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玉环专利>正文

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898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30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其包括连栋设置的多组温室单元;每一组温室单元包括前墙、中墙和后墙,阳棚设置在前墙和中墙之间,阴棚设置在中墙和后墙之间;所述阳棚内设置阳棚钢拱架,其跨度9-11m,脊高5-6m,脊距离前墙北侧边缘7.5-8.5m,距离中墙南侧边缘1.5-2.5m;脊与前墙之间的棚面形成前棚面,与中墙之间的棚面形成后棚面,后棚面与地平面夹角小于45°并大于当地冬至日的阳光入射角;所述阳棚的前棚面覆盖五层共挤多功能膜,阳棚的后棚面及和阴棚棚面采用PE双层中空膜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阳光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温度控制性能完备周全、可实现周年化生产的生态日光温室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其包括连栋设置的多组温室单元;每一组温室单元包括前墙、中墙和后墙,阳棚设置在前墙和中墙之间,阴棚设置在中墙和后墙之间;所述阳棚内设置阳棚钢拱架,其跨度9-11m,脊高5-6m,脊距离前墙北侧边缘7.5-8.5m,距离中墙南侧边缘1.5-2.5m;脊与前墙之间的棚面形成前棚面,与中墙之间的棚面形成后棚面,后棚面与地平面夹角小于45°并大于当地冬至日的阳光入射角;所述阳棚的前棚面覆盖五层共挤多功能膜,阳棚的后棚面及和阴棚棚面采用PE双层中空膜覆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阳光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温度控制性能完备周全、可实现周年化生产的生态日光温室设施。【专利说明】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生态农业
,尤其是一种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理念下的基础性平台技术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
技术介绍
日光温室是我国科技人员、农民的创造专利技术,其坐北朝南,有三面围护墙,向南前屋受光曲面及保温覆盖;其优点是:节能保温,冬季不加温可生产喜温瓜果蔬菜;缺点是:规模狭小,使用年限短,土地利用率低,其保温性还不能完全保证反季喜温蔬菜安全生产,易遭受极端气象灾害(连续高温、低温、大风大雨雪等),设施利用率低,不能一年四季周年生产等,急待改造升级。目前日光温室墙体多为土墙、砖墙或复合砖墙,且土墙有越来越加厚的趋势,以山东寿光市机筑厚土墙为例,后墙、东西山墙上宽2-3米,下宽4-6米,突出优点是,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蓄热保温性好,也有突出缺点,一是墙基太厚,庸余量多,占地面积大,二是土墙强度差,不耐雨水冲刷,使用寿命短,三是固定骨架、棚膜须加设水泥支柱和圈梁,四是土墙不能加设立体层架进行立体种植;砖墙多为粘土砖加保温材料(发泡苯板),突出优点是,土墙墙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外形整齐美观,突出缺点是,粘土砖破坏耕地、消耗能源,是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材,二是粘土砖、苯板价格高,施工繁琐、用工多、建设成本高,三是粘土砖加苯板墙体整体蓄热保温性不如厚土墙。近年日光温室的跨度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在大跨度条件下,骨架多为有支柱钢管加钢丝琴弦式或者无支柱双龙骨钢管骨架,后脊为“短后坡”(45度角、长1.5m左右),有厚重保温覆盖,棚膜多为单层普通农膜,外铺盖草苫或无纺布保温被,形成典型的整体“两层外保温”覆盖结构;这种骨架覆盖材料方式,骨架安装繁琐,在大跨度条件下仍然沿用大仰角,短后坡,不利于解决“脊高”与“前屋受光曲面优化”之间的矛盾。覆盖棚膜保温性差,强度低,不耐风吹雪压,需要年年更换,外盖草苫或无纺布保温被笨重,收放管理不便,只能用于冬季保温,不能用于夏季遮阳降温。从全面提高日光温室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及周年利用考量,骨架——棚膜——保温覆盖的轻简、多功能性及其形成的整体结构,都有待于改造升级。