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与闭式引流瓶,所述负压泵固装在闭式引流瓶后方,负压泵通过导管密封连接闭式引流瓶上端后部的负压产生接口,在闭式引流瓶的前部固装有一根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液面以下排气管,该排气进气管上端伸出闭式引流瓶,该排气进气管下端通过固装在瓶内的导管固定板定位,闭式引流瓶的前端中部固装有逸气、逸水双安全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泛,带有一体的负压泵,不需要外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独立使用,既可在医院使用,也可以方便在家庭中护理使用,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使用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自发性气胸治疗用引流装置,尤其是ー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急症,尽早肺复张对恢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至关重要。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常用的方法,临床上多采取患侧肋间皮肤切ロ置管连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这种方法对破ロ较小、肺弹性较好的自发性气胸有一定疗效,但无外科指征的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常需外加持续低负压引流。目前,持续低负压引流治疗所采用的装置为简易水封瓶,负压管需要连接专用负压设备,在特护病房安装专用设备,成本较高,而且无法移动,使用所受限制较大,无法满足护理病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负压泵与闭式引流瓶,所述负压泵固装在闭式引流瓶后方,负压泵通过导管密封连接闭式引流瓶上端后部的负压产生接ロ,在闭式引流瓶的前部固装有一根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排气进气管,该排气进气管上端伸出闭式引流瓶,该排气进气管下端通过固装在瓶内的导管固定板定位,闭式引流瓶的前端中部固装有逸气、逸水双安全阀。而且,所述逸气、逸水双安全阀包括在闭式引流瓶的前端瓶壁上制出的上、下两个逸出通孔,在与该两个安全通孔对应位置的内壁上分別密封固装有一安全盒,该安全盒下端制有与闭式引流瓶内部连通的通孔,安全盒内浮动安装有阀盖。而且,所述闭式引流瓶内的底部设置压浪板。而且,所述负压产生接口下方的闭式引流瓶内侧壁上倾斜固装一防水挡板。而且,在闭式引流瓶内前部安装有ー紧急排水管,该紧急排水管下端通过导管固定板定位,紧急排水管上端由闭式引流瓶侧壁伸出。而且,所述紧急排水管上端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紧急排水ロ,紧急排水ロ由三通换向阀开关控制。而且,在闭式引流瓶外壁一侧制有刻度线(厘米CHiH2O/1大格)。而且,在闭式引流瓶顶中部制有清洗开ロ,该开口上啮合安装有一密封盖。而且,所述负压泵通过一铰装在闭式引流瓶背部中间位置的不锈钢卡环固定在闭式引流瓶后方。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引流瓶为持续负压泵与闭式引流瓶一体的气胸排气治疗装置,体积小、方便使用,瓶体体积是一次性引流瓶的2/3,负压泵用不锈钢卡环固定在瓶体后下部,负压泵只需接220V交流电源即可工作,负压泵与闭式引流装瓶两部分可以一体使用,也可以方便地拆分,其中负压泵拆卸后可以单独循环使用。2、本引流装置连接有负压泵,可以提供持久的稳定负压UcmH2O),连续地进行引流,通过旋钮可以调节负压大小,方便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调节负压大小,避免病人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3、本引流装置中设置有防逆流装置,位于瓶底的压浪板起到平衡液面、防止液体四处喷溅的作用,负压引流接口下方的挡板防止瓶内液体经负压吸引ロ逆流入负压泵。4、本引流装置设置有逸水逸气安全阀及紧急排水管,使用安全,当瓶内液体或气体压カ大于负压吸引压カ时,逸水逸气安全阀自动打开,瓶内的液体或气体自行溢出,避免影响引流,也可实用注射器通过紧急排水管抽吸过多的液体。