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1878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用于将胸腔内气体引出的胸腔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瓶,所述负压引流瓶内装有无菌液体且在负压引流瓶上端部开设有四个通道,所述胸腔引流管经第一通道连接至负压引流瓶并伸入无菌液体中5cm,所述负压引流瓶经第二通道通过吸引管连接至负压吸引器、经第三通道通过减压管连接至减压阀以及经第四通道通过测压管连接至测压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持续恒压吸引,并且吸引压力可随时调节,既可避免吸引压力过高导致引流管紧贴胸膜或肺组织,堵塞引流管,又可避免吸引压力不够导致气体滞留胸腔;本装置不但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持续气体引流,也适合儿童及成人呼吸表浅,气体引流不畅的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新生儿气胸发生率高,常需要持续负压吸引来引出胸腔内的气体,以实现病侧肺的复张,保证基本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然而传统用于治疗成人气胸的负压引流装置无法实现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靠胸腔的压力波动来完成胸腔内气体的排出,由于成人潮气量大,胸腔压力波动大,在呼气相可将胸腔内的气体排除,而新生儿潮气量小,胸腔压力波动小,在呼气相不能有效地排出气体,造成气体滞留胸腔,压缩肺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如果持续负压吸引,会导致负压引流系统负压持续升高,甚至会因负压太大导致引流管紧贴胸膜或肺组织,堵塞引流管,这样一方面更不能有效地引出气体,另一方面可导致胸膜或肺组织的损伤,同时也可引起患者的不适;如果引流不畅只能采取间断吸引的方法,增加护理工作量,所以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不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持续气体引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安全的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用于将胸腔内气体引出的胸腔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瓶,所述负压引流瓶内装有无菌液体且在负压引流瓶上端部开设有四个通道,所述胸腔引流管经第一通道连接至负压引流瓶并伸入至无菌液体中,所述负压引流瓶经第二通道通过吸引管连接至负压吸引器、经第三通道通过减压管连接至减压阀以及经第四通道通过测压管连接至测压瓶。进一步的,所述胸腔引流管伸入至无菌液体中5cm。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瓶内装有无菌液体,所述测压瓶内的无菌液体容积占测压瓶容积的40-60%。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管呈n形,且在其水平段连接有用于与注射器相连接的三通接头。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管靠近测压瓶一端伸入至测压瓶内的无菌液体中10cm,所述测压管靠近负压引流瓶一端经第四通道置于负压引流瓶内的无菌液体上方5-10cm。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瓶、测压管周壁上均设有刻度。进一步的,所述测压瓶顶端开口处设有瓶盖,且在瓶盖上开设有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瓶内的无菌液体容积占负压引流瓶容积的40-6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引流瓶周壁上设有刻度。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减压管分别经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置于负压引流瓶内的无菌液体上方5-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实现持续恒压吸引,并且吸引压力可随时调节,既可以避免吸引压力过高导致引流管紧贴胸膜或肺组织,堵塞引流管,又可以避免吸引压力不够导致气体滞留胸腔;本装置不但适合新生儿气胸的持续气体引流,也适合儿童及成人呼吸表浅,气体引流不畅的患者;经临床反复摸索,已治愈多例新生儿气胸患儿。(2)本技术中由于测压管伸入到测压瓶内的无菌液体中,所述测压管内有一定液体,当负压引流瓶内负压增大时,测压管内的液体液位上升,测压瓶内的液体液位下降;负压引流瓶内负压减小时,测压管内的液体液位下降,测压瓶内的液体液位上升;医护人员通过观测测压管内液体液位变化可观测到负压引流瓶的压力波动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减压阀的气体流速,控制负压吸引压力,避免吸引压力不够或压力过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2-负压引流瓶,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4-第四通道,3-吸引管,4-负压吸引器,5-减压管,6-减压阀,7-测压管,71-三通接头,8-测压瓶,9-