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366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包括冷端输气管、核心组装室、热端输气部件、喷嘴和防冻堵冷端管。所述核心组装室前后连通冷端输气管与热段输气部件;核心组装室内前后为交换腔与进气腔,分别安装防冻堵冷端管与喷嘴。交换腔的外壁上具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进气腔的外壁上具有高压进气口。上述热端输气部件后部具有热气腔,内部设计又分离锥;热气腔通过热端回流管连通交换腔。上述防冻堵冷端管为多级短管构成,内部具有阶梯型管状流道,侧壁开有进气通道,使由气槽射入的气流方向与防冻堵冷端管内的气流方向相反。上述结构的优点为:解决了涡流管在低冷流率工作状态中的冻堵问题;在全冷流率范围可在设定的冷流率状态下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涡流管技术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全冷流率范围(10%至100%)内自适应实现防冻堵的涡流管设计,主要应用于制冷领域和天然气井口气体的降压输运领域。
技术介绍
涡流管是一种结构简单、没有旋转部件的能量分离装置,具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气体从进口经过切向的喷嘴进入涡流管,在其中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进而分离成总温不等、流动方向相反的两股气流,分别从两端的冷、热出口流出。两端的温差可达100℃,冷端气流的温度可降至-50℃。涡流管的主体是一根细长的圆管,其一端设有隔板,隔板的中心开有小孔与出口管道连通,成为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以使旋转气流的内层低温气体从此流出;另一端为涡流管的热端出口,旋转气流的外层高温气体从此流出,为了实现对流向两端的气流量分布的调节,常在热端设置阀门等结构,从而控制涡流管的温度分离性能。涡流管的制冷作用在工业中有着很多应用,如冷却高温部件、气体样本除湿、温度传感器测试等等,均是对涡流管产生的低温气流加以利用。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进气气源可能具有较高的湿度,伴随冷端的低温和涡流管本身非常狭长的结构,极易在低温区域形成冷凝水的冻结,进而发展成冻堵,影响涡流管的正常工作。在天然气工业中,涡流管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其中新兴的一种应用是被使用在天然气井口气体的降压输运环节中。天然气井口气体中含有较高的水蒸气,为实现天然气由井口到下游输运网络的降压过程,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节流降压,为了防止节流过程中温度大幅降低所导致的水蒸气和重烃类的结冰冻堵,一般采用加热炉对节流阀进行加热,而加热所消耗的能源是整个降压系统的主要开支。然而,利用涡流管技术,可将井口的高压气体直接通入涡流管的进口,压降在分离的过程中实现并产生冷、热两股气流,冷气流含湿量较低,热气流含湿量较高。冷端的气流经过大体积的空气换热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与热端的气流混合后进入下游的低压管路。这样以涡流管为核心的系统可以节省供电的能耗,并因为其简单的结构,大大延长了人工检修的周期。但是尽管冷端气流据说较低的含湿量从而可以避免水蒸气的凝结冻堵,但是由于冷端极低的温度,冻堵仍然会在很大的冷流率范围内发生,这大大影响了这一系统的可靠性,并且会在调节过程中出现冻堵的现象。同时,涡流管的工作特性研究表明,其冷端温降随着冷流率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温降的峰值出现在冷流率20%至40%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低冷流率的工作状态可以使空气换热器中的气流以较低的速度流动,从而提高换热效果,所以低冷流率工作状态亦是涡流管在天然气井口降压应用中的优先选择。但是,当涡流管在低冷流率状态工作时,由于冷端流速相对较小,且温度达到最低点,冻堵的风险大大增加,涡流管的制冷能力和防冻堵能力间存在着矛盾。针对类似以上涡流管应用中存在的冻堵问题,虽然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涡流管进行改进,但是这些措施虽然避免冻堵的发生,但都大大增高了涡流管冷端出口气体的温度,这会大幅降低涡流管的制冷作用以及在与空气换热器配合的系统中的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解决了涡流管在低冷流率工作状态中的冻堵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端输气管、核心组装室、热端输气部件、喷嘴和防冻堵冷端管。所述核心组装室前后两端分别安装冷端输气管与热端输气部件;核心组装室内部设计有隔板,将核心组装室内部分割为前部交换腔和后部进气腔两个腔体;上述交换腔的外壁上具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进气腔的外壁上具有高压进气口。所述热端输气部件包括热端管与热端回流管;其中,热端管后端设计有热气腔;热气腔内部中心位置设计有分离锥;热端回流管两端分别与热气腔和核心组装室的交换腔连通。所述喷嘴安装在核心组装室的进气腔内,外壁与进气腔内壁间具有间隙;喷嘴前端具有凹槽,边缘周向上均设有进气通道;喷嘴前端与核心组装室内隔板贴紧,使凹槽内形成涡流室;喷嘴内孔两端分别与隔板上的中心孔以及热气腔连通。所述防冻堵冷端管由n级短管构成,n≥2,n为偶数;第一~第四级短管由前至后同轴紧密相接构成整体防冻堵冷端管,内部作为气体交换通道;整体防冻堵冷端管设置在交换腔内,第一级短管端面配合嵌入隔板上的凹槽内,第四级短管的端面与冷端管出口相接;使气体交换通道两端分别与冷端输气管及隔板上的中心孔连通;上述n级短管前端面设有四条气槽;使防冻堵冷端管中,相邻两级短管间,以及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型成气流通道;且使气流进入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防冻堵冷端管的径向;气流进入第二~四级短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沿短管内壁,朝向第一级短管,由此使从各气槽射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气流方向与从冷端输气管进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低温气体流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使涡流管在全冷流率范围(10%至90%,低于10%和高于90%的冷流率范围下,涡流管的工作性能大大降低)可以在设定的冷流率状态下正常运行。