5、本技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应用范围广泛,带有一体的负压泵,不需要外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独立使用,既可在医院使用,也可以方便在家庭中护理使用,成本较低,使用方便,而且设有逸水、逸气双安全阀以及紧急排水管,可以自动调节瓶内压力,也便于人工控制瓶内水面高度,使用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包括负压泵13与闭式引流瓶9,所述负压泵通过ー铰装在闭式引流瓶背部中间位置的不锈钢卡环12固定在闭式引流瓶后方,所述闭式引流瓶为有机玻璃板制成200mmxl00mmx70mm的透明立方盒体;负压泵通过导管14连接闭式引流瓶上端密封固装的负压通道2,该负压通道密封连通设置在闭式引流瓶的后顶部的负压产生接ロ 3,该负压产生接口下方的闭式引流瓶内侧壁上倾斜固装一防水挡板4,防止瓶内的液体被吸入负压泵;在闭式引流瓶的前部固装有一根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排气进气管6,如图1-2所示,该排气进气管上端伸出闭式引流瓶,该排气进气管下端穿过ー制有导管定位孔的三角形导管固定板20,该导管固定板固装在闭式引流瓶内侧壁上,使用时,该排气进气管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水面下20-25mm,排气进气管上端与胸腔、腹腔引流管远端相连;闭式引流瓶的前端中部固装有逸气、逸水双安全阀,如图3所示,该逸气、逸水双安全阀包括在闭式引流瓶的前端瓶壁上制出的上、下两个逸出通孔18,在与该两个安全通孔对应位置的内壁上分別密封固装有一安全盒19,该安全盒下端制有与闭式引流瓶内部连通的通孔22,安全盒内浮动安装有阀盖21,当闭式引流瓶内的气压、水压过大时,所述阀盖被顶起,水、气可通过逸出通孔排出,避免闭式引流瓶内压カ过大,保证使用安全;闭式引流瓶内的底部设置压浪板11,可又有效防止使用中闭式引流瓶内的液面波动过大;为了防止闭式引流瓶内的水面过高,在闭式引流瓶内前部安装有ー紧急排水管10,该紧急排水管下端通过所述的三角形导管固定板定位,紧急排水管上端由闭式引流瓶侧壁伸出,并连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紧急排水ロ 7,紧急排水ロ由三通换向阀开关8控制,当闭式引流瓶内的水面过高时,可以开启三通换向阀开关,使用注射器通过紧急排水ロ抽出多余的水,手动控制闭式引流瓶内水面的高度;为了便于观察瓶内水面的高度,在闭式引流瓶外壁一侧制有刻度线17 ;为了便于清洗闭式引流瓶,瓶顶中部制有清洗开ロ,该开口上啮合安装有一密封盖5 ;为了便于手持及移动,在闭式引流瓶的上端后部的定位板I上制有提环15,该定位板ー侧垂直安装有一加强支板16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负压泵为电动低负压脉冲发生泵,接220V交流电源,可调负压为 O 至-30cm H2O (lcm H2O=O. 098kPa)。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根据胸片或胸部CT选择患侧胸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中线第4-6肋间,局限性气胸则选择气胸明显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酔后,肋间隙切开皮肤约10mm,止血钳钝性分离肋间肌至壁层胸膜,置入前端带孔的专用硅胶引流管(16F,前端管壁有2个侧孔),留置于胸膜腔内引流管的长度约80-100_,以无菌纱布、粘膏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皮肤,远端经连接导管与引流装置连接。留置于胸膜腔内引流管与排气管ロ相连,呼气是胸膜腔内压カ大于液面压カ吋,将胸膜腔内气体排出体外,当呼气时胸膜腔内压カ逐渐降低或等于瓶内页面压カ时,开通低负压气胸引流装置脉冲泵电源,即可持续负压引流工作,同时,可以根据气胸变化,调节按钮控制负压。权利要求1.一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泵与闭式引流瓶,所述负压泵固装在闭式引流瓶后方,负压泵通过导管密封连接闭式引流瓶上端后部的负压产生接ロ,在闭式引流瓶的前部固装有一根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液面以下排气管,该排气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泵与闭式引流瓶,所述负压泵固装在闭式引流瓶后方,负压泵通过导管密封连接闭式引流瓶上端后部的负压产生接口,在闭式引流瓶的前部固装有一根伸入闭式引流瓶内的液面以下排气管,该排气管上端伸出闭式引流瓶,该排气管下端通过固装在瓶内的导管固定板定位,闭式引流瓶的前端中部固装有逸气、逸水双安全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全,景国慧,林红英,苏学利,史俊杰,赵杰,李树花,李月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胸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