传统日光温室一般没有升降温设施,严寒酷暑易发生低温高温“障碍”(作物生长发育停滞),仅能进行“反季” “短季”蔬菜生产,尚不能进行“长季”喜温性瓜果蔬菜生产,不能一年四季周年进行瓜果叶芽菜及食用菌的生产;采用热风炉加温,可避免冬季低温障碍,但存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及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夏季设置遮阳网仅能遮阳降温,不能在降温的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尚不能解决夏季“歇棚”问题,影响温室全年利用率。连栋温室,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优点I是:覆盖双层透光保温长寿命阳光板,内置可移动折叠多层复合保温遮阳幕,内保温多层覆盖“冠层”整体形成多层膜与多层封闭空气隔离层相间的复合结构,保温性优于外保温式覆盖结构;优点2是:增温、降温、温湿光风(二氧化碳)调控设施完善,可优化环境要素配置,可进行“长季"^立体”、多茬次、多园艺作物组合周年工厂化生产;但是也有突出缺点:1是连栋温室屋面(受光面)为南北向尖顶或圆拱顶,远不如日光温室坐北朝南圆弧形受光曲面透光性好;2是连栋温室没有围护墙体结构,远不如日光温室有围护墙,特别是厚土墙蓄热保温性好;3是连栋温室建设投资巨大,环境调控消耗能源多,且为不可再生能源,建设运营成本比日光温室高十倍至几十倍,仅适用于高档花卉、生态观光旅游等少数高附加值项目,不适用于大面积设施园艺作物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代生态农业理念下的基础性平台技术,构建一种阳光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温度控制设施较完备又节能环保、可实现周年化生产的生态日光温室设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生态节能日光温室,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理念下的基础性平台技术,其结构中包括连栋设置的多组温室单元;每一组温室单元包括呈东西走向的前墙、中墙和后墙,此前墙、中墙、后墙从南到北依次排列,阳棚设置在前墙和中墙之间,阴棚设置在中墙和后墙之间,阳棚跨度9-11米,阴棚跨度7-9米,长度均为100米左右;大棚东西两侧分别还设置呈南北走向的东山墙和西山墙;所述前墙、后墙、中墙均为半地下式,地面以下高均为60-70cm ;所述前墙、后墙是前后两个相邻温室单元的前后共用墙,即南侧的温室单元的后墙为北侧温室单元的前墙;此前墙、后墙墙体整高90-110cm,其中地平面以上高30-40 cm ;所述中墙整高3.5_4m ;所述东山墙、西山墙的高度走势与温室棚面走势一致;所述前墙、中墙、后墙、东山墙和西山墙均为适度厚土墙,由发泡或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衬砌保护适度厚土墙,形成复合土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如墙、后墙、中墙、东山墙、西山墙均为适度厚土墙,用挖掘机在温室内下挖60-70cm深,挖出的土方用碾压机一层一层压实构筑厚土墙(温室内下挖土方量与地上构筑厚土墙土方量应基本平衡);所述前墙、后墙上宽2-2.5m,下宽2.3-2.8m ;所述中墙上宽2-2.5m,下宽2.5-3m,长80-120m ;所述东山墙、西山墙顶宽0.8-1.2m,下宽3_4m ;东山墙、西山墙起伏形状与几字形钢拱架一致,阳棚东西山墙内侧面南端各向东向西“敞开” l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墙、中墙、后墙的两侧壁以及东山墙、西山墙的内侧壁用8-10 Cm厚发泡或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衬砌保护;所述前墙、中墙、后墙、东山墙、西山墙的墙顶用10_12cm厚发泡或加气混凝土预制板衬砌保护;前后共用墙的墙体顶面设置排水沟槽,此排水沟槽沿南北向看中间低两边高形成8-12cm的落差,沿东西向看中间高两头低形成15-20 cm的落差,以利排水;中墙的墙体顶面设置排水沟槽,此排水沟槽沿南北向看中间低两边高形成8-12cm的落差,沿东西向看中间高两头低形成10-20 cm的落差,以利排水;东山墙、西山墙顶面内高外低形成落差,以利排水; 所述发泡或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的规格为:长宽=60 X 30cm或长宽=100X50 Cm ;所述中墙两侧及东山墙内侧、西山墙内侧挂设有立体栽培层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墙上设置通风孔,此通风孔内安装温差动力通风器;通风孔距离墙顶40-60 Cm,直径45-55 cm,内衬长圆工程塑料管保护;所述中墙上设置有用于通风和运输的门洞,门洞两侧吊装门帘;门洞高宽规格为160X60cm—190X90 cm,门洞顶部呈半圆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玉环
申请(专利权)人:靳玉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