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光福专利>正文

操动机构隔离开关拨叉轮装置及其操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9187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动机构隔离开关拨叉轮装置及其操动方法,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易产生负载反力的技术问题设计。该拨叉轮装置的支架设有电机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穿过操动机构的该侧夹板,并与操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其要点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有拨叉轮,所述拨叉轮的一侧短弧形边两端外径分别设有凸起的圆弧耳,圆弧耳上的滚轮分别通过滚轮铆销设置于拨叉轮;所述输出轴设有槽轮,槽轮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拨叉轮的其中一滚轮与槽轮的其中一沟槽配合;第一、第二沟槽分别为一端开口于槽轮边沿,另一端呈半弧形的滑道沟槽。其适合作为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易产生负载反力的技术问题设计。该拨叉轮装置的支架设有电机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穿过操动机构的该侧夹板,并与操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其要点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有拨叉轮,所述拨叉轮的一侧短弧形边两端外径分别设有凸起的圆弧耳,圆弧耳上的滚轮分别通过滚轮铆销设置于拨叉轮;所述输出轴设有槽轮,槽轮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拨叉轮的其中一滚轮与槽轮的其中一沟槽配合;第一、第二沟槽分别为一端开口于槽轮边沿,另一端呈半弧形的滑道沟槽。其适合作为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使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开关操动机构,是一种。
技术介绍
高压开关操动机构中的隔离开关是电力系统实现分合、转换线路的重要开关设备。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此类隔离开关的隔离位置无法实现准确的机械限位,容易引起位置的错移,从而导致隔离至合闸或接地位位置的行程处于不可预期的变化中,给电力的检修和日常维护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现有一些高压开关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还存在槽轮结构设计复杂、加工成本高、寿命低等问题;以及开关在负载反力(即外界负载的反力)时机构的输出轴容易产生回转,反弹力过大,定位不可靠,从而导致配用的开关动作过程中“分闸、合闸、接地”位置不合适(即不能完全接触,接触不到位或虚接触)的情况发生,给电力系统配电带来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利用机械传动原理的,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中隔离开关结构设计欠佳导致稳定性、安全性欠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操动机构隔离开关拨叉轮装置,该拨叉轮装置设置于操动机构的电动分合闸端,该拨叉轮装置包括槽轮、输出轴、电机、拨叉轮、第一转轴、滚轮、支架、第二转轴和对应的齿轮,所述支架设有电机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操动机构的一侧夹板,第一转轴穿过操动机构的该侧夹板,并与操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即通过上述该拨叉轮装置带动两夹板之间和夹板上设置的操动机构实现分闸、合闸、接地三种状态的操作。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有拨叉轮,所述拨叉轮的一侧短弧形边两端外径分别设有凸起的圆弧耳,圆弧耳上的滚轮分别通过滚轮铆销设置于拨叉轮;所述输出轴设有槽轮,槽轮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拨叉轮的其中一滚轮与槽轮的其中一沟槽配合。该电动机构满足隔离接地开关(EDS)、隔离开关(DS)、接地开关(ES)等开关在分闸、合闸、接地三种状态下任意位置停止的要求,其利用拨叉轮与槽轮之间配合的运动关系,以及拨叉轮和槽轮特殊形状,对于开关的负载反力(即夕卜界负载的反力),均不能使该操动机构的输出轴产生回转。即上述结构主要涉及该拨叉轮和槽轮之间相互运动机构的原理,通过动力带动拨叉轮驱动槽轮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得带动输出轴一起沿轴向旋转,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制动。