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6823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熊本牡蛎的左右壳白色遗传特性不同,右壳白色为隐形性状(可稳定遗传),左壳白色为显性性状(筛选纯合显性个体),根据其壳色遗传机制,结合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白壳色负相关原则,通过核心群体构建、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双白壳品系定向纯化等技术手段,获得稳定遗传的双白壳熊本牡蛎新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熊本牡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途径,也为熊本牡蛎养殖业提供新的良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技术中贝类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原产于东南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它喜欢生活在半咸水区域中偏咸水海域,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包括江苏南通),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熊本牡蛎虽然个体较小,但是味道鲜美,在美国其单个活体价格较高,为长牡蛎、美洲牡蛎2倍左右。在我国,熊本牡蛎又被成为蚝蛎、黄蛎、铁丁蚝等,其鲜肉价格为香港牡蛎的1.5-2.0倍,长牡蛎的2-3倍,葡萄牙牡蛎的3-4倍,是我国巨蛎属中个头最小,但是最有商业开发潜力的一种牡蛎。熊本牡蛎壳色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经常出现白色、黄色、橙色、紫色、黑色等背景颜色及其两道黑、两道灰、两道黄、两道白等放射条带类型,还有两种类型叠加个体,这为我们进行熊本牡蛎壳色品系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当前熊本牡蛎养殖业中没有优质新品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但可以培育出外观漂亮、壳型整齐的白壳色品系,而且也为其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契机。本申请人发现,熊本牡蛎左右壳壳色遗传机制不同,右壳具有稳定遗传的现象,而左壳经常会出现杂合、纯合、超显性表达遗传机制。为此,申请人利用熊本牡蛎做左右壳颜色遗传机制不同,利用测交技术进行双白壳纯合个体定向筛选,结合白壳色与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负相关原则,培育出稳定遗传,贝壳洁白如玉的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核心基础群构建: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进行子一代自繁,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b、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以步骤a中的子一代中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左右壳的白壳色面积均为100%)及左壳为黑色的熊本牡蛎为材料,建立n个杂交家系,其中n≥100;同时,建立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的n个自交家系,其中n≥50,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c、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观察步骤b中杂交家系中,是否发生左壳白色、黑色分离,凡是发生分离的家系其白壳熊本牡蛎亲本均为杂合型亲本,放弃该亲本参与的家系制作;反之杂交家系子代中左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亲本均为纯合型亲本,选择该亲本进行自交建立纯合型双白壳自交家系;d、双白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白壳自交家系子代为材料,根据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白壳色负相关原则,筛选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最低的10%熊本牡蛎个体做为亲本,进行子代自繁,即获得了稳定遗传的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之后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所述的步骤a中的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其亲本数量优选在3000个以上。本专利技术通过熊本牡蛎的左右壳白色遗传特性不同,右壳白色为隐形性状(可稳定遗传),左壳白色为显性性状(筛选纯合显性个体),根据其壳色遗传机制,结合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白壳色负相关原则,通过核心群体构建、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双白壳品系定向纯化等技术手段,获得稳定遗传的双白壳熊本牡蛎新品系。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双白壳熊本牡蛎新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为熊本牡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途径,也为熊本牡蛎养殖业提供新的良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a、核心基础群构建:于2013年5月下旬,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试验站,以成熟的湛江野生熊本牡蛎6230个体作为基础群,通过阴干流水刺激采用群体自繁的方式进行核心基础群构建,共计生产D形幼虫1.2亿个,分别放置于3个20m3水泥池中,按照华南沿海盐度渐变式熊本牡蛎培育方法培养,当其出现眼点、足外伸阶段,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眼点幼虫,利用下降流装置进行单体培育,当其生长至10-20mm时,筛选出双白壳(双壳均为白色,左右壳的白壳色面积均为100%)熊本牡蛎个体873个,双黑壳(双壳均为黑色)熊本牡蛎个体子代768个,之后采用吊养的方式在湛江东海岛硇洲水道进行单体养成;b、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2014年5月下旬,双白壳熊本牡蛎个体、双黑壳熊本牡蛎个体均已经性成熟,选用120个双白壳熊本牡蛎个体(90雌,30雄),雄性双黑壳熊本牡蛎个体36个(30雌,6雄)为材料,建立120个杂交家系(6组15雌性白壳×1雄性黑壳=90个正交家系,30组1雌性黑壳×1雄性白壳=30个反交家系),同时构建双白壳自繁家系90个(30组3雌性白壳×1雄性白壳=90个自交家系),之后按照常规单体养殖技术在湛江东海岛硇洲水道养成;c、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至2015年5月下旬,观察正反交家系壳色遗传规律,发现正交家系中,有54个家系子代100%左壳均为白色,反交家系中有18个家系子代100%左壳为白色,证明双白壳亲本中,有54个雌性为纯合个体,18个雄性为纯合个体,利用这些亲本构建纯合家系为18组3雌白壳×1雄性白壳=54个自交家系,同时发现这54个家系子代均为双白壳个体,比率达100%,也验证了双白壳亲本为显性纯合个体,其子代100%稳定遗传。d、双白壳品系纯化:以步骤c中54个纯合型双白壳色自交家系子代为材料,随机抽取1620个个体作为亲本(每个家系抽取30个个体),利用Elisa牡蛎黑色素试剂盒检测其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根据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白壳色负相关原则,筛选黑色素含量最低10%的139个有效个体(由于亲本有效检测数量为1390个个体,其他的230取样失败)做为亲本,雌性为112个,雄性为27个,采用群体自繁方式子二代自繁,获得了1640万个D形幼虫,240万单体稚贝,当其生长10-20mm时,双壳均为白色,洁白如玉,整齐度达100%,由此得到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之后,按照常规单体养殖方式吊养在湛江硇洲水道养成。后续该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经过若干代自繁发现,其子代都为双壳均为100%白色的熊本牡蛎,由此可以确认,上述本专利技术得到了稳定遗传,双壳均为100%白色的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上述仅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核心基础群构建: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进行子一代自繁,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b、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以步骤a中的子一代中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及左壳为黑色的熊本牡蛎为材料,建立n个杂交家系,其中n≥100;同时,建立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的n个自交家系,其中n≥50,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c、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观察步骤b中杂交家系中,是否发生左壳白色、黑色分离,凡是发生分离的家系其白壳熊本牡蛎亲本均为杂合型亲本,放弃该亲本参与的家系制作;反之杂交家系子代中左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亲本均为纯合型亲本,选择该亲本进行自交建立纯合型双白壳自交家系;d、双白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白壳自交家系子代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最低的10%熊本牡蛎个体做为亲本,进行子代自繁,即获得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核心基础群构建: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进行子一代自繁,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b、双白壳个体杂合度测试:以步骤a中的子一代中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及左壳为黑色的熊本牡蛎为材料,建立n个杂交家系,其中n≥100;同时,建立双壳均为白色的白壳熊本牡蛎的n个自交家系,其中n≥50,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c、双白壳纯合家系筛选:观察步骤b中杂交家系中,是否发生左壳白色、黑色分离,凡是发生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子牛张跃环张扬李军毛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