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式消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8867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式消振装置,包括活塞、活塞杆、气缸、端盖板;活塞杆一端与气缸内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盖压板伸出气缸,盖压板固定在气缸的一端,端盖板固定在气缸的另一端;活塞上设有泄气阀装置,使活塞两侧腔室连通或隔断,所述气缸中充满高压气体;泄气阀装置包括阀芯、设置在活塞上的阀芯孔、弹簧和压片。活塞从行程初期开始运动并压缩气体产生阻力,且阻力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在行程后期阀芯的突出顶杆部与气缸的内端面挤压打开泄气阀,快速减小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消除两个物体碰撞时产生的振动,可作为高压开关的分合闸缓冲器,使之分合闸过程中无弹跳和反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式消振装置,包括活塞、活塞杆、气缸、端盖板;活塞杆一端与气缸内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盖压板伸出气缸,盖压板固定在气缸的一端,端盖板固定在气缸的另一端;活塞上设有泄气阀装置,使活塞两侧腔室连通或隔断,所述气缸中充满高压气体;泄气阀装置包括阀芯、设置在活塞上的阀芯孔、弹簧和压片。活塞从行程初期开始运动并压缩气体产生阻力,且阻力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在行程后期阀芯的突出顶杆部与气缸的内端面挤压打开泄气阀,快速减小阻力。本专利技术用于消除两个物体碰撞时产生的振动,可作为高压开关的分合闸缓冲器,使之分合闸过程中无弹跳和反弹。【专利说明】气式消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消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式消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开关在分合闸时平均速度要求快,时间要求短,这样带来一个问题便是接触时速度高,接触冲击力大,机械损伤大,同时带来了接触反弹,使得开关在合闸时,合了又分开,引起了较大的电气冲击,即涌流。在分闸时速度较高,触头分开到达分闸极限位置时速度仍较高,触头将反弹,向合闸方向运动,当开关的触点之间的距离过小时,便产生放电,即发生燃弧或重燃。涌流与燃弧给开关设备乃至整个电网造成危害。目前针对开关的合闸弹跳与分闸反跳这一现象普遍的做法是合闸增加了耗能弹簧,分闸增加液体阻尼器,合闸有弹簧缓冲。这样使得分合闸运动性能有所提高,但并不能较大幅度地改善这种状况。因为开关分闸时,运动体从没有阻力到很大的阻尼力之间的时间非常短,同样要产生冲击,对整个机构造成影响。在开关合闸时,因为运动体速度从运动开始越来越高,接触时运动速度达到最高,弹簧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其缓冲的机理是暂时储存能量,弹簧被压缩后存储的能量终将释放,导致运动体往回运动,造成了开关触点的暂时分离,导致开关分闸。当机构持续合闸时、此过程反复几次后最终开关合闸。因此无论在开关分闸还是合闸时,现有技术难以妥善解决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使开关管动触头在合闸行程前段受到阻尼减速、合闸行程末段阻尼解除的气式消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气式消振装置采用在行程前期压缩气体、产生阻尼以及行程终了快速放气消除阻尼的三个技术过程`。气式消振装置的活塞在合闸行程前段压缩气体产生缓慢上升的阻力,另一方面压缩气体通过小孔消耗气体储存的部分能量;使运动体的速度在起初不受到太大影响,在行程后期阻力快速上升,快速降低运动体速度,在行程终了活塞上的气阀阀芯开启释放压缩气体,消除阻尼,避免压缩气体使运动体在碰撞时回弹。因为压缩气体:P1V1A1 = P2VT2此时瞬间压缩可看作一个绝热的过程,T1 = T2。因此:P1V1 = P2V2P2 = P1V1A2再因为气体通过小孔有所泄漏,气体泄漏后气压比理论值小,称其为泄漏系数,用符号k表不,k为一个小于I的值。则有:P2 = W1V1A2F = S^W1V1A2上式中:P1-密闭腔原有气压,P2-密闭腔压缩后气压,Vl-密闭腔原有体积,V2-密闭腔压缩后体积,Tl-密闭腔原有气体温度,T2-密闭腔现有气体温度,k-泄漏系数,S-活塞的有效面积,F-产生的阻力。