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用于将胸腔内气体引出的胸腔引流管1以及负压引流瓶2,所述负压引流瓶2内装有无菌液体且在负压引流瓶2上端部瓶盖处开设有四个通道,除了四个通道外,整个负压引流瓶2无其他出入口,所述胸腔引流管1经第一通道21连接至负压引流瓶2并伸入至无菌液体,所述负压引流瓶2经第二通道22通过吸引管3连接至负压吸引器4、经第三通道23通过减压管5连接至减压阀6以及经第四通道24通过测压管7连接至测压瓶8,可通过调节减压阀6来控制气体流速,以实现负压吸引压力的持续稳定,避免传统负压吸引装置在持续吸引后负压引流瓶2负压的持续升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胸腔引流管伸入至无菌液体中5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压瓶8内装有无菌液体,所述测压瓶8内的无菌液体容积占测压瓶8容积的40%~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压管7呈n形,且在其水平段连接有用于与注射器相连接的三通接头71,该三通接头71用于本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开启前的压力调零,即启动前先关闭测压管7,用注射器先将测压管7内的液位抽到与测压瓶8的液位平齐(此时压力为0),调零后再开通测压管7,这样能更准确的反应测压瓶8内的压力波动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压管7靠近测压瓶8一端垂直伸入至测压瓶8内的无菌液体中10cm所述测压管7靠近负压引流瓶2一端经第四通道24置于负压引流瓶2内的无菌液体上方5-10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压瓶8以及测压管7的外周壁上均设有便于观测液位变化的刻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测压管7伸入到测压瓶8内的无菌液体中,所述测压管7内有一定液体,当负压引流瓶2内负压增大时,测压管7内的液体液位上升,测压瓶8内的液体液位下降;负压引流瓶2内负压减小时,测压管7内的液体液位下降,测压瓶8内的液体液位上升;医护人员通过观测测压管7液体液位变化可观测到负压引流瓶2的压力波动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减压阀6的气体流速,控制负压吸引压力,避免吸引压力不够或压力过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压瓶8顶端开口处设有瓶盖,且在瓶盖上开设有排气孔9,使得测压管7内的液体能够上升、下降,从而保证测压瓶8、测压管7能够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引流瓶2内的无菌液体容积占负压引流瓶2容积的40%~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引流瓶2周壁上设有刻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引管3、减压管5分别经第二通道22、第三通道23置于负压引流瓶2内的无菌液体上方5-10cm。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医护人员启动该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时,引流管1将积在病人胸腔内的气体引入到负压引流瓶2无菌液体中,负压吸引器4经过吸引管3将负压引流瓶2内的气体排出,负压引流瓶2内负压增大时,测压管7内的液体液位上升,测压瓶8内的液体液位下降;负压引流瓶2内负压减小时,测压管7内的液体液位下降,测压瓶8内的液体液位上升;医护人员通过观测测压管7内液体液位变化可观测到负压引流瓶2的压力波动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减压阀6的气体流速,控制负压吸引压力,避免吸引压力不够或压力过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用于将胸腔内气体引出的胸腔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瓶内装有无菌液体且在负压引流瓶上端部开设有四个通道,所述胸腔引流管经第一通道连接至负压引流瓶并伸入至无菌液体中,所述负压引流瓶经第二通道通过吸引管连接至负压吸引器、经第三通道通过减压管连接至减压阀以及经第四通道通过测压管连接至测压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用于将胸腔内气体引出的胸腔引流管以及负压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瓶内装有无菌液体且在负压引流瓶上端部开设有四个通道,所述胸腔引流管经第一通道连接至负压引流瓶并伸入至无菌液体中,所述负压引流瓶经第二通道通过吸引管连接至负压吸引器、经第三通道通过减压管连接至减压阀以及经第四通道通过测压管连接至测压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引流管伸入至无菌液体中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瓶内装有无菌液体,所述测压瓶内的无菌液体容积占测压瓶容积的4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呈n形,且在其水平段连接有用于与注射器相连接的三通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生儿气胸的持续负压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