2、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的防冻堵冷端管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固壁传热、气体混合、高速气体的可压缩性、高速气体对壁面的冲击等作用,提高了防冻堵的效率;3、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在实现防冻堵功能的同时,对冷端出气温度的升温较小,可以保证系统的制冷作用;4、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的防冻堵冷端管的内部注气射流流量是由冷、热两端的压差决定的;根据涡流管的工作特性,较低冷流率时,压差较小,注气流量较小;较高冷流率时,压差较大,注气流量较大,从而实现了冷端的流量和注气流量的主动匹配,实现了防冻堵功能的自适应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整体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中喷嘴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中防冻堵冷端管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中防冻堵冷端管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冻堵涡流管中防冻堵冷端管的内流示意图。图中:1-冷端输气管2-核心组装室3-热端输气部件4-喷嘴5-防冻堵冷端管201-隔板202-交换腔203-进气腔204-热气进口205-热气出口206-高压进气口301-热端管302-热端回流管303-热气腔304-分离锥305-出口401-喷嘴内孔402-凹槽403-进气通道501-短管502-定位凸台503-圆柱通孔504-气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包括冷端输气管1、核心组装室2、热端输气部件3、喷嘴4和防冻堵冷端管5,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核心组装室2为圆筒结构粗管,前后两端具有连接法兰,分别用来安装冷端输气管1与热端输气部件3。核心组装室2内部周向上设计有一层具有中心孔的薄隔板201,通过薄隔板201将核心组装室2是内部分割为前部交换腔202和后部进气腔203两个腔体,分别安装防冻堵冷端管5与喷嘴4。上述交换腔202的外壁上具有热气进口204与热气出口205;进气腔203的外壁上具有高压进气口206,外接高压气源。所述冷端输气管1后端周向具有连接法兰,与核心组装室2前端的连接法兰同轴相连;冷端输气管1的前端出口为本专利技术涡流管的冷气出口。所述的热端输气部件3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端输气管、核心组装室、热端输气部件、喷嘴和防冻堵冷端管;所述核心组装室前后两端分别安装冷端输气管与热端输气部件;核心组装室内部设计有隔板,将核心组装室内部分割为前部交换腔和后部进气腔两个腔体;上述交换腔的外壁上具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进气腔的外壁上具有高压进气口;所述热端输气部件包括热端管与热端回流管;其中,热端管后端设计有热气腔;热气腔内部中心位置设计有分离锥;热端回流管两端分别与热气腔和核心组装室的交换腔连通;所述喷嘴安装在核心组装室的进气腔内,外壁与进气腔内壁间具有间隙;喷嘴前端具有凹槽,边缘周向上均设有进气通道;喷嘴前端与核心组装室内隔板贴紧,使凹槽内形成涡流室;喷嘴内孔两端分别与隔板上的中心孔以及热气腔连通;所述防冻堵冷端管由n级短管构成,n≥2,n为偶数;第一~第四级短管由前至后同轴紧密相接构成整体防冻堵冷端管,内部作为气体交换通道;整体防冻堵冷端管设置在交换腔内,第一级短管端面配合嵌入隔板上的凹槽内,第四级短管的端面与冷端管出口相接;使气体交换通道两端分别与冷端输气管及隔板上的中心孔连通;上述n级短管前端面设有四条气槽;使防冻堵冷端管中,相邻两级短管间,以及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型成气流通道;且使气流进入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防冻堵冷端管的径向;气流进入第二~四级短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沿短管内壁,朝向第一级短管,由此使从各气槽射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气流方向与从冷端输气管进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低温气体流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端输气管、核心组装室、热端输气部件、喷嘴和防冻堵冷端管;所述核心组装室前后两端分别安装冷端输气管与热端输气部件;核心组装室内部设计有隔板,将核心组装室内部分割为前部交换腔和后部进气腔两个腔体;上述交换腔的外壁上具有热气进口与热气出口;进气腔的外壁上具有高压进气口;所述热端输气部件包括热端管与热端回流管;其中,热端管后端设计有热气腔;热气腔内部中心位置设计有分离锥;热端回流管两端分别与热气腔和核心组装室的交换腔连通;所述喷嘴安装在核心组装室的进气腔内,外壁与进气腔内壁间具有间隙;喷嘴前端具有凹槽,边缘周向上均设有进气通道;喷嘴前端与核心组装室内隔板贴紧,使凹槽内形成涡流室;喷嘴内孔两端分别与隔板上的中心孔以及热气腔连通;所述防冻堵冷端管由四级短管构成;第一~第四级短管由前至后同轴紧密相接构成整体防冻堵冷端管,内部作为气体交换通道;整体防冻堵冷端管设置在交换腔内,第一级短管端面配合嵌入隔板上的凹槽内,第四级短管的端面与冷端管出口相接;使气体交换通道两端分别与冷端输气管及隔板上的中心孔连通;上述四级短管前端面设有四条气槽;使防冻堵冷端管中,相邻两级短管间,以及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形成气流通道;且使气流进入第一级短管与冷端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防冻堵冷端管的径向;气流进入第二~四级短管间的气流通道后流出方向为沿短管内壁,朝向第一级短管,由此使从各气槽射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气流方向与从冷端输气管进入防冻堵冷端管内的低温气体流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冷流率范围自适应防冻堵涡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为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额日其太段然王宝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