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及相应的双面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8614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13:04
一种能够在基材表面形成耐磨性、抗粘连、透光性、硬度及与ITO层接着性方面表现优越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5~40份硅氧化物纳米粒子、1~10份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5~20份含活性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20~80份含多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0.1~10份光引发剂和溶剂,溶剂的添加量为使得其余组分的总质量浓度为0.5~80%。制成的双面硬化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相对两表面的预涂层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预涂层表面的硬化层,所述的硬化层之一为由上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涂布固化而成,主要应用于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在基材表面形成耐磨性、抗粘连、透光性、硬度及与ITO层接着性方面表现优越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5~40份硅氧化物纳米粒子、1~10份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5~20份含活性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20~80份含多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0.1~10份光引发剂和溶剂,溶剂的添加量为使得其余组分的总质量浓度为0.5~80%。制成的双面硬化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相对两表面的预涂层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预涂层表面的硬化层,所述的硬化层之一为由上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涂布固化而成,主要应用于电容式触摸屏。【专利说明】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及相应的双面硬化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级硬化膜
,涉及一种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以及采用了该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制成的双面硬化膜。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ITO (Indium Tin Oxides,铟锡氧化物)用双面硬化膜全部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国内先前暂无生产ITO用双面硬化膜的配方和能力,且国外进口的ITO用双面硬化膜还存在众多问题,例如:镀完ITO层后,ITO层与防粘连(Ant1-blocking)层接着不佳、耐酸碱性差、光学特性不佳及耐候性不稳定等技术缺陷。国外进口的ITO用双面硬化膜几乎占了全部国内市场,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类型1:部分进口双面硬化膜的防粘连层仅具有硅元素,无金属离子和活性基团成分,有些甚至连硅元素含量也不能满足要求,如果ITO层镀在此防粘连层上,存在ITO层与防粘连层接着不佳以及光学特性不佳等技术缺陷。类型2:还有部分进口双面硬化膜的防粘连层虽有硅元素及活性基团,但无金属离子,导致防粘连层与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预涂层(primer)的折射率匹配度不佳,彩虹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ITO层与防粘连层的附着力,降低彩虹纹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采用了上述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制成的双面硬化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吸取了现有技术中双面硬化膜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各种元素和含量给产品带来的影响,选用的防粘连硬化膜(Hard Coating,全文简称HC)中硅的含量达到5~40份,不仅可以改善抗粘连效果,还可以提高ITO层与防粘连层的附着力;钛、锆或锑等金属离子的含量达到I~10份,可以调节防粘连HC的折射率,使其与PET的光学匹配性佳,从而降低彩虹纹;羟基、羧基或氨基等活性基团含量达到5~20份,这是改善ITO层与防粘连层的附着力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的涂布技术,制备出高端ITO客户所需的双面硬化膜。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权利要求】1.一种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以质量份数计,包括:组分A:硅氧化物纳米粒子5~40组分B: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卜10组分C:含活性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5~20 组分D:含多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 20~80 组分E:光引发剂0.1~10组分F:溶剂 其中,组分D的量决定其他各组分的添加量,组分F的添加量为使得组分A~E的总质量浓度为0.5~80%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氧化物纳米粒子为SiO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锑中一种或两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活性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为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磺酸基、硝基或巯基至少一种基团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活性可聚合基团的化合物为三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四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五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六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三(甲基)丙烯酸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或三(甲基)丙烯酸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所述的四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四(甲基)丙烯酸二 (三羟甲基)丙酯;所述的五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二 (聚)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六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二 (聚)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稀Ife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多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酯或乙烯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酯为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四(甲基)丙烯酸二(三羟甲基)丙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聚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聚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三(甲基)丙烯酸-1,3- 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双(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环癸二基二甲醇酯、环氧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醚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或氨基甲酸酯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基化合物为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甘醇二乙烯基醚或三甘醇二乙烯基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1-羟环己基苯甲酮、2,2-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咕吨酮、芴酮、蒽醌、三苯胺、咔唑、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米蚩酮、苯偶姻乙醚、苄基二甲基酮缩醇、1- (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噻吨酮、二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双-(2,6- 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水、醇、酮、醚、酯、烷烃、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硬化膜用防粘连涂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丁醇、叔丁醇、乙氧基乙醇、丁氧基乙醇、苯甲醇或苯乙醇;所述的酮为乙酮、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或环己酮;所述的醚为二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或丙二醇乙醚醋酸酯;所述的酯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乙酰乙酸甲酯或乙酰乙酸甲酯;所述的烃为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酰胺为N,N-二甲基甲酰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龙陈庆松宋明雄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