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6666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它包括单片机IC,在单片机IC上连接有三条由LED灯组和电阻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的LED灯组的正极并联后分别与电阻R4、电阻R8和电容C1连接,电阻R4连接到三极管Q2,三极管Q2连接到三极管Q1,二极管D5分别与电容C1和三极管Q1相连;电阻R8与稳压二极管D4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单片机IC和二极管D5的负极;单片机还依次与电容C3、电容C2、二极管D6、电阻R3和电感L1串联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压过载或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保障LED灯的稳定可靠工作,并解决了电路容易被烧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LED照明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光源之一,它不仅具有功耗小、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而且还可制造出色彩鲜艳、五彩缤纷的各种灯具。目前市场上出售的LED灯样式很多,例如一种220V电压直径约4厘米的圆形变色灯泡,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现目前在安装LED灯时,由于需要保持LED的稳定启动,因此需要配套的驱动电路来控制LED的启动,现目前所采用的LED驱动电路,大多是采用直启动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是由于受电压波动的影响,容易造成启动电压过大或启动电压不足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LED无法点亮,甚至还可能会由于电压过大而烧坏LED灯,虽然有的驱动电路也设置有保护电路的结构,但是烧断保护电路后仍然需要进行更换处理,这也给灯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LED驱动电路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保障LED灯稳定可靠工作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C,在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ll、LED灯D12、LED灯D13、LED灯D14和电阻R5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21、LED灯D22、LED灯D23、LED灯D24和电阻R6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三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31、LED灯D32、LED灯D33、LED灯D34和电阻R7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的LED灯Dl1、LED灯D21和LED灯D31的正极并联后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LED灯Dll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单片机IC的第六引脚、单片机IC的第五引脚和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还依次与电容C3、电容C2、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6、电阻R3和电感LI串联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单片机IC的第四引脚连接在所述电容C2和电容C3之间;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上还连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LED灯Dll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l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优化地,所述的单片机IC的型号为NK4992B的集成电路芯片。优化地,所述的LED灯Dll、LED灯D12、LED灯D13、LED灯D14均为红色的LED灯,所述的LED灯D21、LED灯D22、LED灯D23、LED灯D24均为蓝色的LED灯,所述的LED灯D31、LED灯D32、LED灯D33、LED灯D34均为黄色的LED灯。本技术中,每组的LED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颜色配置,这样不仅外观靓丽,同时也方便连接电路,特别是在有故障时,便于检测,不容易弄错。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JE9011,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41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它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压过载或电压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控制精度,保障LED灯的稳定可靠工作,同时解决了电路容易被烧坏的问题,保障了驱动电路的整体可靠性,从而也解决了频繁维修的问题,有利于降低维护保养的费用,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1C,所述的单片机IC的型号为NK4992B的集成电路芯片。在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ll、LED灯D12、LED灯D13、LED灯D14和电阻R5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21、LED灯D22、LED灯D23、LED灯D24和电阻R6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三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31、LED灯D32、LED灯D33、LED灯D34和电阻R7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的三条LED灯串联构成的支路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颜色的LED灯,这样便于识别。例如,所述的LED灯DlULED灯D12、LED灯D13、LED灯D14均为红色的LED灯,所述的LED灯D21、LED灯D22、LED灯D23、LED灯D24均为蓝色的LED灯,所述的LED灯D31、LED灯D32、LED灯D33、LED灯D34均为黄色的LED灯。参见图1,在连接电路时,所述的LED灯D11、LED灯D21和LED灯D31的正极并联后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4124。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LED灯Dll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JE9011。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单片机IC的第六引脚、单片机IC的第五引脚和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还依次与电容C3、电容C2、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6、电阻R3和电感LI串联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单片机IC的第四引脚连接在所述电容C2和电容C3之间;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上还连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LED灯Dll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l的正极和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本技术的驱动电路可以为多路LED灯提供可靠稳定的电源输入,解决了 LED灯组在驱动过程中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同时整体电路功耗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C,在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变色LED灯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IC,在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11、LED灯D12、LED灯D13、LED灯D14和电阻R5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21、LED灯D22、LED灯D23、LED灯D24和电阻R6构成的串联支路,在单片机IC的第三引脚上连接有由LED灯D31、LED灯D32、LED灯D33、LED灯D34和电阻R7构成的串联支路;所述的LED灯D11、LED灯D21和LED灯D31的正极并联后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LED灯D11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反向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连接后再分别连接到单片机IC的第六引脚、单片机IC的第五引脚和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还依次与电容C3、电容C2、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6、电阻R3和电感L1串联后再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单片机IC的第四引脚连接在所述电容C2和电容C3之间;所述电源输入端的负极上还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LED灯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在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吕值敏韩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