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7695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8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其上均设置有具有一定倾角的顶板;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承托件将支撑板固定于彩钢板屋顶上,压持件固定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前压持件、后压持件与支撑板一起将光伏组件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可实现将光伏组件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的倾角,可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且能使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其上均设置有具有一定倾角的顶板;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承托件将支撑板固定于彩钢板屋顶上,压持件固定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前压持件、后压持件与支撑板一起将光伏组件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可实现将光伏组件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的倾角,可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且能使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专利说明】光伏支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的光伏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太阳能发电机、太阳能热水器等。现有的彩钢板屋顶在安装光伏组件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夹具本身的结构实现连接彩钢板屋面和屋面其他结构。这种光伏支架系统一般是平铺在彩钢板屋面上,这样的光伏支架的倾角不可调节,其与屋面倾角是一致的,不能达到最佳的照射角度,从而影响太阳能的利用率;而且房屋北面的屋顶也无法利用(北面的屋顶受到的光照较弱),这就限制了光伏组件的安装环境,降低了这种支架系统的灵活性。光伏组件在雨天的冲刷效果不好,而且结构复杂,安装成本大,施工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适用性高的光伏支架系统,使用该支架系统可使光伏组件获得当地最优倾角,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及后支撑板,该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均分别包括底板、中间板及顶板,且,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具有相同的倾角;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前支撑板的顶板上,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后支撑板的顶板上,该前压持件与后压持件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卡压部;所述承托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板上,承托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其中,当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以预定距离前后摆放时,前支撑板的顶板与后支撑板的顶板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前压持件的卡压部、后压持件的卡压部、前支撑板的顶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托顶板、承托侧板及承托底板,所述承托侧板由承托顶板前后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由所述承托侧板的底边缘向内弯折并相对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侧翼部,所述侧翼部以预定角度斜向下弯折。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顶板上设有限位导片,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底板边缘开设有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在支撑板安装于承托件上时卡持于限位导片上。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板的顶板上设有止动凸片。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左承托件及右承托件,所述左承托件包括左顶板及左侧板,所述右承托件包括右顶板及右侧板,左承托件的左顶板与右承托件的右顶板上下叠置于一起从而组成所述承托件,该左顶板和右顶板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孔和矩形槽孔,该方形孔和矩形槽孔内穿设有紧固件,从而将左承托件与右承托件组装成所述承托件。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承托底板,承托底板前端再向上向后迂回弯折形成接触部,接触部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承托部。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穿设有夹持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均设有侧板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压持件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背板、连接板及支撑前板,支撑前板的顶边缘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卡压部是由所述支撑前板与所述挡板共同形成,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穿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前板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片,该限位挡片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的高度。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可实现将光伏组件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的倾斜角度,可实现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并且能使光伏组件获得当地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伏支架系统上安装光伏组件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后支撑板、后压持件及承托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前支撑板、前压持件及承托件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后支撑板、后压持件及承托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前支撑板、前压持件及承托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承托件安装于波浪状彩钢板屋顶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承托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承托件安装于异性波浪状彩钢板屋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光伏支架系统的前压持件的立体图。其中:10、前支撑板;20、后支撑板;21、底板;211、定位卡槽;212、安装孔;22、中间板;23、顶板;24、方形孔;25、方形槽孔;26、止动凸片;27、支撑板加强筋;30、前压持件;40、后压持件;50、承托件;51、承托顶板;511、限位导片;512、槽形通孔;52、承托侧板;53、承托底板;54、侧翼部;61、支撑背板;62、连接板;621、穿孔;63、支撑前板;64、挡板;65、限位挡片;70、承托件;71、左承托件;711、左顶板;712、左侧板;72、右承托件;721、右顶板;722、右侧板;723、承托底板;724、接触部;725、承托部;726、侧板加强筋;73、方孔;74、矩形槽孔;741、紧固件;75、方形通孔;751、夹持紧固件;90、光伏组件;100、标准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0、异性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1、主体部;112、膨胀部;1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50及压持件;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10及后支撑板20,该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均分别包括底板21、中间板22及顶板23,且,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具有相同的倾角;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30及后压持件40,所述前压持件30装设于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上,所述后压持件40装设于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上,该前压持件30与后压持件40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卡压部(图中未标示); 所述承托件50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板21上,承托件5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 其中,当所述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以预定距离前后摆放时,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与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位于一条直线上,以确保光伏组件9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所述前压持件30的卡压部、后压持件40的卡压部、前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军林海杰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