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统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9019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统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根据布置的测点进行现场实测;绘制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图。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统计方法,以获取在实际工况运行情况下,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的水平,为电网环境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根据布置的测点进行现场实测;绘制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以获取在实际工况运行情况下,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的水平,为电网环境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依据。【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统计方法,具体讲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保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变电站的选址在满足电能质量的情况下,不得不受负荷分布和供电半径要求的制约而选在离居民居住较近的地方,这使得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影响问题变得较为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开展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指导现阶段变电站站界电磁环境的超标治理和后期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此前已有不少关于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计算方面的研究,但大多都是借助于国外的相关软件对站内主要设备或母线等进行建模,进而计算得到工频电磁场的分布。事实上,这种计算得到的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与实际测量值偏差较大,主要原因是计算软件无法模拟变电站内复杂的环境,如构架、埋地电缆等的影响。因此,开展现场实际测量,进行有效的分区域统计是撑握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最有效方法,这对变电站站界处电磁环境的超标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获取在实际工况运行情况下,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的水平,为电网环境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依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步骤2: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步骤3:根据布置的测点进行现场实测;步骤4:绘制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图。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将变电站进行功能分区;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以及站内所包含的设备,将变电站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主变区、高压电抗器区、电容器区和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步骤1-2:通过测量站内边界距离,计算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I)获取站内边界距离的方法包括:通过变电站的CAD图直接读取站内各边界距离;或现场测量围墙边界距离,通过记录和处理数据获取变电站的边界距离;2)在获取的变电站边界距离的基础上,设置变电站的平面坐标原点,坐标原点设置在站界转角处或某个功能区域的转角处,并通过CAD图直接读出或测量得出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根据所划分的不同功能区域,选择进行工频电磁场测量的范围;步骤2-2: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步骤2-3:确定各测量路径上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点到设备或围墙的距离。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根据布置的测点对每条路径进行描述,并记录测点数据;步骤3-2:根据变电站的平面分布图形或现场监测照片描述测点位置;步骤3-3:记录测量的时间段以及监测条件,监测条件包括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运行条件包括运行工况,所述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参数和测点周围环境信息。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1:整理所有测量路径上的测点数据;步骤4-2:根据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以及测量路径的长度,计算每个测点在变电站中对应的平面坐标(x,y);步骤4-3:将每个测点的平面坐标与测量值一一对应,形成(X,y, z)坐标,即测量值对应为z坐标;步骤4-4:利用数学软件将(X,y, z)坐标绘制成整个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的三维或二维分布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的统计方法,通过开展现场实际测量,进行有效的分区域统计是撑握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布规律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直观的体现站内工频电磁场的实际水平,对变电站站界处电磁环境的超标治理,以及后期工程的电磁环境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IOOOkV变电站功能分区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IOOOkV变电站原点坐标的选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步骤2: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步骤3:根据布置的测点进行现场实测;步骤4:绘制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分布图。所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将变电站进行功能分区;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以及站内所包含的设备,将变电站进行功能分区,分为主变区、高压电抗器区、和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步骤1-2:通过测量站内边界距离,计算确定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I)获取站内边界距离的方法包括:通过变电站的CAD图直接读取站内各边界距离,此方法最为准确;或现场测量围墙边界距离,通过记录和处理数据获取变电站的边界距离,此测量方法耗时较长,且存在一定的误差;2)在获取的变电站边界距离的基础上,设置变电站的平面坐标原点,坐标原点的设置须遵从直观且易于其他坐标计算简便的原则,一般设置在站界转角处或某个功能区域的转角处,并通过CAD图直接读出或测量得出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根据所划分的不同功能区域,选择进行工频电磁场测量的范围;结合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明确该区域内工频电磁场的测量范围,如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须在带电构架下方进行测量,主变区须在主变的四周进行测量,高压电抗器区也是在其四周进行测量。步骤2-2:确定各功能区域内的测量路径;由于不同功能区的布置结构不同,因为测量路径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如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须在进线或出线两相之间(A相与B相或B相与C相)的构架下方的进行测量,主变区和高压电抗器区均须在测量面的中心处进行测量。步骤2-3:确定各测量路径上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测点到设备或围墙的距离。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的带电构架下方,一般以2m为间隔进行测量。在主变和高压电抗器四周,一般在测量面中心处,距离设备Im的地方进行测量,若测量环境条件不允许,可在距离设备1.5m或2m的地方进行测量。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根据布置的测点对每条路径进行描述,并记录测点数据;在明确所选择的测量范围基础上,对设置的每条监测路径进行描述,如说明路径所处的位置,具体在哪回进出线的两相之间,路径所经过的区域等。步骤3-2:根据变电站的平面分布图形或现场监测照片描述测点位置;每个测点都须要有相应的测点位置描述。如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区内,须说明测点到A相和B相投影的距离,或B相和C相的投影距离,还须说明测点周围是否有构架,测点到构架的距离,以及构架相对测点的方位。在主变区和高抗区,须说明测点到测量面的上、下、左、右边界的距离,以及测点到防火墙的距离。步骤3-3:记录测量的时间段以及监测条件,监测条件包括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运行条件包括运行工况,所述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参数和测点周围环境信息。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1:整理所有测量路径上的测点数据;步骤4-2:根据各功能区域的边界坐标以及测量路径的长度,计算每个测点在变电站中对应的平面坐标(x,y);在确定了各功能区域边界坐标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测量路径的长度,以及各测量路径间的距离,结合前述确定各测点间的距离,计算每个测点在变电站中对应的平面坐标(X,y)。步骤4-3:将每个测点的平面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园张斌周兵张建功路遥干喆渊张业茂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