所述槽轮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分别为一端开口于槽轮边沿,另一端呈半弧形的滑道沟槽,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设置于槽轮的夹板侧面。上述结构的沟槽便于带拨叉轮的滚轮导入和导出,并制动限位于沟槽末端的半弧形末端。所述槽轮的第一沟槽中心线和第二沟槽中心线至槽轮圆心之间的夹角为90度,拨叉轮的两圆弧耳中心线至拨叉轮圆心之间的夹角为110度。同时,亦可根据隔离开关设计的开距行程需要,来改变机构槽轮的输出角度,以匹配其设计要求。所述拨叉轮包括凸耳轮和尖锥轮,所述凸耳轮与尖锥轮连为一体,所述圆弧耳设置于凸耳轮,所述尖锥轮的短弧边与长弧边之间边沿两侧对称设有弧形槽,即尖锥轮的短弧边侧呈尖锥形;所述槽轮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之间,以及第一沟槽、第二沟槽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弧形边槽,所述尖锥轮的短弧边或长弧边分别与槽轮的其中一弧形边槽相抵。上述结构满足拨叉轮与槽轮转动时,相互之间的弧形槽、弧形边槽,以及槽口两侧的棱尖端之间互不影响转动,并能使对应弧形边与对应的弧形槽、弧形边槽相抵限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的齿轮包括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主动直齿轮与第二转轴一端的从动直齿轮啮合,第二转轴另一端的主动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从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夹板侧,位于夹板与拨叉轮之间。上述结构的齿轮结构为一种具体的齿轮传动力传递结构,从而使电机输出轴的传动力依次传递至输出轴,带动输出轴实现分闸、合闸、接地三种状态的操作;同时,锥形齿轮结构的应用,使传动力传递过程更加稳定。所述第二转轴的从动直齿轮侧末端处设有主动直齿轮,主动直齿轮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和手动端。该结构便于通过手柄手动操作该操动机构的分闸、合闸、接地。所述从动锥齿轮夹板侧的第一转轴设有尖锥轮,尖锥轮一侧的凸缘与槽轮的外径圆边沿相抵。尖锥轮便于进一步提升槽轮和拨叉轮之间的限位功能,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操动方法是:所述槽轮驱动拨叉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输出轴沿轴向旋转,实现该操动机构的分闸、合闸、接地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轮通过齿轮带动旋转,拨叉轮一侧短弧形边两端两个圆弧耳的其中一滚轮与槽轮的第一沟槽或第二沟槽配合,即圆弧耳的滚轮从第一沟槽或第二沟槽边沿开口导入,实现该操动机构的分闸、合闸、接地操作。即通过拨叉轮其中一圆弧耳上的滚轮与拨叉轮其中一沟槽的多种组合方式,实现该操动机构的分闸、合闸、接地操作。同时,所述拨叉轮的尖锥轮两侧对称设置弧形槽,槽轮的第一沟槽、第二沟槽之间和两侧对称设置弧形边槽;当拨叉轮和槽轮转动时,拨叉轮带动尖锥轮同时旋转,尖锥轮的凸缘与槽轮的弧形边槽相抵限位,尖锥轮的弧形槽与弧形边槽的端角偏离,圆弧耳的滚轮从第一沟槽或第二沟槽边沿开口导入止动于半弧形的滑道沟槽。上述具体结构的沟槽保证了拨叉轮滚轮与拨叉轮沟槽之间的制动限位,防止产生反力作用;拨叉轮的凸耳轮、槽轮的弧形边槽,以及尖锥轮均进一步稳定拨叉轮与槽轮之间的旋转和限位,从而达到稳定、安全地旋转和制动。所述拨叉轮通过电机输出轴的主动直齿轮、第二转轴的从动直齿轮、第二转轴的主动锥齿轮、第一转轴的主动锥齿轮依次传动,实现电机输出轴的传动力转化为第一转轴上拨叉轮的转动力,从而实现拨叉轮驱动槽轮。上次齿轮结构传递电机的传动力,到达稳定传递和电动操动稳定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运动平稳,定位准确,冲击力小,无反弹,使用、装配、维修方便,稳定性、安全性、过载保护效果好;适合作为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使用,及其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槽轮与拨叉轮的隔离分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转动反向。图6是本专利技术槽轮与拨叉轮的隔离合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槽轮与拨叉轮的接地分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转动反向。图8是本专利技术槽轮与拨叉轮的接地合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的名称为:1、槽轮,101、第一沟槽,102、第二沟槽,103、弧形边槽,2、输出轴,3、电机,4、拨叉轮,401、尖锥轮,402、凸耳轮,5、第一转轴,6、滚轮铆销,7、滚轮,8、主动直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福应岳君
申请(专利权)人:胡光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