F为产生阻力,随着位移的变化,产生的阻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压缩腔的对面腔中产生与压缩腔相比的负压,其负压力与产生的阻力方向一致,增强阻尼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式消振装置,包括活塞6、活塞杆23、缸体5、端盖I ;所述活塞杆23从缸体5的上端伸入气缸内部,活塞杆23的下端与置于缸内的活塞6固定连接;端盖I固定在缸体5的下端;所述活塞6上设有泄气阀装置7,使活塞两侧腔室连通或隔断。本专利技术应用时缸体固定,活塞杆与需要缓冲的运动部件连接。运动部件带动活塞杆从下向上运动,活塞杆上的活塞从行程初始开始逐步压缩缸体内上腔室中的气体,活塞压缩气体产生阻力,且阻力随着活塞运动行程的增加快速增加,阻尼效果增强,实现对运动部件减速,压缩气体可从活塞上的小孔从高压侧流向低压侧,释放储存的部分能量;在活塞行程末段泄气阀装置开启,释放压缩气体,消除所储存的能量,阻力消除,使运动部件维持原速度运行,从而避免压缩侧储存能量导致运动部件反弹。本技术方案的还有如下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的泄气阀装置7包括阀芯9、设置在活塞6上的阀芯孔10、弹簧17和压片11,所述阀芯9与阀芯孔10配合;阀芯9包括顺次连接的活塞部101、顶杆部102 ;阀芯9、弹簧17顺次置于阀芯孔10内,阀芯9的顶杆部102突出于活塞6的上端面,压片11压紧弹簧17并固定在活塞6的下端面;活塞在运动过程中阀芯9的突出于活塞6上端面的顶杆部103与缸体上端部的内侧面20挤压打开泄气阀装置7。在活塞运动行程末段,设置在活塞上的阀芯顶杆部接触到气缸上端盖部内侧面,泄气阀装置被开启,缸体上部腔室中压缩储能气体通过阀芯孔快速流到缸体下部腔室,释放储存的能量,减小阻尼;当上、下两腔室的气压平衡,阻力消除,缓冲结束,被缓冲物体不会被缓冲器中储能气体高速反弹。所述阀芯9的活塞部101与顶杆部102紧固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紧固连接为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的活塞6为圆形,活塞6把缸体5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6的侧面圆周上设有第一凹槽16 ;活塞6的中部设有活塞圆孔4,所述第一凹槽16内设有第一密封件8。进一步地活塞圆孔4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61,第二凹槽61内设有第二密封件19。密封件和凹槽配合使用,使缓冲器上下两腔室各自密封。所述缸体5的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通两腔室的连接通道。所述的连接通道的面积不超过活塞面积的I %。连接通道能改善缓冲器的缓冲特性,连接通道截面积小,缓冲阻尼大;面积大,缓冲阻尼小;根据缓冲需要设计合适截面积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活塞上的阻尼孔18,或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在阀芯9上且贯通活塞部101和顶杆部102的阻尼孔,或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在活塞杆23上的阻尼孔。所述的连接通道为设置在缸体5内侧壁上的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与缸体5的轴线平行。在缸体5的上腔室和下腔室的缸体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设于腔室外的导管连通两通孔,实现缸体5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连通。所述缸体5的上端盖部设有缸体上端盖部圆孔51,缸体上端盖部圆孔51的内表面圆周上设有第三凹槽53,第三凹槽53内设有第三密封件13 ;缸体5上端盖部至少设有2个与缸体轴线平行的缸体第一螺丝孔52。活塞杆的轴部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缸体上端盖部圆孔密封动连接。所述的缸体5的下端开口,缸体壁的下端至少设有2个与缸体的轴线平行的缸体第二螺孔54。所述缸体5的上端设有压盖板14,压盖板14中部设有压盖板圆孔140,压盖板14设有至少2个压盖板紧固孔141,所述压盖板紧固孔141与缸体5上端盖部的缸体第一螺丝孔52配合。所述的活塞杆23包括顺次连接的紧固部231、塞部232、轴部233和连接部234 ;所述紧固部231和塞部232穿过活塞圆孔4,轴部233分别穿过缸体5的缸体上端盖部圆孔51和压盖板14的压盖板圆孔伸到缸体5外;所述轴部233的直径大于塞部232和紧固部231的或轴部233和塞部232间设有限位活塞位置的凸起;紧固部231设有外螺纹,连接部234的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明锋顾曹新单金明顾勇宋玉锋孟领刚姚卫东沈卫峰王春华丁菊朱永书陈晓燕夏文王宗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现代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