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搓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797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20:28
一种自动搓丝机,包括底座、支撑结构、旋转结构、动搓丝板、气缸组件、送料装置、静搓丝板及出料管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柱、横杆及连接杆,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转轴及凸轮,所述动搓丝板呈长方体,所述动搓丝板的左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动搓丝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支撑柱、第一气缸及第一推动杆,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上方的下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上方的上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右侧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挡止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钉子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搓丝机
技术介绍
搓丝机是加工螺纹的常用设备,现有的搓丝机存在结构复杂,传动部件故障率高等问题,且送料滑块和送料槽滑动连接,导致送料滑块和送料槽磨损过大,导致送料滑块在往复运动中,出现卡滞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搓丝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搓丝机,所述自动搓丝机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方的旋转结构、位于所述旋转结构左侧的动搓丝板、位于所述旋转结构下方的气缸组件、位于所述动搓丝板下方的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送料装置上方的静搓丝板及位于所述静搓丝板左侧的出料管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柱、位于所述支柱上方的横杆及位于所述横杆左侧的连接杆,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凸轮,所述动搓丝板呈长方体,所述动搓丝板的左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动搓丝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第一气缸及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上方的下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上方的上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右侧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挡止块。所述支柱呈长条状长方体,所述支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柱的左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与所述横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凸轮且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动搓丝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与所述下进料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道的下方设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长杆的上端与所述出料管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自动化,节省人力,节约了人力成本,工作效率高,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搓丝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自动搓丝机包括底座1、设置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支撑结构2、位于所述支撑结构2上方的旋转结构3、位于所述旋转结构3左侧的动搓丝板4、位于所述旋转结构3下方的气缸组件6、位于所述动搓丝板4下方的送料装置7、位于所述送料装置7上方的静搓丝板5及位于所述静搓丝板5左侧的出料管道8。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支柱21、位于所述支柱21上方的横杆22及位于所述横杆22左侧的连接杆23。所述支柱21呈长条状长方体,所述支柱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2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柱21的左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2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23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23的右表面与所述横杆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结构3包括电机31、位于所述电机31下方的转轴32及位于所述转轴32下方的凸轮33。所述电机31位于所述横杆22的上方,所述转轴3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1连接,所述转轴32的下端穿过所述横杆22延伸至所述横杆22的下方。所述转轴32的下端穿过所述凸轮33且与所述凸轮33固定连接。所述动搓丝板4呈长方体,所述动搓丝板4的左端设有弹簧41,所述弹簧41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2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1的右端与所述动搓丝板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组件6包括支撑柱61、位于所述支撑柱61上方的第一气缸62及位于所述第一气缸62左侧的第一推动杆63。所述支撑柱6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6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2与所述支撑柱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气缸62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63位于所述动搓丝板4的下方。所述送料装置7包括固定杆71、位于所述固定杆71上方的下进料层72、位于所述下进料层72上方的上进料层73、位于所述下进料层72右侧的第二气缸74、位于所述第二气缸74上方的第二推动杆75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75右侧的挡止块76。所述固定杆71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7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71的上表面与所述下进料层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原料处于所述下进料层72与所述上进料层73之间。所述第二气缸74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7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74连接。所述挡止块76位于所述上进料层73与所述下进料层72的右侧,所述挡止块7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静搓丝板5呈长方体,所述静搓丝板5位于所述上进料层73的上方。所述出料管道8的上开口与所述静搓丝板5及连接杆23连接,所述出料管道8的下方设有长杆81,所述长杆8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长杆81的上端与所述出料管道8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本技术自动搓丝机工作时,首先将原料放入上进料层73与所述下进料层72之间,当原料移动到最右端时,第二推动杆75在所述第二气缸7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原料向上移动,移动至所述动搓丝板4的下方时,此时凸轮33在电机31的带动下转动,将所述动搓丝板4向左移动,使得所述原料随着所述动搓丝板4一起向左侧移动,并进行搓丝,待搓丝完毕后,所述凸轮33不再顶靠所述动搓丝板4,所述弹簧41挤压动搓丝板4,使得所述动搓丝板4向右移动,此时第一推动杆63在所述第一气缸62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将所述原料送入到所述出料管道8中。至此,本技术自动搓丝机工作结束。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主权项】1.一种自动搓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搓丝机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方的旋转结构、位于所述旋转结构左侧的动搓丝板、位于所述旋转结构下方的气缸组件、位于所述动搓丝板下方的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送料装置上方的静搓丝板及位于所述静搓丝板左侧的出料管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柱、位于所述支柱上方的横杆及位于所述横杆左侧的连接杆,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凸轮,所述动搓丝板呈长方体,所述动搓丝板的左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动搓丝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第一气缸及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上方的下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上方的上进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搓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搓丝机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方的旋转结构、位于所述旋转结构左侧的动搓丝板、位于所述旋转结构下方的气缸组件、位于所述动搓丝板下方的送料装置、位于所述送料装置上方的静搓丝板及位于所述静搓丝板左侧的出料管道,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柱、位于所述支柱上方的横杆及位于所述横杆左侧的连接杆,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凸轮,所述动搓丝板呈长方体,所述动搓丝板的左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动搓丝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上方的第一气缸及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固定杆上方的下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上方的上进料层、位于所述下进料层右侧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挡止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妙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远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