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663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从插接口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中形成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从固定部后端往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的弹性臂,以及从固定部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通过改变第二端子的结构,在保证了端子可靠定位的同时,将信号传输的路径加长,从而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有效的改善了连接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从插接口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中形成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从固定部后端往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的弹性臂,以及从固定部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通过改变第二端子的结构,在保证了端子可靠定位的同时,将信号传输的路径加长,从而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有效的改善了连接器的性能。【专利说明】一种高速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传输的高速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速连接器一般固定于电子设备内,由于电子设备内空间有限,也很难通过更改已减小尺寸的连接器绝缘本体来改变端子间距和尺寸,故无法控制连接器的阻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无法控制阻抗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端子结构来控制阻抗的高速连接器。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在前端设置有插接口的绝缘本体,从前端装入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以及从后端装入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从插接口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中形成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从固定部后端往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的弹性臂,以及从固定部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为两条向下延伸的纵向臂和两条向后延伸的水平臂交替依次连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和弹性臂衔接处形成的第一交汇点与固定部和延伸部衔接处形成的第二交汇点不重合。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交汇点设置在固定部端部,第二交汇点设置在第一交汇点前方。 为了控制阻抗,所述固定部和弹性臂衔接处形成的第一交汇点的后侧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凹槽。 为了控制阻抗,所述固定部和延伸部衔接处形成的第二交汇点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凹口。 为了对第二端子进行限位及固定,所述绝缘本体的后壁设有向后突出的若干隔栏,相邻隔栏之间形成固定所述第二端子的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隔栏呈三排设置,其中中间一排对应设置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处。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便于与绝缘本体卡紧固定的卡台。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第二端子的结构,在保证了端子可靠定位的同时,将信号传输的路径加长,从而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有效的改善了连接器的性倉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5,本技术描述的是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在前端设置有插接口11的绝缘本体1,从前端装入绝缘本体I的多个第一端子2,以及从后端装入绝缘本体I的多个第二端子3。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当绝缘本体I如附图所示摆放时,绝缘本体I为水平摆放,插接口 11所对的方向为前,插接口 11背对的方向为后,绝缘本体I的顶面所对方向为上,底面所对方向为下。 所述绝缘本体I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 —下一上有序的错位间隔排列,所述的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分别从插接口 11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 11中形成接触部111,接触部111与适配对接插头上的金手指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3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I上的固定部31,从固定部31后端向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111的弹性臂32,以及从固定部31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3,即第二端子3包括呈杆状结构的固定部31,以及从固定部31上以两分支的形式分别向上延伸的弹性臂32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3。延伸部33的末端为焊接部,弹性臂32的末端为接触部111。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33为两条向下延伸的纵向臂和两条向后延伸的水平臂交替依次连接而成,该延伸部33加长了信号传输的路径,有利于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阻抗,从而达到连接器传输要求。 并且固定部31和弹性臂32衔接处形成的第一交汇点34与固定部31和延伸部33衔接处形成的第二交汇点35不重合,所述第一交汇点34设置在固定部31端部,第二交汇点35设置在第一交汇点34前方位置。第一交汇点34的后侧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凹槽37,第二交汇点35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凹口 36,可以进一步控制阻抗。 所述固定部31上设置有便于与绝缘本体I卡紧固定的卡台311,所述绝缘本体I的后壁设有向后突出的若干隔栏15,相邻隔栏15之间形成固定所述第二端子3的定位槽,当固定部31插入绝缘本体I中时,卡台311和定位槽使第二端子3和绝缘本体I稳定的固定在一起,防止第二端子3和绝缘本体I分离。并且所述隔栏15呈三排设置,其中上排隔栏15用于对弹性臂32进行限位,下排隔栏15对延伸部33进行限位,中间一排对应设置于第二端子3的固定部31处,既可以达到限位、固定的目的,同时还具有控制阻抗的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在前端设置有插接口(11)的绝缘本体(1),从前端装入绝缘本体(I)的多个第一端子(2),以及从后端装入绝缘本体(I)的多个第二端子(3),所述绝缘本体(I)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所述的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分别从插接口(11)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11)中形成接触部(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3)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I)上的固定部(31),从固定部(31)后端往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111)的弹性臂(32),以及从固定部(31)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3)为两条向下延伸的纵向臂和两条向后延伸的水平臂交替依次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1)和弹性臂(32)衔接处形成的第一交汇点(34)与固定部(31)和延伸部(33)衔接处形成的第二交汇点(35)不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汇点(34)设置在固定部(31)端部,第二交汇点(35)设置在第一交汇点(34)前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1)和弹性臂(32)衔接处形成的第一交汇点(34)的后侧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凹槽(3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在前端设置有插接口(11)的绝缘本体(1),从前端装入绝缘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2),以及从后端装入绝缘本体(1)的多个第二端子(3),所述绝缘本体(1)以预定间隔平行保持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所述的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分别从插接口(11)的底部和顶部伸出部分至插接口(11)中形成接触部(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3)包括水平插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固定部(31),从固定部(31)后端往上方延伸再弯折向前形成接触部(111)的弹性臂(32),以及从固定部(31)后端往下方及后方阶梯状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风霍柱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