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9768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设有后端为入口、前端为喷射口的喷射道,喷射道自后向前为收缩段、喉部、扩散段,文丘里管上还设有与喉部连通的驱动进气室,所述驱动进气室包括绕设于喉部外围的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所述裙状导流气道的前端设有与喉部相通的出气口,裙状导流气道的后端设有连通驱动气进口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利用“康达效应”设计,即通过气体或液体在具有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的气室中产生气、液流体附壁流动,在附壁的后端产生较大的负压,将液体和微颗粒吸入喷射管内,加速喷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设有后端为入口、前端为喷射口的喷射道,喷射道自后向前为收缩段、喉部、扩散段,文丘里管上还设有与喉部连通的驱动进气室,所述驱动进气室包括绕设于喉部外围的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所述裙状导流气道的前端设有与喉部相通的出气口,裙状导流气道的后端设有连通驱动气进口的进气口。本技术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利用“康达效应”设计,即通过气体或液体在具有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的气室中产生气、液流体附壁流动,在附壁的后端产生较大的负压,将液体和微颗粒吸入喷射管内,加速喷出。【专利说明】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应用文丘里原理的引射装置,如中国专利CN 102042630A公开的一种文丘里引射式抽油烟机,其采用罗茨风机经连接气管在位于文丘里管喉部的驱动气进口处喷射并产生高速的驱动气流,该驱动气流在喉部处形成一定的负压而抽吸文丘里管进口处的油烟,油烟与高速气流混合成混合烟气流,并在文丘里管后端的扩散段扩压后排出室外。但是由于混合气体在文丘里管的扩散段因流速降低而容易附着在管壁上造成污染,为减少该污染,而需要安装过滤装置或提高供气压力,因而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文丘里管的扩散段形成高速附壁气流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设有后端为入口、前端为喷射口的喷射道,喷射道自后向前为收缩段、喉部、扩散段,文丘里管上还设有与喉部连通的驱动进气室,驱动进气室具有驱动气进口,所述驱动进气室包括绕设于喉部外围的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所述裙状导流气道的前端设有与喉部相通的出气口,裙状导流气道的后端设有连通驱动气进口的进气口。所述裙状导流气道是 由文丘里管管壁中所设的前后两个曲母线回转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两曲母线回转面的回转轴线与喷射道同轴设置,两曲母线回转面的曲母线由后向前逐渐向回转轴线靠拢。所述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为环形缝口。所述两曲母线回转面的曲母线均是由后向前逐渐向回转轴线靠拢的圆弧线。所述圆弧线的圆心角不大于90度。所述驱动进气室还包括绕设于裙状导流气道外围的与驱动进气室相通的环形进气道,环形进气道的内周与进气口相通而导通进气口与驱动进气室。所述的文丘里管包括前后对接的入口管、管状的喷头和套装在入口管与喷头的对接处的套状的进气口座,所述收缩段设于入口管内孔中,扩散段设于喷头内孔中,喉部过渡跨设于入口管内孔的前端部和喷头内孔的后端部;所述前后两个曲母线回转面相对设于喷头的后端面和入口管的前端面上,所述环形进气道设于进气口座的内周面与喷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驱动气进口开设于进气口座上。所述进气口座设有内螺纹与入口管、喷头上对应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入口管上还设有与进气口座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台阶面并在该台阶面与进气口座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后密封圈,相应的在喷头上螺纹连接有向后压紧进气口座的锁紧螺母,并在喷头外周面与进气口座内周面之间设有前密封圈,前后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进气道的前后两侧。本技术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利用“康达效应”设计,即通过气体或液体在具有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的气室中产生气、液流体附壁流动,并在附壁的后端产生较大的负压,将液体和微颗粒吸入喷射管内,加速喷出。本装置可降低对驱动气体压力的要求,并有效节省压缩空气使用量。由于喷射口的内径较大,且流速较高,可实现液体和固体微颗粒的喷射并且不易阻塞。特别是可直接用于含有泥、固体颗粒的脏水,如电厂、井下、城市排污等环境恶劣的环境。可适用于液体、固体微颗粒和泥水混合物等的喷射,不需过滤装置防阻塞。【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设有后端为入口、前端为喷射口的喷射道,喷射道自后向前为收缩段11、喉部12、扩散段13,本实施例中的文丘里管包括前后对接的入口管1、管状的喷头2和套装在入口管I与喷头2的对接处的套状的进气口座3,所述收缩段设于入口管I内孔中,扩散段设于喷头2内孔中,喉部12过渡跨设于入口管I内孔的前端部和喷头2内孔的后端部。文丘里管上还设有与喉部12连通的驱动进气室,驱动进气室包括绕设于喉部12外围的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14和绕设于裙状导流气道外围的环形进气道15,所述裙状导流气道14的前端设有与喉部12相通的出气口,裙状导流气道14的后端设有进气口与所述环形进气道15相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环形缝口,文丘里管上开设有经环形进气道15与喉部12相通的驱动气进口 16。裙状导流气道14是由文丘里管管壁中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曲母线回转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两曲母线回转面的回转轴线与喷射道同轴设置,两曲母线回转面的曲母线均是由后向前逐渐向回转轴线靠拢的圆心角不大于90度的圆弧线。所述前后两个曲母线回转面相对设于喷头2的后端面和入口管I的前端面上,通过前后距离调节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的裙状导流气道14,所述环形进气道15设于进气口座3的内周面与喷头2的外周面之间,所述驱动气进口 16沿径向开设于进气口座3上。进气口座3设有内螺纹与入口管1、喷头2上对应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入口管I上还设有与进气口座3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台阶面并在该台阶面与进气口座3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后密封圈5,相应的在喷头2上螺纹连接有向后压紧进气口座3的锁紧螺母4,并在喷头2外周面与进气口座3内周面之间设有前密封圈6,前、后密封圈5、6设置于所述环形进气道15的前后两侧。上述实施例在使用时,从驱动气进口 16通过输入低压(0.4?0.7)的工业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气,图中的箭头B为驱动气流向,经过上述的特殊构造的驱动进气室产生附壁气流,图中C所指的阴影部分即为附壁气流,在文丘里管的进口一端产生负压效应,图中箭头A为吸入方向,则喷射端吸入流量可达驱动流量的25倍-30倍左右,形成均匀的360 °圆锥形气流环,对扩散段13进行冲刷而减少液体和固体微颗粒的沉积而不易堵塞。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分体结构管段不同,文丘里管也可以采用两段结构或一体结构,在管壁上开设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另外,裙状导流气道既可以是一个环形气孔也可以周向分布整体呈裙状收拢的多个气孔,另外裙状导流气道也可以采用前后圆锥面夹设而成、或者是由前后分布的非圆弧曲母线回转面夹设形成。【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内设有后端为入口、前端为喷射口的喷射道,喷射道自后向前为收缩段、喉部、扩散段,文丘里管上还设有与喉部连通的驱动进气室,驱动进气室具有驱动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进气室包括绕设于喉部外围的由后向前收拢的裙状导流气道,所述裙状导流气道的前端设有与喉部相通的出气口,裙状导流气道的后端设有连通驱动气进口的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驱动高压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状导流气道是由文丘里管管壁中所设的前后两个曲母线回转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两曲母线回转面的回转轴线与喷射道同轴设置,两曲母线回转面的曲母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辉刘春峰司亚辉张一新周纪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