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472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包括时基电路U1、电容C1-C3、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1-D6,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1脚和第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时基电路U1的第8脚接地,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和时基电路U1的第6脚,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4脚和第5脚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时基电路U1与外接电阻R1、电容C1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振荡脉冲信号从时基电路U1第3端输出,经电阻R2限流,驱动闪光灯组件,同时通过电阻R3对闪光灯组件中并联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充电,当闪光灯组件的光线衰弱时,充电完成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放电,从而驱动闪光补光组件,对光线衰弱的闪光灯组件进行光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闪光灯电路,具体是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闪光灯的工作原理为:当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当这一高压加到灯管两端电极上时,灯管内的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并飞向电极,能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激发出来的电子,在高电压电场中被加速,并与灯管内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当这些电子碰撞游离气体原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使气体原子发生电离而成为正离子和电子,这就是气体的电离现象。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电子闪光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但是这种闪光灯的光线达到最强点后,往往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只有配合高性能的相机才能在一瞬间捕捉到画面,从而严重制约了电子闪光灯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包括时基电路U1、电容C1-C3、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1-D6,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1脚和第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时基电路U1的第8脚接地,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和时基电路U1的第6脚,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4脚和第5脚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发<br>光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并联后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一端串联;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3脚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而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并联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构成闪光灯组件,所述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构成闪光补光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时基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C2和电容C3的电容量为220uf。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时基电路U1与外接电阻R1、电容C1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振荡脉冲信号从时基电路U1第3端输出,经电阻R2限流,驱动闪光灯组件,同时通过电阻R3对闪光灯组件中并联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充电,当闪光灯组件的光线衰弱时,充电完成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放点,从而驱动闪光补光组件,对光线衰弱的闪光灯组件进行光补偿,适合各种相机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包括时基电路U1、电容C1-C3、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1-D6,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1脚和第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时基电路U1的第8脚接地,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和时基电路U1的第6脚,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4脚和第5脚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所述时基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并联后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一端串联;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3脚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而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并联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构成闪光灯组件,所述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构成闪光补光组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时基电路U1与外接电阻R1、电容C1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振荡脉冲信号从时基电路U1第3端输出,经电阻R2限流,驱动闪光灯组件,同时通过电阻R3对闪光灯组件中并联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充电,当闪光灯组件的光线衰弱时,充电完成的电容C2和电容C3进行放点,从而驱动闪光补光组件,对光线衰弱的闪光灯组件进行光补偿。当时基电路U1的第3端输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导通而发光,与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截止;当时基电路U1的第3端输出低电平时,与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截止,与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导通而发光。电路中闪光的频率可以通过电容C1来改变,电容C1增大频率降低,电容C1减小频率升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可以通过改变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来调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包括时基电路U1、电容C1‑C3、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1‑D6,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1脚和第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时基电路U1的第8脚接地,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和时基电路U1的第6脚,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4脚和第5脚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VCC;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并联后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2的一端串联;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3脚连接在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而并联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并联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和发光二极管D4构成闪光灯组件,所述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构成闪光补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影用闪光灯电路,包括时基电路U1、电容C1-C3、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
管D1-D6,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1脚和第6脚通过电容C1接地,时基电路
U1的第8脚接地,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2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连接直流电源正
极VCC和时基电路U1的第6脚,所述时基电路U1的第4脚和第5脚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
VCC;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
管D1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
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并联后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