、整流桥,所述的移相触发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连接至所述的单向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的单向可控硅与所述的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并接,所述的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串入所述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的负载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彭春黄红兵席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欣大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